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09年9月10日訊】(中央社記者陳俊諺台北10日電)臺北聽障奧運正如火如荼進行,大批國內外聽障選手及貴賓齊聚台北、桃竹等地,除呈現高水準賽事外,也帶給聽人和媒體截然不同的互動感受與採訪體驗。
賽事開始前,聽奧籌備委員會基金會在北市府大樓設置認證專區,隨著選手陸續抵台,市府1樓也湧進大批人潮,但他們溝通多以手勢和表情,因此空間顯得安靜異常,跟7月高市府世運認證中心喧嚷熱鬧的情景大異其趣。
臺北聽奧也吸引一群來自世界各國的聽障記者,如美國的DeafNation、奧地利的Gebaerden Welt等媒體。這些記者以國際手語採訪,將聽奧新聞及軼聞的文字、影像在網路上呈現,而多數不懂手語的台灣媒體在與其互動時,則以紙筆交談,也是有趣的同業交流經驗。
隨著比賽開始,台灣記者若欲訪問外籍聽障選手,需藉由層層的轉譯。例如日前媒體採訪烏克蘭桌球選手時,就透過外語志工(中翻英)、外籍手譯員(翻成國際手語)、選手教練(轉成該國手語),而選手的回答則是反向輾轉回到記者。也因此,大會都會要求媒體事先提出採訪申請,以便安排翻譯人員。
至於採訪台灣運動員程序就簡化的多,許多選手有裝助聽器或本身會讀唇語,與外界溝通並無大礙,不然透過台灣手譯員的協助,也可以暢所欲言。
此外,籌委會每日例行記者會上,兩旁都會站著手勢生動、表情活潑的台灣及國際手譯員,外語志工則視講者使用語言,口譯給不懂該語言的手譯員(如講者用中文,就翻成英文給外籍手譯員);若講者比手語,手譯員和外語志工也會通力合作。如此複雜的安排不外乎是希望能面面俱到,服務中外聽人記者與聽障記者。
在這過程中,外語志工和手譯員的貢獻功不可沒。聽奧籌委會社群部召集人李郁凡表示,外語志工約1100人,提供12種語言的多元服務。手譯員部分則有外籍45名、台灣15名嫻熟國際手語,挑起媒體接洽、技術會議、賽場狀況(如頒獎、選手抗議等)等重責大任;另台灣手語手譯員也有60名。
日前有選手反映大會國際手語人才不足,籌委會總執行長盛治仁表示,手語就像外國語言,精通需多年學習,不僅台灣,其實歷屆聽奧也都有手語人才短缺的情形,但籌委會與北市教育局合作,在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和台北市立教育大學開課,2年來培訓出1200餘名略懂國際手語的志工,已屬不易。
台北舉辦聽奧除可增加國際知名度,在外國人士、尤其這次多為聽障者來台的同時,透過與他們的互動及交流,更了解其所需及獨特的「聽障文化」,也是賽事之外的一大附加價值。
賽事開始前,聽奧籌備委員會基金會在北市府大樓設置認證專區,隨著選手陸續抵台,市府1樓也湧進大批人潮,但他們溝通多以手勢和表情,因此空間顯得安靜異常,跟7月高市府世運認證中心喧嚷熱鬧的情景大異其趣。
臺北聽奧也吸引一群來自世界各國的聽障記者,如美國的DeafNation、奧地利的Gebaerden Welt等媒體。這些記者以國際手語採訪,將聽奧新聞及軼聞的文字、影像在網路上呈現,而多數不懂手語的台灣媒體在與其互動時,則以紙筆交談,也是有趣的同業交流經驗。
隨著比賽開始,台灣記者若欲訪問外籍聽障選手,需藉由層層的轉譯。例如日前媒體採訪烏克蘭桌球選手時,就透過外語志工(中翻英)、外籍手譯員(翻成國際手語)、選手教練(轉成該國手語),而選手的回答則是反向輾轉回到記者。也因此,大會都會要求媒體事先提出採訪申請,以便安排翻譯人員。
至於採訪台灣運動員程序就簡化的多,許多選手有裝助聽器或本身會讀唇語,與外界溝通並無大礙,不然透過台灣手譯員的協助,也可以暢所欲言。
此外,籌委會每日例行記者會上,兩旁都會站著手勢生動、表情活潑的台灣及國際手譯員,外語志工則視講者使用語言,口譯給不懂該語言的手譯員(如講者用中文,就翻成英文給外籍手譯員);若講者比手語,手譯員和外語志工也會通力合作。如此複雜的安排不外乎是希望能面面俱到,服務中外聽人記者與聽障記者。
在這過程中,外語志工和手譯員的貢獻功不可沒。聽奧籌委會社群部召集人李郁凡表示,外語志工約1100人,提供12種語言的多元服務。手譯員部分則有外籍45名、台灣15名嫻熟國際手語,挑起媒體接洽、技術會議、賽場狀況(如頒獎、選手抗議等)等重責大任;另台灣手語手譯員也有60名。
日前有選手反映大會國際手語人才不足,籌委會總執行長盛治仁表示,手語就像外國語言,精通需多年學習,不僅台灣,其實歷屆聽奧也都有手語人才短缺的情形,但籌委會與北市教育局合作,在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和台北市立教育大學開課,2年來培訓出1200餘名略懂國際手語的志工,已屬不易。
台北舉辦聽奧除可增加國際知名度,在外國人士、尤其這次多為聽障者來台的同時,透過與他們的互動及交流,更了解其所需及獨特的「聽障文化」,也是賽事之外的一大附加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