【新唐人2006年03月30日訊】【藝海漫遊】(125)「瓷金風華」歐洲名窯瓷器展(上):展出的內容縱橫三百多年歐洲瓷器的發展史。
「鶯歌陶瓷博物館」首次舉辦這場「歐洲名窯瓷器藝術展」,展出的內容既有深度又有廣度,縱橫三百多年歐洲瓷器的發展史,包括德國、法國、英國等國的瓷器,可以說是一場豐富的展覽;歐洲名窯瓷器的細緻精美,讓參觀的民眾看得驚豔不已。...
座落於台灣的陶瓷重鎮的「鶯歌陶瓷博物館」,在2006年的上半年舉辦了一場盛大的展覽,名為「瓷金風華」-歐洲名窯瓷器藝術展,吸引了很多觀眾前來觀賞。
館長-游冉琪:「這一次的「瓷金風華」,歐洲名窯瓷器藝術展,主要是推廣十八到十九(世紀),一直到現在,歐洲幾個比較著名的名窯瓷器展示,目的希望說讓大家能夠瞭解,整個歐洲瓷器演進的過程,讓大家看看歐洲的瓷器,多麼的精緻,然後它的手工是多麼的精巧,如此的華麗。第二個最主要的目的,希望說能夠透過,歐洲這樣名瓷對於瓷器的堅持跟品味,以及品牌的行銷。」
另外也希望透過這樣子展覽,能夠提昇國人的生活美學,因為現在國人經濟水準都很高,但是在精神層面,普遍的還不夠,所以我們希望透過展覽,讓他們把藝術帶到生活,把藝術生活化,把生活也藝術化。
「鶯歌陶瓷博物館」顧名思義它是以陶瓷藝術為主題的博物館,歷來以台灣陶瓷方面的教育、推廣、展示等活動為主,首次舉辦這場內容含蓋整個歐洲瓷器發展史的大型展覽。
解說員-馬佩君:「十七世紀開始,所謂的「大航海時代」,歐洲人也有去開發新大陸,就是他們去探險,那其實是造成東西方文化交流,當時像日本、中國,我們很多的瓷器,都會輸送到歐洲去,像這個瓶子其實就是日本,他們「伊萬裡」的古瓶,他們輸送到歐洲去的時候,歐洲再把用燭台兩個集合在一起,做成一個燭台,其實它是兩半的,就是這一個一部分,然後這是另外一部分。」
「大航海時代」啟航的船隻,劃破了東、西方的界線,來自日本的「伊萬裡」古瓷加上西方的鎏金蠋台,這件富麗堂皇的古董,正是追溯歐洲瓷器發展史源頭的代表作。
解說員-馬佩君:「歐洲第一個瓷器誕生的地方。這是德國的麥森瓷器,早期在全世界,只有中國才有製造瓷器,歐洲的王公貴族非常喜歡這個東西,可是他們沒有能力製造瓷器,當時在歐洲的時候,瓷器是非常昂貴的,王公貴族認為他們擁有瓷器,這項技術就是他們王權的擴張,和王權的提昇,所以當時他們歐洲各國,都競相去投入很多人力,去研發製造瓷器。在1709年的時候,德國的麥森發明了所謂的瓷器。」
從這裡,掀開歐洲陶瓷發展史的第一頁,起因於三百多年前,驚艷於東方的瓷器之美開始,挾著王室的權威,在德國、法國、奧地利、英國陸續研發出瓷器來。
解說員-馬佩君:「這邊是麥森,這個是維也納 這個是瓷畫 柏林KPM,KPM其實是德文的意思,那就是說皇家瓷器製造廠,他們也是屬於皇室所擁有,在十八、十九世紀的時候,他們瓷器已經發明到一個境界的時候,他們就開始很多的畫家,就會尋求不同的媒材。」
那像這個瓷畫,其實他們不是只有一次燒,可能六、七次把它燒出來,燒出這個效果出來,保存的效果非常非常的好。可是她們是用畫針,就是說他們可能是更細,然後一筆一筆慢慢描繪出來,在歐洲方面有很多瓷器廠,早期的話有很多工廠都有在製作這個瓷畫,但是KPM柏林KPM算是當中最好的一個,瓷畫當中最好的一個瓷器廠。
主辦單位辛苦的花了兩年的時間,果然不負眾望,觀賞這一場「歐洲名窯瓷器藝術展」,就彷彿乘著時光之翼,回到十八、十九世紀的時代,而且還不受距離限制,可以任意穿梭歐洲各國,飽覽他們的經典名窯燒製出來的古董名瓷。
館長-游冉琪:「這一次的展覽大家都非常的驚訝,因為台灣很少有這樣的機會,可以看到歐洲的古董名瓷,以及現代的歐洲名窯的一個展示,所以對於沒有辦法出國,去看到這樣子珍品的國人來講,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這一次的展覽,我們籌備大概花了將近兩年的時間,包括前期我們展覽的規畫,然後對於展品的研究,以及我們實際去到法國,去挑選展品,然後還到其他各國,因為我們這一次對的國家非常多,包括有德國、英國、法國等等,然後我們還跟美國的收藏家,還有我們本地的一些收藏家,做一些聯繫。」
遠從歐洲及向一些收藏家借展的古董瓷器中,我們看到歐洲初期的名瓷中濃濃的透露著皇家的尊貴風格;一來到法國的瓷器區,首先看到的,更是直接歌頌拿破崙-王者之尊的主題區。
解說員-馬佩君:「這兩件作品其實上下是不同件作品,就是說這下半部是一件作品,上半部是一件作品,只是說我們博物館把它們搭配在一起。那這個「N」就代表帝政時期的風格,所謂的拿破崙,我們所謂的「N」,作一個代表。」
一律裝飾著描金的邊線和金色桂冠的花邊,拱托出一片金碧輝煌的格調;這些兼具觀賞價值和歷史記錄的瓷器系列極為考究,每一個瓷器上面都有不一樣的畫作,記錄著拿破崙在戰場上的、在行軍中的種種英姿。我們透過這些藝術名瓷,可以看到當時的藝術家們心目中永遠的英雄。
解說員-馬佩君:「塞弗爾瓷器其實在歐洲的瓷器發展,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那因為其實在之前,塞弗爾瓷器也是王公貴族有的,那時候是法王路易十五的時候,他最後就是說買下這個瓷器場,然後製造這些瓷器,專門給王公貴族使用,當時路易十五還為了這個東西,禁止其他的瓷器廠不准上金色。」
後來就是所謂的法國大革命,不是王公貴族的王權就已經(被)取消嘛,然後中產階級興起,法國這個第一個變成民營的,在歐陸上面變成民營的瓷器廠,到目前為止這個塞弗爾瓷器廠,還是法國政府所擁有的國營企業。
這一件手把以希臘神話中的酒神為造型的瓷壺,上面繪製了精緻的花卉,美得令人驚嘆不已,作品中的每一個小細節都顯露出,這個製造於1849瓷壺的非凡身價。
這個瓷器廠是以研發最新、最好的技術,所以到目前為止,產量還是非常非常的少,畫工還是非常非常的精緻,那我們在這個展場的上面,只有這兩件是出自於法國塞弗爾瓷器廠的原件,這兩件是他們工廠出來的。
從展場中的瓷器作品,我們看到這些歐洲著名的瓷器窯場一絲不苟的製作精神;幾百年來,雖然朝代更佚、時代變遷,但對於傳統藝術的堅持,他們絲毫沒有改變,這一點也是造成他們至今仍然是世界頂級名窯的主因。
解說員-馬佩君:「這間展間最主要是講到英國的一些名窯。因為歐陸所有的一些有名的瓷器廠都是屬於王室所擁有,英國都是民營。對這個是最大的不一樣。其實英國你看這個伍斯特窯你會發現,我們剛才有說過,歐陸他們一些瓷版畫比較運用所謂油畫上面的技術。可是你看這兩個瓶子,它的感覺上比較透一點點,其實它是發展出所謂水彩畫的那種感覺。那英國會比較偏向畫所謂農村上面的景色,可能跟歐陸方面畫人物像比較不一樣。」
沒有受制於王室的威權,創立大都出自民間之手,雖然遲至十八世紀中葉才研發出來,但英國瓷窯呈現出有別於歐洲其它國家的民間風情,不只是細膩唯美的圖畫看起來更讓人覺得平易近人,在百家齊放的發展下,最終造就他們成為全世界最著名的陶瓷製造中心。
法國區充滿王者之尊的品味,英國瓷器貼近生活溫馨典雅,經由「鶯歌陶瓷博物館」兩年的籌劃,如館長所說呈現給大家的,不只是這些不同於東方風格的瓷器之美;也希望讓大家進一步看到,繼承傳統為榮的那些歷史名窯,他們對品質的堅持和對品牌的行銷理念。
「鶯歌陶瓷博物館」首次舉辦這場「歐洲名窯瓷器藝術展」,展出的內容既有深度又有廣度,縱橫三百多年歐洲瓷器的發展史,包括德國、法國、英國等國的瓷器,可以說是一場豐富的展覽;歐洲名窯瓷器的細緻精美,讓參觀的民眾看得驚豔不已。...
座落於台灣的陶瓷重鎮的「鶯歌陶瓷博物館」,在2006年的上半年舉辦了一場盛大的展覽,名為「瓷金風華」-歐洲名窯瓷器藝術展,吸引了很多觀眾前來觀賞。
館長-游冉琪:「這一次的「瓷金風華」,歐洲名窯瓷器藝術展,主要是推廣十八到十九(世紀),一直到現在,歐洲幾個比較著名的名窯瓷器展示,目的希望說讓大家能夠瞭解,整個歐洲瓷器演進的過程,讓大家看看歐洲的瓷器,多麼的精緻,然後它的手工是多麼的精巧,如此的華麗。第二個最主要的目的,希望說能夠透過,歐洲這樣名瓷對於瓷器的堅持跟品味,以及品牌的行銷。」
另外也希望透過這樣子展覽,能夠提昇國人的生活美學,因為現在國人經濟水準都很高,但是在精神層面,普遍的還不夠,所以我們希望透過展覽,讓他們把藝術帶到生活,把藝術生活化,把生活也藝術化。
「鶯歌陶瓷博物館」顧名思義它是以陶瓷藝術為主題的博物館,歷來以台灣陶瓷方面的教育、推廣、展示等活動為主,首次舉辦這場內容含蓋整個歐洲瓷器發展史的大型展覽。
解說員-馬佩君:「十七世紀開始,所謂的「大航海時代」,歐洲人也有去開發新大陸,就是他們去探險,那其實是造成東西方文化交流,當時像日本、中國,我們很多的瓷器,都會輸送到歐洲去,像這個瓶子其實就是日本,他們「伊萬裡」的古瓶,他們輸送到歐洲去的時候,歐洲再把用燭台兩個集合在一起,做成一個燭台,其實它是兩半的,就是這一個一部分,然後這是另外一部分。」
「大航海時代」啟航的船隻,劃破了東、西方的界線,來自日本的「伊萬裡」古瓷加上西方的鎏金蠋台,這件富麗堂皇的古董,正是追溯歐洲瓷器發展史源頭的代表作。
解說員-馬佩君:「歐洲第一個瓷器誕生的地方。這是德國的麥森瓷器,早期在全世界,只有中國才有製造瓷器,歐洲的王公貴族非常喜歡這個東西,可是他們沒有能力製造瓷器,當時在歐洲的時候,瓷器是非常昂貴的,王公貴族認為他們擁有瓷器,這項技術就是他們王權的擴張,和王權的提昇,所以當時他們歐洲各國,都競相去投入很多人力,去研發製造瓷器。在1709年的時候,德國的麥森發明了所謂的瓷器。」
從這裡,掀開歐洲陶瓷發展史的第一頁,起因於三百多年前,驚艷於東方的瓷器之美開始,挾著王室的權威,在德國、法國、奧地利、英國陸續研發出瓷器來。
解說員-馬佩君:「這邊是麥森,這個是維也納 這個是瓷畫 柏林KPM,KPM其實是德文的意思,那就是說皇家瓷器製造廠,他們也是屬於皇室所擁有,在十八、十九世紀的時候,他們瓷器已經發明到一個境界的時候,他們就開始很多的畫家,就會尋求不同的媒材。」
那像這個瓷畫,其實他們不是只有一次燒,可能六、七次把它燒出來,燒出這個效果出來,保存的效果非常非常的好。可是她們是用畫針,就是說他們可能是更細,然後一筆一筆慢慢描繪出來,在歐洲方面有很多瓷器廠,早期的話有很多工廠都有在製作這個瓷畫,但是KPM柏林KPM算是當中最好的一個,瓷畫當中最好的一個瓷器廠。
主辦單位辛苦的花了兩年的時間,果然不負眾望,觀賞這一場「歐洲名窯瓷器藝術展」,就彷彿乘著時光之翼,回到十八、十九世紀的時代,而且還不受距離限制,可以任意穿梭歐洲各國,飽覽他們的經典名窯燒製出來的古董名瓷。
館長-游冉琪:「這一次的展覽大家都非常的驚訝,因為台灣很少有這樣的機會,可以看到歐洲的古董名瓷,以及現代的歐洲名窯的一個展示,所以對於沒有辦法出國,去看到這樣子珍品的國人來講,是一個非常難得的機會。這一次的展覽,我們籌備大概花了將近兩年的時間,包括前期我們展覽的規畫,然後對於展品的研究,以及我們實際去到法國,去挑選展品,然後還到其他各國,因為我們這一次對的國家非常多,包括有德國、英國、法國等等,然後我們還跟美國的收藏家,還有我們本地的一些收藏家,做一些聯繫。」
遠從歐洲及向一些收藏家借展的古董瓷器中,我們看到歐洲初期的名瓷中濃濃的透露著皇家的尊貴風格;一來到法國的瓷器區,首先看到的,更是直接歌頌拿破崙-王者之尊的主題區。
解說員-馬佩君:「這兩件作品其實上下是不同件作品,就是說這下半部是一件作品,上半部是一件作品,只是說我們博物館把它們搭配在一起。那這個「N」就代表帝政時期的風格,所謂的拿破崙,我們所謂的「N」,作一個代表。」
一律裝飾著描金的邊線和金色桂冠的花邊,拱托出一片金碧輝煌的格調;這些兼具觀賞價值和歷史記錄的瓷器系列極為考究,每一個瓷器上面都有不一樣的畫作,記錄著拿破崙在戰場上的、在行軍中的種種英姿。我們透過這些藝術名瓷,可以看到當時的藝術家們心目中永遠的英雄。
解說員-馬佩君:「塞弗爾瓷器其實在歐洲的瓷器發展,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那因為其實在之前,塞弗爾瓷器也是王公貴族有的,那時候是法王路易十五的時候,他最後就是說買下這個瓷器場,然後製造這些瓷器,專門給王公貴族使用,當時路易十五還為了這個東西,禁止其他的瓷器廠不准上金色。」
後來就是所謂的法國大革命,不是王公貴族的王權就已經(被)取消嘛,然後中產階級興起,法國這個第一個變成民營的,在歐陸上面變成民營的瓷器廠,到目前為止這個塞弗爾瓷器廠,還是法國政府所擁有的國營企業。
這一件手把以希臘神話中的酒神為造型的瓷壺,上面繪製了精緻的花卉,美得令人驚嘆不已,作品中的每一個小細節都顯露出,這個製造於1849瓷壺的非凡身價。
這個瓷器廠是以研發最新、最好的技術,所以到目前為止,產量還是非常非常的少,畫工還是非常非常的精緻,那我們在這個展場的上面,只有這兩件是出自於法國塞弗爾瓷器廠的原件,這兩件是他們工廠出來的。
從展場中的瓷器作品,我們看到這些歐洲著名的瓷器窯場一絲不苟的製作精神;幾百年來,雖然朝代更佚、時代變遷,但對於傳統藝術的堅持,他們絲毫沒有改變,這一點也是造成他們至今仍然是世界頂級名窯的主因。
解說員-馬佩君:「這間展間最主要是講到英國的一些名窯。因為歐陸所有的一些有名的瓷器廠都是屬於王室所擁有,英國都是民營。對這個是最大的不一樣。其實英國你看這個伍斯特窯你會發現,我們剛才有說過,歐陸他們一些瓷版畫比較運用所謂油畫上面的技術。可是你看這兩個瓶子,它的感覺上比較透一點點,其實它是發展出所謂水彩畫的那種感覺。那英國會比較偏向畫所謂農村上面的景色,可能跟歐陸方面畫人物像比較不一樣。」
沒有受制於王室的威權,創立大都出自民間之手,雖然遲至十八世紀中葉才研發出來,但英國瓷窯呈現出有別於歐洲其它國家的民間風情,不只是細膩唯美的圖畫看起來更讓人覺得平易近人,在百家齊放的發展下,最終造就他們成為全世界最著名的陶瓷製造中心。
法國區充滿王者之尊的品味,英國瓷器貼近生活溫馨典雅,經由「鶯歌陶瓷博物館」兩年的籌劃,如館長所說呈現給大家的,不只是這些不同於東方風格的瓷器之美;也希望讓大家進一步看到,繼承傳統為榮的那些歷史名窯,他們對品質的堅持和對品牌的行銷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