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09年12月18日訊】《蝸居》堪稱09年度大陸最熱門的系列電視劇。古人把「居者有其屋」看作安居樂業之本。而《蝸居》能引起共鳴,恰恰在於它描繪出當今「居者無其屋」的殘酷現實。它用一幕幕都市人蝸牛般蜷曲在出租屋裡,節食縮衣賺錢買房的辛酸故事道出一個共同感觸:房價瘋漲和官商勾結是一切悲劇的根源。
可以說35集《蝸居》開播即熱,今年7、8月份在全國各地以驕人的收視率完成第一輪播出。加入優酷視頻後,日播放量突破150萬,尤其在年輕人中紅極一時。11月中旬北京台青少頻道播出不幾日卻被突然下令叫停,但反彈強烈。廣電總局電視劇管理司司長李京盛對《蝸居》的貶辭立即招來網友「人肉搜索」,曝光李有兩套豪宅等等。
電視劇《蝸居》海報(網絡圖片)
想必李司並不敢擅自頂風而上,挑一部最能引起觀眾共鳴的片子造次。如果《蝸居》 真有甚麼「不妥」之處,北京台播前早已將其剔除乾淨,原35集版本已刪減成33集。 按中共慣例,大概是《蝸居》整體「房價高漲、官場貪腐」的真實寫照刺痛了中共高層。暗喻劇中人與現實的關係,這本是《蝸居》的噱頭和賣點,也是創作的生活基礎。
但中共心中有鬼,任何觀眾嗅出的政治味道都令其心驚肉跳、尷尬不堪。《蝸居》 被認為是對上海高房價的隱喻,而劇中貪官宋思明先是被指前上海一祕秦裕。宋思明的車牌「江A00029」據說與秦裕當時的車牌暗合。劇中女主角妹妹海藻淪為宋思明的二奶,其原型據說是上海電視台某一知名主持。秦裕在被「雙規」前的最後一個電話,正是將這位知名主持人托付給他的一位朋友,而這與劇節一脈相合。劇中與宋思明私交甚密的地產商陳寺福,則被認為是前「上海首富」周正毅的化身。
宋思明與陳寺福官商勾結,陳寺福因強行拆遷而東窗事發,其軌跡與周正毅全部吻合。後來又發現宋思明很像涉嫌受賄被查處的原上海市普陀區原區長蔡志強。宋思明「有地位,不失幽默,做事謹慎、低調不張揚」的表面作派,甚至外貌,都與蔡志強吻合。蔡志強在擔任區長期間還擔任普陀區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領導小組組長,有買房收受賄賂等違法違紀行為,這點與宋思明很相似。更令人拍案叫絕的是,「江州」帶著三點水,既喻指上海、又暗指江XX住的地方。這些都是中共,尤其是江XX惱火之處。
《蝸居》越「禁」越熱的另一大原因在於它非常貼近社會現實,呼出了老百姓對房價瘋漲的憤怒,替民眾傾吐了買不起房或者艱辛供房的心聲。中國目前有85%的人買不起房,一套房子往往透支著幾代人的積蓄,成為民眾難以承受之重。新浪網一項1萬2千人參與的調查顯示,63.2%的人認為《蝸居》反映了房奴的心態。《蝸居》熱播後,「蝸居」、「蟻族」、「高房價製造剩男剩女」等迅速成為流行語。對高房價的怨恨在人們尤其是在年輕人中積聚已久。
正當民怨猶如澆了汽油的乾柴一點即燃之際,偏偏房價仍在節節攀高。進入11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5.7%,環比上漲1.2%,房價同比和環比漲幅均創年內新高達08年7月以來最大張幅。不僅普通老百姓買不起房,中等收入群體也叫苦不迭。1991年,全國商品房平均每平方米售價僅756元,到今年上半年已超過了4500元,也就是說在18年裡房價上漲了5倍,而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裡,房價漲幅更是驚人,漲幅超GDP5倍。
按國際標準,房價與居民平均家庭收入的合理比值在3至6倍,目前上海工人家庭的平均工資不吃不喝買一個90平方米的住房需要55年,比值超過55倍。也就是說,窮盡一個家庭大半生的財富,甚至幾代人的積蓄,也望房興歎。而偏偏「有房才有家」、「有房才幸福」是中國人的固有觀念。在這種情況下,說《蝸居》激起了觀眾對現狀的不滿情緒,不如說《蝸居》表達了人們對現狀的不滿情緒。
是甚麼造成了狂漲的房價?答案非常簡單:主要由於中共政府的劫奪。多項研究顯示,在房地產開發企業的總成本構成中,流向政府的土地出讓金占30%,向政府交的各種稅收占20%,建築成本占20%,開發商的行賄費用占30%。在開發商行賄費用中,又有一半流向政府部門和人員。也就是說,在高不可攀的房價中,至少有65%是中共掠奪後加碼的,中共才是最大受益者。從分配看,這部份高房價掠奪來的財富通過地方財政各種渠道進了中共官員腰包。同時,高房價推高了GDP(保8),成為中共官員陞官和中共粉飾政權非法性的必要手段。
顯然,當土地成本,即土地出讓金,不斷升高時,房價就不斷飆升。這也就是開發商無法降價的主要原因。當然,房產成本中還有一項重大支出,是開發商繳納的各項規費與稅金,包括企業所得稅、土地增值稅、營業稅、契稅、房產稅及城鎮土地使用稅等。繳納的各種費用包括腐敗費用流向包括建委、規劃局、民防辦、氣象局、環保局、綠化署等多個政府部門。
開發商還需向自來水、電力、天然氣、通信等市政工程企業支付配套工程費用,其中包括向這些政府「壟斷企業」繳納的灰色費用。而這些高昂的土地成本和稅費,全部要轉嫁給購房者。在政府劫奪基礎上,開發商自買自賣、互相購買以及國企投機和囤積性購買等進一步哄抬了房價。在中共政府「看不見」貪婪之手下,難怪《蝸居》中的海萍和蘇淳要麼望房興歎,要麼只能借高利貸;也難怪海藻為幫姐姐被迫淪為二奶。
有人提出,解決高價房的辦法在於把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讓金全歸中央財政;又有人認為,應該規定地方政府,拿出土地出讓金大部份建造廉價民用住房,等等。但中共絕不會這麼做,因為中共地方和中央的GDP要靠高價房拉動,中共官員的腰包要靠高價房填滿,怎樣把土地賣得更貴才是中共在盤算的。
任何分配問題都是所有權的結果。解決高價房和強力土地徵收及拆遷的真正途徑,在土地民有或私有化。但這與共產黨的利益和貪腐根本衝突。因此,對北韓而言,換幣不如換黨;對中國而言,解決蝸居和避免房市《2012》的根本之道在解體中共。
可以說35集《蝸居》開播即熱,今年7、8月份在全國各地以驕人的收視率完成第一輪播出。加入優酷視頻後,日播放量突破150萬,尤其在年輕人中紅極一時。11月中旬北京台青少頻道播出不幾日卻被突然下令叫停,但反彈強烈。廣電總局電視劇管理司司長李京盛對《蝸居》的貶辭立即招來網友「人肉搜索」,曝光李有兩套豪宅等等。
電視劇《蝸居》海報(網絡圖片)
想必李司並不敢擅自頂風而上,挑一部最能引起觀眾共鳴的片子造次。如果《蝸居》 真有甚麼「不妥」之處,北京台播前早已將其剔除乾淨,原35集版本已刪減成33集。 按中共慣例,大概是《蝸居》整體「房價高漲、官場貪腐」的真實寫照刺痛了中共高層。暗喻劇中人與現實的關係,這本是《蝸居》的噱頭和賣點,也是創作的生活基礎。
但中共心中有鬼,任何觀眾嗅出的政治味道都令其心驚肉跳、尷尬不堪。《蝸居》 被認為是對上海高房價的隱喻,而劇中貪官宋思明先是被指前上海一祕秦裕。宋思明的車牌「江A00029」據說與秦裕當時的車牌暗合。劇中女主角妹妹海藻淪為宋思明的二奶,其原型據說是上海電視台某一知名主持。秦裕在被「雙規」前的最後一個電話,正是將這位知名主持人托付給他的一位朋友,而這與劇節一脈相合。劇中與宋思明私交甚密的地產商陳寺福,則被認為是前「上海首富」周正毅的化身。
宋思明與陳寺福官商勾結,陳寺福因強行拆遷而東窗事發,其軌跡與周正毅全部吻合。後來又發現宋思明很像涉嫌受賄被查處的原上海市普陀區原區長蔡志強。宋思明「有地位,不失幽默,做事謹慎、低調不張揚」的表面作派,甚至外貌,都與蔡志強吻合。蔡志強在擔任區長期間還擔任普陀區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領導小組組長,有買房收受賄賂等違法違紀行為,這點與宋思明很相似。更令人拍案叫絕的是,「江州」帶著三點水,既喻指上海、又暗指江XX住的地方。這些都是中共,尤其是江XX惱火之處。
《蝸居》越「禁」越熱的另一大原因在於它非常貼近社會現實,呼出了老百姓對房價瘋漲的憤怒,替民眾傾吐了買不起房或者艱辛供房的心聲。中國目前有85%的人買不起房,一套房子往往透支著幾代人的積蓄,成為民眾難以承受之重。新浪網一項1萬2千人參與的調查顯示,63.2%的人認為《蝸居》反映了房奴的心態。《蝸居》熱播後,「蝸居」、「蟻族」、「高房價製造剩男剩女」等迅速成為流行語。對高房價的怨恨在人們尤其是在年輕人中積聚已久。
正當民怨猶如澆了汽油的乾柴一點即燃之際,偏偏房價仍在節節攀高。進入11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5.7%,環比上漲1.2%,房價同比和環比漲幅均創年內新高達08年7月以來最大張幅。不僅普通老百姓買不起房,中等收入群體也叫苦不迭。1991年,全國商品房平均每平方米售價僅756元,到今年上半年已超過了4500元,也就是說在18年裡房價上漲了5倍,而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裡,房價漲幅更是驚人,漲幅超GDP5倍。
按國際標準,房價與居民平均家庭收入的合理比值在3至6倍,目前上海工人家庭的平均工資不吃不喝買一個90平方米的住房需要55年,比值超過55倍。也就是說,窮盡一個家庭大半生的財富,甚至幾代人的積蓄,也望房興歎。而偏偏「有房才有家」、「有房才幸福」是中國人的固有觀念。在這種情況下,說《蝸居》激起了觀眾對現狀的不滿情緒,不如說《蝸居》表達了人們對現狀的不滿情緒。
是甚麼造成了狂漲的房價?答案非常簡單:主要由於中共政府的劫奪。多項研究顯示,在房地產開發企業的總成本構成中,流向政府的土地出讓金占30%,向政府交的各種稅收占20%,建築成本占20%,開發商的行賄費用占30%。在開發商行賄費用中,又有一半流向政府部門和人員。也就是說,在高不可攀的房價中,至少有65%是中共掠奪後加碼的,中共才是最大受益者。從分配看,這部份高房價掠奪來的財富通過地方財政各種渠道進了中共官員腰包。同時,高房價推高了GDP(保8),成為中共官員陞官和中共粉飾政權非法性的必要手段。
顯然,當土地成本,即土地出讓金,不斷升高時,房價就不斷飆升。這也就是開發商無法降價的主要原因。當然,房產成本中還有一項重大支出,是開發商繳納的各項規費與稅金,包括企業所得稅、土地增值稅、營業稅、契稅、房產稅及城鎮土地使用稅等。繳納的各種費用包括腐敗費用流向包括建委、規劃局、民防辦、氣象局、環保局、綠化署等多個政府部門。
開發商還需向自來水、電力、天然氣、通信等市政工程企業支付配套工程費用,其中包括向這些政府「壟斷企業」繳納的灰色費用。而這些高昂的土地成本和稅費,全部要轉嫁給購房者。在政府劫奪基礎上,開發商自買自賣、互相購買以及國企投機和囤積性購買等進一步哄抬了房價。在中共政府「看不見」貪婪之手下,難怪《蝸居》中的海萍和蘇淳要麼望房興歎,要麼只能借高利貸;也難怪海藻為幫姐姐被迫淪為二奶。
有人提出,解決高價房的辦法在於把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讓金全歸中央財政;又有人認為,應該規定地方政府,拿出土地出讓金大部份建造廉價民用住房,等等。但中共絕不會這麼做,因為中共地方和中央的GDP要靠高價房拉動,中共官員的腰包要靠高價房填滿,怎樣把土地賣得更貴才是中共在盤算的。
任何分配問題都是所有權的結果。解決高價房和強力土地徵收及拆遷的真正途徑,在土地民有或私有化。但這與共產黨的利益和貪腐根本衝突。因此,對北韓而言,換幣不如換黨;對中國而言,解決蝸居和避免房市《2012》的根本之道在解體中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