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人物】大長今 - 韓國歷史上的真實人物

2010年02月10日歷史英雄
【新唐人2010年2月11日訊】電視劇《大長今》風靡全球,其中的大長今是真實存在的,她是韓國歷史上的真實人物 -- 徐長今。

大長今其人

根據《朝鮮王朝實錄—中宗實錄》中的記載,徐長今是朝鮮歷史上首位女性御醫。長今是朝鮮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奇女子。醫術精湛,所煮調的藥膳食補亦非常美味。直到今天,長今的藥膳與針灸祕方,仍在韓國中醫界得到廣泛研究和推廣。

史書上有關這位傳奇人物着墨不多,只陸續有片言只語記載,提到中宗十分信任大長今,將身體完全交給她診斷,還下賜很多賞賜。可惜最好的的醫官,也不能抗拒生老病死的定律。

有一本名為《李朝鮮國醫官散札記》的書,對長今的描寫較詳盡,用了約250字提及她在針灸和食療方面的研究:“醫女長今,其姓亡佚,今時人不可查,十一代中宗王十八年奉運承旨受封鈞號大長今……在其,龍體尚無醫女受治之先,中宗准之,使乃信非長今之名亦得受載之故今謂食療,大曰‘檀羅補氣湯’……後弘文館儒生朴善道賦詩雲:檀羅開國第一女,始為水刺繼內醫,皇苑護生冠杏林,承旨獲賜大長今,當為一代女仕傑……”

  字數雖少,但從兩書的記載中,證實徐長今,確有其人。有說她在中宗去世後受罰流放到明國。後由王後恢復身份,至明宗1566年病逝。

《大長今》最初的劇情始於1482年。這一年,長今的父親作爲內禁衛軍官,奉命參與了殺害成宗廢妃坡平尹氏的行動,自此陷入了政治鬥爭的洪流之中。

電視劇中提示,長今進宮時是八歲。故可推斷,徐長今生於1498年,因此,劇集中長今的主要經歷貫穿了中宗在位的三十八年間。

長今進宮,正是李朝中宗元年,明朝武宗正德元年,貫穿長今的一生,明朝政治局面更是不樂觀,幾十年中四易其主:成化,弘治,正德,嘉靖。但我們 看到的劇情是淡化政治的。長今生於野而長於朝,在宮廷鬥爭的風口浪尖,始終保持著對飲食和醫療的執著精神。圍繞她,該劇展開了一條以飲食和醫療爲綫索的歷史畫卷。

醫學

劇中長今被流放爲官婢之後,師從張德,而當時張德的“工作單位”,是朝鮮政府在民間設立的醫療惠民署,目的就是照顧一般老百姓。這一機構完全是參照 明朝的醫療設置的。當時,明朝在民間,有由官方承辦、專爲士兵和平民提供醫療服務的惠民藥局,以及許許多多由私人開辦的藥店。有專爲國王和大臣們診病的內醫院,內醫院有醫女、主簿、內醫正、提調等職級。

訓練醫女、醫官及調製藥材的地方則有典醫監。這種官方的醫療機構,也參照明朝:明時有禦藥局置於內府,設尚藥奉禦2人,直長2人,藥童10人, 設御醫4 人,凡供禦藥餌,醫官就內局修制,太醫院官診治。且有禦藥房,提督太監正副2人,職掌御用藥餌,與太醫院官相表裡。太醫院分爲十三科,是專爲皇帝及朝臣診 症的機構。

劇中,中宗患病,症狀類似傷寒,內醫院衆人無法確診病情,此時依靠的主要醫書,就是東漢大醫學家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而國王病歷旁的一套 書,竟是用中文寫的“十藥神書”。其實,早在中宗之前,朝鮮李朝政府就重視醫藥衛生,常聘中國醫生前往診病教授,幷派本國醫生到中國求教,收集幷推行中國 醫書。古代朝鮮的醫學,幾乎完全源於中醫理論。

長今初從張德學醫,即從“望、聞、問、切”四診法起詳加研習,其擅長的針灸技藝,也是中醫精華所在。

除了醫學之外,朝鮮食療也幷非自長今始。朝鮮政府一直鼓勵輸入中國藥材,推行“鄉藥化”。中國曾應朝鮮請求,把麻黃、甘草、蠍蟲等藥種子贈給朝 鮮,使之引種栽培。這之後,中國的經書、藥書、藥材仍舊源源不斷地傳往朝鮮。

美食

食療和藥膳在《大長今》劇中給人印象深刻,令人垂涎。從我國明代開始,寫食書籍也開始多了起來:如《多能鄙事》、《墨娥小錄》、《居家必用事類統編》、《便民 圖纂》等書的飲食類,更有《易牙遺意》、《宋氏養生部》、《飲食紳言》、《遵生八箋毓熬W服食箋》、《閑情偶寄毓熬W部》等頗有“食療”意味的書籍。長今美食之技法,與當時書中有記載的食法,有異曲同工之處。有一個明顯的例子,便是長今惹出禍事的硫磺鴨子。

“硫磺鴨”大有來頭:硫磺屬火,鴨子屬水,放在一起可以調和陰陽,其製作也十分講究,先將鴨子的肚子破開,在裡面放進人參、糯米、紅棗等20多 種材料。講究調和,陰陽搭配。當時明代的徐州,有“養心鴨子”做法,是在鴨子腹中填充金針菇,對高血壓有食療的作用,“硫磺鴨”與此種做法頗有相同之處。

劇中另一道經典菜式是,長今找到人們毫不在意的梅子,通過醃制,則成了一道非常開胃的醬菜。一飯、一湯和一醬,是那時平民的最基本飲 食。梅子做醬菜,被稱作創意之舉,而當時明代的醬醃種類早就豐富多彩:醬瓜茄、薑,苔,蒲、藕、筍蕨,鮮花、野菜,枸、蒿、蓉、菊等。此種醬菜做法,在當 時已經頗爲普及。

歷史典故

中國三國時代的典故,劇中不止一次采用,可以發現漢文化對朝鮮的深遠影響。

諸葛亮在古代朝鮮同樣被視爲智慧的化身,地位尊崇。長今進宮後迎來的一次攸關前途的考試中,戴周尚宮出了一道難題,回答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長今是否能夠成爲正式宮女。

戴周尚宮的問題是:東漢建安 二十三年,劉備、諸葛亮進兵漢中,曹操屢敗而兵退斜谷,軍士請示夜間口令,曹操諭示的口令是什麽?年僅八歲的長今不但正確回答出了口令“鶏肋”,而且解釋 了曹操采用這一口令的心意。

另外,《四書》、《五經》、《周易》等在古代朝鮮也是深受讀書人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