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部地區稻作不稔實災害 低溫殺手釀禍

2009年06月24日台灣
【新唐人2009年6月24日訊】(中央社記者劉嘉泰花蓮縣24日電)東部地區稻作今年4月初起受到低溫影響,導致一期稻作於5月中旬起陸續出現不稔實災害,花蓮農改場表示,孕穗期和抽穗期的稻作遇上低溫時,最容易發生不稔實嚴重災害。

花蓮一期稻作約於今年1月下旬起陸續插秧,約至4月初時,稻作逐漸進入孕穗期,卻遇上低溫攪局,花蓮南區的富裡鄉農會總幹事陳榮聰指出,稻農雖曾一度擔心可能發生災害,但當時從外觀無法判斷出是否受災,農會和稻農只能持續觀察。

約至5月中旬,有農友發現田間稻穗仍直挺挺的站立著,並未出現飽穗勾頭的現象,農友一捏稻穗發現空無一物時,就察覺事情不妙。

經花蓮縣政府農業發展處和花蓮農改場等單位詳細勘查後,證實稻作出現不稔實災害,當時初步統計全縣受災面積約620公頃,花蓮縣府隨即於5月22日專函報請農委會補助。

花蓮農改場副場長林學詩指出,稻作不稔實受災程度與稻作品種也有關,就品種而言,(禾更)稻比秈稻較耐低溫,而宜蘭和花蓮主要是種植(禾更)稻,但當寒害嚴重時,不論是哪一種品種的稻作都會受到嚴重影響,一般所謂低溫,大約是攝氏15-18度,而這次的寒害低溫還曾低至攝氏13度。

稻作不稔實災害是否嚴重的最關鍵因素,主要是稻作是否正值孕穗期或抽穗期,林學詩表示,從4月初起約至5月10日間,總計約有4波寒流來襲,花蓮地區的稻作幾乎從孕穗期至抽穗期等3個階段都遇上寒害,導致花蓮災情特別嚴重。

而插秧最早的台東稻作,照理說遇到低溫侵襲的機會較大,但因大部分稻作並非在孕穗期,所受到的災害較小,林學詩指出,宜蘭插秧時間比花蓮約晚1個月,也未在孕穗期遇上寒害,所發生的災情自然會比較小。

至於為何這次只有東部稻作出現不稔實災害,而西部稻作卻未發生類似災害,花蓮農改場表示,台灣中南部稻作插秧的時間比東部更早,當4月初出現低溫時,也都因為不是孕穗期和抽穗期,而逃過不稔實災害的魔掌。

受災最嚴重的花蓮稻作於5月中下旬初步勘查統計的受災面積約620公頃,但後來發現受災區域從南區鄉鎮往北區蔓延,經過詳細清查,確定全縣稻作不稔實災害面積達3229公頃,損害程度達39%以上。

花蓮縣府農發處長陳德惠表示,稻作不稔實災害約須等到結穗期才能發現,與颱風侵襲發生立即性災害的情形不同,縣府在勘查證實災害擴大後,迅速向農委會爭取依據農業天然災害現金救助辦法公告花蓮為災區,現正陸續進行複勘、抽查、核發補助金等作業。

至於宜蘭和台東的稻作不稔實災情因為較輕微,花蓮農改場表示,農委會已進行專案補助,協助受災農友減輕負擔。

相關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