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09年5月25日訊】(中央社記者傅紫吉隆坡25日專電)有沒有想過數百年前僅懂得說中國方言,不諳英文字母的中國商人,是如何與說馬來語的南洋社會經商和購買日常所需?
繼數天前中國天津市教育委員會主任靳潤成,贈送馬國境內失傳已久的「正客譯音木來由」辭典副本給馬國教育部副部長後,今天吉打(Kedah)州一對夫婦也對「星洲日報」展示他們的收藏品「馬拉語粵音譯義」辭典,終於解答這個謎團。
兩本辭典中的「木來由」和「馬拉語」,都是「馬來語」的譯音,其中「正客譯音木來由」是由南來的客家籍貫人士編撰,「馬拉語粵音譯義」則為廣東籍貫人士編撰的辭典。
兩本辭典共通之處,是以各自方言直譯常用的馬來文名詞,如sayur(蔬菜),客語直譯為「沙若」,粵語為「沙大」;Pinang(檳榔)分別為「兵郎」和「庇能」;至於Bunga(花)則皆為「無雅」等。
有趣的是,這兩本辭典都顛覆現在市面見到的又厚又大部頭辭典的刻板印象,兩本辭典都比手掌大一點,頁數約50頁,堪稱是南洋華人社會中最早期的口袋書。
不過,以散佈在馬國境內超過7個籍貫的後裔推測,相信類似音譯的馬來語辭典,應該仍有福建、海南、潮州等版本,只是不知要待何時才會再出現在世人面前。
繼數天前中國天津市教育委員會主任靳潤成,贈送馬國境內失傳已久的「正客譯音木來由」辭典副本給馬國教育部副部長後,今天吉打(Kedah)州一對夫婦也對「星洲日報」展示他們的收藏品「馬拉語粵音譯義」辭典,終於解答這個謎團。
兩本辭典中的「木來由」和「馬拉語」,都是「馬來語」的譯音,其中「正客譯音木來由」是由南來的客家籍貫人士編撰,「馬拉語粵音譯義」則為廣東籍貫人士編撰的辭典。
兩本辭典共通之處,是以各自方言直譯常用的馬來文名詞,如sayur(蔬菜),客語直譯為「沙若」,粵語為「沙大」;Pinang(檳榔)分別為「兵郎」和「庇能」;至於Bunga(花)則皆為「無雅」等。
有趣的是,這兩本辭典都顛覆現在市面見到的又厚又大部頭辭典的刻板印象,兩本辭典都比手掌大一點,頁數約50頁,堪稱是南洋華人社會中最早期的口袋書。
不過,以散佈在馬國境內超過7個籍貫的後裔推測,相信類似音譯的馬來語辭典,應該仍有福建、海南、潮州等版本,只是不知要待何時才會再出現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