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沒有欣賞香港名導吳宇森的作品了。
今日一個發了點小財的朋友一定要拉我慶祝,恭敬就是從命,毫不猶豫的接受。一合計,還是去看電影《赤壁》吧!印象中,吳宇森的片子一向賦予陽剛氣息。近年國內的陽剛之氣實在是太衰了,的確需要補充陽剛抵禦衰氣。中國眼下這光景,啥都夠衰,衰到連出來到街上打瓶醬油都可能會遭遇警匪而被自殺。
說真的,《赤壁》的拍攝的確讓人出乎意料,看著看著就讓人看進去了。儘管報刊網絡到處可見對赤壁的品評,看了才知道,那些評論沒說到點上。
是的,有些台詞和情節為了迎合西方觀眾看起來有些可笑。是的,林志玲演的是太嫩了。她出演小喬還不如沒有這個角色。不過對於一個初登銀幕的人苛責很不厚道、屬吹毛求疵。是的,尤勇出演的劉備、張震出演的孫權沒有一個王的素質;金城武出演的諸葛亮不夠儒雅鎮定;關公不夠凜然,周瑜不夠英姿,曹操過於戾氣,配樂與故事脫節,等等等等。
為甚麼大家對角色有著如此挑剔的品評呢?一個原因我想主要是小說《三國演義》中塑造的人物太經典、太完美了,無法超越、也難於接近。小說三國深刻的影響了中國人的性格、已經影響了幾百年、滲入了中國人的意識和行為。而且其中的經典人物形象,已經昇華超過了歷史現實的高度,成為一種存在於中國人精神中的精華歷史。在這種情況下,任何演繹的不足,都被容易認為是失敗。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三國演義》中的時代,是一個金戈鐵馬、鐵血山河的激越年代,人的心襟氣魄之精神、甚至能把時代給吞沒了。當時人物的氣質之強悍,如諸葛亮、關羽,讓後世兩千年的人們談起來皆肅然凜然。別說現代的演員無法捕捉到這種實質的精萃,就是回到幾百年前的過去,也很難找到人具備此樣的素質。
批評人是容易的,儘管張嘴就來就是了,可是沒啥意思。況且取材自《三國演義》的電影《赤壁》有著突破意義的成功之處。
電影讓我感到相當愉快和怡神的方面,就是極好的還原了中國的部份歷史場景,不吐難安。當然我對歷史是個一知半解的人,電影也只剛剛看了一遍,錯謬疏漏或許難免。
電影中男性人物的髮式,額頭兩卷頭髮梳向腦頂,一看就覺得是參考了漢代考古發現而設計的。等影片中出現兵士的甲冑,看起來更像以前發掘的漢代兵馬陶俑中的樣式風格。曹操身上的玉珮樣式,孫權手中的寶劍樣式,跟看過的考古記錄片中的實物一樣。影片中類似的細節很多。
諸葛亮、劉備、趙雲、周瑜等人,擺脫了過去的那種小白臉形象。是的,一生戎馬倥傯的人物,保持小白臉的形象很困難。當時的男人也不像今天的有些男性,有條件有需求塗脂抹粉搓洗面奶進美容店。猜想化妝設計是受到徐克電影《七劍》的寫實武俠風格的影響。
影片中濃重刻畫的趙雲、關羽、張飛、甘寧等猛將在戰場的廝殺,真實感超好、至少是電影作品中前所未有的好,讓人看起來覺得冷兵器時代的戰場上,廝殺好像應該就是這樣。面對千軍萬馬的那種無懼、格鬥中威猛與巧思同在、喧囂雜亂中的極度冷靜,估計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戰鬥中生存、成為將領。那種時代也只有這樣的將領,才有統御兵馬、鎮懾敵膽的威力。打鬥場面應該是經過真正專家精心設計的吧。
馬戰、陣戰,場面夠水準夠精彩。此前的《魔戒》中陣戰場面已經令人感到登峰造極難於超越。但是,赤壁中的陣戰卻是充滿了中國傳統兵法的智慧,完全是不同於魔戒的另一種風貌,屬於中國冷兵器時代的風貌。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孫劉聯盟伏擊曹軍騎兵的八卦陣,鏡頭一拉開,浮現出來的八卦陣場面就讓我瞪大眼睛為之一振。隨之而來的變陣、突擊、伏擊、雙方將領遭遇等一系列的精彩場面,可以說完全配得上小說原著中的同類精彩描述。
西方有了魔戒模仿魔戒,西方有了拯救大兵雷恩模仿拯救大兵雷恩,西方有了黑客帝國模仿慢鏡頭打鬥,西方有啥學啥,學來學去自家五千年傳統的無盡精華給丟棄得一乾二淨,這就是一直以來共匪國寨裡中國電影人的最高境界。
不得不提,出演吳國大將甘寧的日本演員中村獅童,除了外國腔的漢語讓人感覺怪怪,把一個賊首出身的悍將表演得淋漓盡致、無以復加的完美。整個影片中也只有這個角色完全進入了三國中那個時代。中土文化對日本民族的影響之深,由此可見一斑,他們受三國文化的浸潤,比目前的中國人還中國。
幾十年來的考古發現,漸漸的人們發現,從地下挖出了一個竟然不為中國人知的古老中國。一次次的重大考古發現,一次次無聲的揭穿了共匪對歷史的謊言,也刷新了人們對歷史的記憶。當這些發現的成果集大成般進入了電影大片、鮮靈生動的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時候,正是中國歷史真實再現的過程。
今日一個發了點小財的朋友一定要拉我慶祝,恭敬就是從命,毫不猶豫的接受。一合計,還是去看電影《赤壁》吧!印象中,吳宇森的片子一向賦予陽剛氣息。近年國內的陽剛之氣實在是太衰了,的確需要補充陽剛抵禦衰氣。中國眼下這光景,啥都夠衰,衰到連出來到街上打瓶醬油都可能會遭遇警匪而被自殺。
說真的,《赤壁》的拍攝的確讓人出乎意料,看著看著就讓人看進去了。儘管報刊網絡到處可見對赤壁的品評,看了才知道,那些評論沒說到點上。
是的,有些台詞和情節為了迎合西方觀眾看起來有些可笑。是的,林志玲演的是太嫩了。她出演小喬還不如沒有這個角色。不過對於一個初登銀幕的人苛責很不厚道、屬吹毛求疵。是的,尤勇出演的劉備、張震出演的孫權沒有一個王的素質;金城武出演的諸葛亮不夠儒雅鎮定;關公不夠凜然,周瑜不夠英姿,曹操過於戾氣,配樂與故事脫節,等等等等。
為甚麼大家對角色有著如此挑剔的品評呢?一個原因我想主要是小說《三國演義》中塑造的人物太經典、太完美了,無法超越、也難於接近。小說三國深刻的影響了中國人的性格、已經影響了幾百年、滲入了中國人的意識和行為。而且其中的經典人物形象,已經昇華超過了歷史現實的高度,成為一種存在於中國人精神中的精華歷史。在這種情況下,任何演繹的不足,都被容易認為是失敗。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三國演義》中的時代,是一個金戈鐵馬、鐵血山河的激越年代,人的心襟氣魄之精神、甚至能把時代給吞沒了。當時人物的氣質之強悍,如諸葛亮、關羽,讓後世兩千年的人們談起來皆肅然凜然。別說現代的演員無法捕捉到這種實質的精萃,就是回到幾百年前的過去,也很難找到人具備此樣的素質。
批評人是容易的,儘管張嘴就來就是了,可是沒啥意思。況且取材自《三國演義》的電影《赤壁》有著突破意義的成功之處。
電影讓我感到相當愉快和怡神的方面,就是極好的還原了中國的部份歷史場景,不吐難安。當然我對歷史是個一知半解的人,電影也只剛剛看了一遍,錯謬疏漏或許難免。
電影中男性人物的髮式,額頭兩卷頭髮梳向腦頂,一看就覺得是參考了漢代考古發現而設計的。等影片中出現兵士的甲冑,看起來更像以前發掘的漢代兵馬陶俑中的樣式風格。曹操身上的玉珮樣式,孫權手中的寶劍樣式,跟看過的考古記錄片中的實物一樣。影片中類似的細節很多。
諸葛亮、劉備、趙雲、周瑜等人,擺脫了過去的那種小白臉形象。是的,一生戎馬倥傯的人物,保持小白臉的形象很困難。當時的男人也不像今天的有些男性,有條件有需求塗脂抹粉搓洗面奶進美容店。猜想化妝設計是受到徐克電影《七劍》的寫實武俠風格的影響。
影片中濃重刻畫的趙雲、關羽、張飛、甘寧等猛將在戰場的廝殺,真實感超好、至少是電影作品中前所未有的好,讓人看起來覺得冷兵器時代的戰場上,廝殺好像應該就是這樣。面對千軍萬馬的那種無懼、格鬥中威猛與巧思同在、喧囂雜亂中的極度冷靜,估計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戰鬥中生存、成為將領。那種時代也只有這樣的將領,才有統御兵馬、鎮懾敵膽的威力。打鬥場面應該是經過真正專家精心設計的吧。
馬戰、陣戰,場面夠水準夠精彩。此前的《魔戒》中陣戰場面已經令人感到登峰造極難於超越。但是,赤壁中的陣戰卻是充滿了中國傳統兵法的智慧,完全是不同於魔戒的另一種風貌,屬於中國冷兵器時代的風貌。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孫劉聯盟伏擊曹軍騎兵的八卦陣,鏡頭一拉開,浮現出來的八卦陣場面就讓我瞪大眼睛為之一振。隨之而來的變陣、突擊、伏擊、雙方將領遭遇等一系列的精彩場面,可以說完全配得上小說原著中的同類精彩描述。
西方有了魔戒模仿魔戒,西方有了拯救大兵雷恩模仿拯救大兵雷恩,西方有了黑客帝國模仿慢鏡頭打鬥,西方有啥學啥,學來學去自家五千年傳統的無盡精華給丟棄得一乾二淨,這就是一直以來共匪國寨裡中國電影人的最高境界。
不得不提,出演吳國大將甘寧的日本演員中村獅童,除了外國腔的漢語讓人感覺怪怪,把一個賊首出身的悍將表演得淋漓盡致、無以復加的完美。整個影片中也只有這個角色完全進入了三國中那個時代。中土文化對日本民族的影響之深,由此可見一斑,他們受三國文化的浸潤,比目前的中國人還中國。
幾十年來的考古發現,漸漸的人們發現,從地下挖出了一個竟然不為中國人知的古老中國。一次次的重大考古發現,一次次無聲的揭穿了共匪對歷史的謊言,也刷新了人們對歷史的記憶。當這些發現的成果集大成般進入了電影大片、鮮靈生動的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時候,正是中國歷史真實再現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