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處於四面環海的台灣,從幾千年前就陸陸續續的不斷有移民來台,其中大部分來自中國沿海的閩南、廣東地區,也包括早早來台灣定居的原住民;明朝、清朝,直到現在,台灣這片土地上呈現出豐富多元的海洋文化特色。
然而,受到潮濕的海島型氣候的影響,木料材質的保存上面,像是古老的建築,或者是古家具之類的,也相對的就非常的困難,因此在時間中不斷的浸蝕,以及現代工業化的衝擊下,那些古老的文物,漸漸的從人們的眼前慢慢、慢慢的在消失之中。
那些名列古蹟行列,有上百年歷史的建築,在台灣的地圖上越來越少;像這個被稱為古城的鹿港小鎮,遊客們眼前所看到的,是越來越多的現代化的建築,他們只能穿梭在新與舊之間,去尋尋覓覓那些僅存的古老風韻。
三百多年前已經有過繁榮歷史的鹿港,最吸引人的是奉祀各種不同神祇的古老廟宇,由於是民眾信仰的聖地,每天都有虔誠的信徒把廟宇打理得莊嚴隆重;同時,這些獨具建築美學的廟宇,也成為另一種保存先民的文化遺產的好地方,到現在,已經成為觀光客尋古探幽的必到之處。
除了廟宇之外,隨著時下吹起的懷古風潮,我們來到在台中市的民俗文物館,探訪這一座以仿造清朝時期為主的建築群,由於是以展示及教育功能為前題而規畫興建的,一進入到園區中,就彷彿時光倒流,回到百年前的古台灣。
民俗文物館-組長彭貴先:
現在各位鏡頭所看到的,就是閩南式的四合院,四合院當中我們先了解,這個四合院它的主人,所居住的主人,他的身分,鏡頭所看到的身分呢,它是屬於燕尾脊,燕尾脊來講的話,他的身分就是屬於當官的,如果不是官捨的話,他的建物可能以馬背脊為主的。
在整個正面來講,它是屬於多護龍四合院,所謂多護龍四合院是,除了口字型的建築以外,在它的左右兩側,依照它的實際需要,再不斷的增建、擴建,主要四合院跟旁邊的房捨,連接的地方,我們叫做過水廊。
在整個房捨只要是連接到,旁邊有過水廊的部分,它內部一定隱藏著叫做子孫巷,子孫巷顧名思義,就是讓小朋友或家裡面的長輩,平常閒來無事,含貽弄孫的地方,也是屬於比較私人專屬,涼快活動的空間。
在四合院的前面來講,窗戶的上面有非常多的人偶,那個人偶我們稱為泥塑,泥塑它上面所代敘述的,絕大部分都是屬於忠孝節義,或者是二十四孝的故事,他的目的就是要傳承他的子孫,不斷的記取歷史先人給他的,一個傳承,讓他的子孫能夠,繼承了忠孝節義,或者是二十四孝的精神,不斷的延續下去。
各位現在我們走到,四合院的整個大門,正廳前面的大門,鏡頭看到它有兩個門枕石,門枕石其主要的目的,就是穩固整個房捨,木造建築它整個結構,而不至於受到,包括地震等等不良條件的受損,門枕石這個東西,它還有另外的名字非常有趣,它的名稱叫做乞丐石。
所以說很多遊客、很多小朋友,當你到四合院的建築,看到門枕石的時候,你千萬不要去坐它,當你坐它有些人會跟你開玩笑,就在你前面丟一個銅板給你,因為他認為坐在門枕石上面的人,他就是一個乞丐,這一點要特別注意。
那我們現在再轉過來,這是門檻 門檻,小時候爸爸媽媽常常教說,門檻千萬不要踩,因為門檻 它有門檻神,可是在整個建築來講,門檻最主要的目的,它除了穩固整個建築的結構之外,還有就是早期四合院來講的話,不管它是官捨還是一般農家,他們在他的前院,也許會養一些家禽類的東西,他的最主要目的就是,除了穩固整個建物之外,還是防止家禽入侵。
面積有1.6公頃的台中民俗文物館,建立於1984年,以閩南式建築群組為展現;置身在這個實體的仿古空間中,相當的有臨場感;再加上在這裡擔任文物管理工作,時間長達二十幾年資深經歷的彭組長,在他鉅細靡遺的解說下,彷彿可以看到,台灣百年前的大戶人家,他們的生活起居,在我們面前重新上演。
民俗文物館-組長彭貴先:
坐北邊朝南邊,因為你看到我們颱風從太平洋,過來的時候,它的正門可以避免風口的進入
然後以太陽升起的溫度來講的話,不會西曬,房間裡面的溫度來講不會太高,現在我們所在的位置,也不免習俗,它的地理方向也是坐北朝南。
這個建物它是坐北邊朝南邊,相對的一定會有,一個東邊、一個西邊,在我所面對出去來講,我的位置既然在北邊的話,在我的左手邊就是東邊,我的右手邊就是西邊,早期台灣在,整個四合院建築來講的話,不管是長輩、晚輩,他們在居住,他們一定有他們的倫理,有他們的輩份,正廳是這一戶人家,最大的精神所在,所謂的主人他起居室在正廳,他的小孩要住的話,第一個老大絕對住在,東廂的往內側,老二就住在西廂的。
除了極具生活化的,台中民俗文物館之外,今年在台北市歷史博物館,也有臺灣文物系列的展覽,那是在他們五十週年館慶之際,特別規劃的一個展示空間,「臺灣生活館-家具之美」。
副館長高玉珍:我們這次展覽的主題是以清末到日治時期的台灣家具,大約有一百多件。來源包括我們歷史博物館的收藏,還有台灣的一些收藏家,我們主要以主題式的專題作展覽,包括我們的廳堂,還有臥室、書房、廚房這四大主題。
所以我們是以很溫馨的主題,來作規畫,所以我們這些展示,儘量還原在日治時期,台灣的一些生活狀況。
研究員-陳勇成:
看這些老家具,其實我覺得說,當然我們像這個展場佈置得古色古香,這是清朝時代或者民國初年,台灣那時候的家家戶戶有些人家就是這樣居家的生活模式。
副館長高玉珍:
那接著我要介紹最重要的,是我們這次的廳堂的精神所在,我們知道台灣人,不論崇拜佛教、道教,都會有一個廳堂,也代表慎終追遠的一個懷念(祖先)的美德,那這個廳堂是家室的一個,一個類似宗廟之類,比較大的,像黃家、蔡家廳堂的設備,所以比一般的所看到的廳堂,還要大,那它最大的特色是它的礦物彩,我們知道在台灣家具裡面,新竹以北有很多礦物彩的特色,就是它彩繪得非常的漂亮。
研究員-陳勇成:
其實一個文化的細膩度、細緻度應該要從這些來看,而不只是從很表面的文學修養、或者你作官的官職等等。其實書香門第之所以是書香門第,包括我們講的生活作息,包括我們講的舉凡到家具,到飲食,到穿著等等很多細緻的東西都會影響到。
民俗文物館-組長彭貴先:
正廳 正廳,我們一般所說的正神護龍,也就是在這整個建築格局來講,它的地位是最高的,最主要的一個地方,叫正廳。
這一戶的主人,當他開家庭會議 ,家族會議的時候的一個場所,然後在整個家具的內部陳設,他們傾向於擺四張桌子,供桌不算,四張桌子看到茶幾,八張椅子,為什麼這樣擺呢,顧名思義,他就是希望他的家族產業,能夠四平八穩。
各位所看到這張供桌,這張供桌也許看起來,它沒有很奇特之處,如果說鏡頭再稍微帶進一點的話,各位可以看到這些浮雕,這些浮雕是台灣目前在,工藝師來講已經,雖不至失傳,但卻非常少見,就好像一句話叫做,茄冬 茄冬樹,入石榴,茄冬入石榴,整個供桌是茄冬樹去做的,裡面的浮雕就是石榴,刻的 不是不是,它是石榴,所謂茄冬入石榴,整個是屬於原木做起來的,鑲崁進去的,它不是做浮雕,它是在原本的家具挖洞,再把刻好的圖紋鑲上去,這樣重點就是要崁進去的東西,跟你雕出來的東西,兩個你要能夠配合,那才是整個工藝師,最大的一個困難點在這邊。
研究員-陳勇成:
可是這是以前那個時代的沙發,我們可以講說是太師椅,以過去椅子來講,因為都是木頭做的,木頭硬梆梆坐起來不舒服對不對,可是在不舒服的材質下,他們也要選擇,在整個製作工匠上,要讓人坐起來符合人體工學,所以你看它的靠背板會有弧度,符合我們人的脊椎的弧度,整個大腦部分它有一個弧度,所以你可以試試坐坐看,假如我們真的完全靠上去坐的話,你會發現其實這個椅子的依靠,你會發現反而是,滿符合人體的健康工學上的設計,反而是讓你久坐不會疲勞,筋骨不會酸痛。
副館長高玉珍:
這個太師椅我就要特別介紹,這個太師椅就很典型的台灣的,太師椅特色,我剛剛講到,它可能受到中國的影響,可是這一對太師椅,就很有台灣特色,我們從那裡看出來,它除了很氣派的類似官帽椅的,那種造型還有把手,最重要是他的墨畫,我們知道台灣家具的獨特特色,就是墨畫,所謂墨畫就是用毛筆下去畫的,一些特色,可以看到非常的細緻,這是台灣家具的特色。
研究員-陳勇成:
那再來就是它這種設計,你會發現每個人坐到這種椅子上,態度就是這麼雍容這麼華貴,會自然而然的抬頭挺胸。這也體現了一個文化對一個人,我們說“坐如鐘”有沒有?我們講“行如風”、“坐如鐘”,坐就是要態度落落大方這樣子坐,不能像家家戶戶坐沙發這樣躺著這樣,以過去來講,是不能這樣坐的,坐沒坐相嘛,對不對?所以說,其實一個文化的精緻度,或者它們一個中心的思想文化的裡髓,即便家具我們也可以看到這樣的一個體現。
所以說為什麼,在廳堂上你看坐太師椅,今天,主人或者一些朋友來拜訪一位員外,或者一位官員,廳堂擺了這個太師椅,每個人坐下來就是這樣端端正正的,談公事也好,或者是媒人來下聘,要娶親等等,大家就是要坐到這樣,堂堂正正的來談一些正大光明的事情,這也是一個文化的體現。
在歷史博物館這邊以重點式、精緻化的陳列,而在民俗文物館的這邊,則以還原到古時候,好像就真的有人住在那裡一樣,呈現出平常生活起居的方式。
副館長高玉珍:
因為我們要呈現的就是,大富人家嫁女兒,然後我們知道大富人家嫁女兒,最重要的就是紅眠床,那我們這個紅眠床,它有台灣家具的特色,紅、黑、金三個顏色都在裡面,而且很富貴很氣派,另外就是吊一些吉詳的圖案,我們可以看到一些代表多子多孫,還有一些代表吉利的一些圖案,另外我們剛剛說,台灣家具所有的特色,幾乎都在這個紅眠床上面,它有墨畫,我們台灣家具裡面的墨畫,還有就是說茄苳入石榴,茄苳入石榴,其實台灣人是很有美感的,藉由這種茄苳入石榴,藉由兩種木材的色差,來表現整個雕刻的一些技法,質感、還有色彩部分,很漂亮。
民俗文物館-組長彭貴先:
現在所看到的閒間就是這一間,這一間我們稱為女人天下,在整個四合院的建物來講,能夠代表女權的地方,只有廚房,在廚房裡面,女孩子是施展她們功夫的地方。
早期沒有冰箱一切的東西,都是吊著風乾曬乾為主,然後在屋樑上面綁了一根繩子,一個掛鉤,這個掛鉤有個非常好玩的名稱,台語(閩南語)叫做「氣死貓」,「氣死貓」所謂氣死貓
就是貓看得到 吃不到,小小的掛鉤,小東西都是先人的智慧,他們累積實務的經驗。
研究員-陳勇成 :
台灣除了拼經濟以外,我想說文化資產前人留給我們,假如你能願意好好去維護它,以做觀光的外交或者觀光的資源來講,外國人來台灣想看什麼,當然是看這些前一輩老人家留給我們的智慧財產是什麼東西。就像我們去歐美,去歐洲這些古文明各國一樣,我們去看就是要去看他們的建築物啊,去看他們這些古蹟啊。相對的一樣,我們台灣假如這些古蹟都被我們整個因為一時拼經濟的關係,把它全部不注意的拆的拆、毀的毀,那未來我們回過頭來看我們這一片土地,可能真的什麼都沒有留下來,那真的是非常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