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0年7月23日訊】近年來“50年不遇”、“60年不遇”、“80年不遇”,一直到現在的“百年不遇”。“N年不遇”,經常出現在報導各類災害的新聞標題中,是我國媒體的高頻用詞之一,也是受災地政府通報災情時的慣用語。但隨著越來越多的“N年不遇”接連不斷的出現,我們不禁要問,真的有這麼多“N年不遇”嗎?
近日,南方的洪災牽動著國人的心。洪水百年一遇、兩百年一遇的說法不絕於耳。7月19日洪水衝擊四川廣安市城區,老城區80%以上被淹,最高水位達25.81米,這是繼1847年以來最大的洪水。媒體可能是援引當地官員的話稱,洪水達“163年一遇”的程度。
說到N年一遇,有樁典故不得不說。2004年,四川達州市遭遇“百年一遇”的“9.3”大洪水,造成城區被淹,全市死亡82人,損失慘重。誰知到了第二年7月,達州又再次遭遇洪水,又死傷慘重,當地政府稱這是又一次的“百年一遇”,並把前一年的水災改稱為“兩百年一遇”。
可氣的地方不在於個別官員把責任推到老天身上,而在於污辱公眾的智力水準:第一,歷史上事件的科學定量,不會因為之後發生的事而改變,之前是百年一遇,到了第二年怎麼變成了兩百年一遇?第二,如果連續兩年遭遇“百年一遇”那就是萬年一遇,這是起碼的數學常識。不過,“萬年一遇”的話,當地官員也未必好意思說出口,這實在太難為老天爺了!
公眾質疑N年一遇,也不是頭一遭了,但總有專家覺得需要教育大家:所謂百年一遇的洪水,是指這個量級的洪水在很長時期內平均每百年出現一次的可能性,但不能理解為每隔100年就出現一次,雲雲。好吧,但到底誰沒弄懂“百年一遇”呢?——這次廣安的洪水的確是163年以來最大的洪水,但卻不是“163年一遇”的洪水,相關理由專家已經講得很明白了。
還有一個更極端的例子,看看四種達州下屬渠縣歷年的洪災新聞:其2004年遭遇的“9.3”特大洪災屬百年一遇;但到了2007年,洪災水位又比2004年高出0.85米,“創下150年來的最高紀錄”;今年水位又比2007年“百年一遇”的洪災高出2.45米……在短短幾年裡,我們遭遇並超越了這麼多“百年一遇”,真是幸甚幸甚。
眾所周知,我國的現代科學起步很晚,精確的洪水水位、降水量記錄也就是近幾十年的事。所謂“N年一遇”的紀錄,是建立在近幾十年的記錄的基礎上,再進行統計學上的區間估計、假設檢驗等。它可能會偏離置信區間,但應該有自洽性,不應該相互矛盾,更不能順嘴跑火車。比如今年年初的所謂“百年一遇”的西南大旱,果然如此稀罕嗎?以下這些說法來自媒體的正式報導,甚至有些是官員的正式表態:2005年,雲南“遭遇近50年來最大乾旱”;2006年,雲南遭遇“二十年來最為嚴重乾旱”;2009年,雲南遭遇50年一遇嚴重旱情;2010年,“百年一遇”的旱情……這些說法,無一例外都沒有科學的統計資料作為支援,至少依據沒有向公眾展示。
武皇內策分明在,莫謂人間總不知。要平息公眾對於“N年一遇”的質疑,那麼就請相關部門拿出科學依據來,這也是政府資訊公開應有之義,否則只能讓公眾覺得是政府把自己的責任推到老天身上。
近日,南方的洪災牽動著國人的心。洪水百年一遇、兩百年一遇的說法不絕於耳。7月19日洪水衝擊四川廣安市城區,老城區80%以上被淹,最高水位達25.81米,這是繼1847年以來最大的洪水。媒體可能是援引當地官員的話稱,洪水達“163年一遇”的程度。
說到N年一遇,有樁典故不得不說。2004年,四川達州市遭遇“百年一遇”的“9.3”大洪水,造成城區被淹,全市死亡82人,損失慘重。誰知到了第二年7月,達州又再次遭遇洪水,又死傷慘重,當地政府稱這是又一次的“百年一遇”,並把前一年的水災改稱為“兩百年一遇”。
可氣的地方不在於個別官員把責任推到老天身上,而在於污辱公眾的智力水準:第一,歷史上事件的科學定量,不會因為之後發生的事而改變,之前是百年一遇,到了第二年怎麼變成了兩百年一遇?第二,如果連續兩年遭遇“百年一遇”那就是萬年一遇,這是起碼的數學常識。不過,“萬年一遇”的話,當地官員也未必好意思說出口,這實在太難為老天爺了!
公眾質疑N年一遇,也不是頭一遭了,但總有專家覺得需要教育大家:所謂百年一遇的洪水,是指這個量級的洪水在很長時期內平均每百年出現一次的可能性,但不能理解為每隔100年就出現一次,雲雲。好吧,但到底誰沒弄懂“百年一遇”呢?——這次廣安的洪水的確是163年以來最大的洪水,但卻不是“163年一遇”的洪水,相關理由專家已經講得很明白了。
還有一個更極端的例子,看看四種達州下屬渠縣歷年的洪災新聞:其2004年遭遇的“9.3”特大洪災屬百年一遇;但到了2007年,洪災水位又比2004年高出0.85米,“創下150年來的最高紀錄”;今年水位又比2007年“百年一遇”的洪災高出2.45米……在短短幾年裡,我們遭遇並超越了這麼多“百年一遇”,真是幸甚幸甚。
眾所周知,我國的現代科學起步很晚,精確的洪水水位、降水量記錄也就是近幾十年的事。所謂“N年一遇”的紀錄,是建立在近幾十年的記錄的基礎上,再進行統計學上的區間估計、假設檢驗等。它可能會偏離置信區間,但應該有自洽性,不應該相互矛盾,更不能順嘴跑火車。比如今年年初的所謂“百年一遇”的西南大旱,果然如此稀罕嗎?以下這些說法來自媒體的正式報導,甚至有些是官員的正式表態:2005年,雲南“遭遇近50年來最大乾旱”;2006年,雲南遭遇“二十年來最為嚴重乾旱”;2009年,雲南遭遇50年一遇嚴重旱情;2010年,“百年一遇”的旱情……這些說法,無一例外都沒有科學的統計資料作為支援,至少依據沒有向公眾展示。
武皇內策分明在,莫謂人間總不知。要平息公眾對於“N年一遇”的質疑,那麼就請相關部門拿出科學依據來,這也是政府資訊公開應有之義,否則只能讓公眾覺得是政府把自己的責任推到老天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