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煉獄》 杜斌送中共「生日禮物」

2011年04月25日大陸
【新唐人2011年4月25日訊】(新唐人記者馬寧綜合報導)4月21日,常年拍攝「中國人權」專題,簽約《紐約時報》攝影師、作家杜斌新編輯的圖文書《毛主席的煉獄》由明鏡出版社(www.mirrorbooks.com)出版發行,香港各大書店銷售。這是杜斌送給中共建黨90周年的「生日禮物」。

杜斌的這本新書,以13萬文字和超過150幅珍貴圖景,來控訴殺人魔王毛澤東在「三面紅旗(總路線、大躍進和人民公社)」運動年代對中國人民以及整個人類犯下的滔天罪惡。

這本圖文書,以時間主線,窮搜毛的黨內講話、糧食官員的私人筆記、地方官員的言行、民間上書黨中央的信件、最新披露的祕密檔案、親歷者的追憶等公開發表的文字數據,再輔以「三面紅旗」肆虐時期的宣傳畫、農民畫、藝術家的繪畫、報刊雜誌的插圖、攝影照片等為政治服務的圖景,從這些時間交叉的瞬間和碎片化的片斷中,來審視毛是如何蓄意餓死數千萬生靈的。這些文字和圖景是毛的「三面紅旗」的死刑證詞和屍檢報告。

今年是中共建黨90周年,杜斌表示,「編輯這本書,是要為餓斃的數千萬亡靈說一句話」。他在書中說:「是時候開始了,中共該對數千萬寂滅的亡靈悔罪了。」

杜斌認為,每個有良知和血性的中國人,都應該厲聲棒喝中共:「區區九十年,你吞噬了數以千萬計的生靈,你可曾吐出來過幾根人的骨頭呢?!」

《毛主席的煉獄》前言

以人肉為字,再造一個死亡的小宇宙。

毛澤東要稱霸世界,做地球的球長。當蘇共總書記赫魯曉夫在1957年宣布「 15年後蘇聯可以超越美國」時, 毛也信心滿滿地宣誓「15年後我們可能趕上或超過英國」。毛由此發動了社會主義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史稱「三面紅旗」運動。

這是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群眾運動。奪取政權僅9年的毛,面對的是一個一貧如洗的農業帝國。為了積累原始資本,毛侵佔國民的私有財產。成立人民公社,大辦公共食堂,大鍊鋼鐵。並在農村廢除家庭,全民搬家,村莊合併,集體居住,男女分居,幼童共有,軍事化管理。毛稱:這是邁向共產主義天堂的必經之路。整個中國都在毛的紅色恐怖的地獄裡戰慄。

毛不向農業投錢,卻無償地剝削農民所有的勞動成果。奪走了最後一粒糧食。餓鬼遍地。屍骨如山。成百上千的村莊人口死絕。毛假裝沒看見;無糧吃的人類只能捕食活人。

毛斂糧為何?答案有五:備荒;出口換武器;對外援助,收買共產黨陣營的國家;以飢餓為籌碼,更好地驅役中國6億生靈;作戰備糧,等待他打響第三次世界大戰,完成地球統一計劃。

從1958年至1962年,究竟餓斃多少人?專家學者謹慎得出結論:3000萬到5000萬人,減少出生4000萬人。等於在和平時期,有近8000萬人非正常死亡。

毛不但拒絕向屈辱中死去的數千萬生靈懺悔,還試圖從地球上抹煞自己的罪行:發動了舉世震驚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剪除所有洞悉他的「三面紅旗"決策的人。數以千萬計的無辜者人頭落地。

毛的「 三面紅旗」運動,是有文字記錄以來最慘烈的祕密大屠殺。毛以數千萬生靈為代價,給人類歷史和在法律上從不存在的中共政權,留下了一份愚蠢、荒誕、邪惡和悲痛的政治遺產。

杜斌「透過我的攝影機,為人的靈魂看一些事情」

杜斌生於1972年。先在中國傳媒做攝影記者,後為自由職業攝影師。曾在美國《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時代》(TIME)雜誌、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德國《明星》(Stern)雜誌等知名媒體發表新聞圖片。現為《紐約時報》簽約攝影師,供職於《紐約時報》北京分社。

杜斌因常年拍攝「中國人權」專題和給國外媒體供圖,而成為國家安全部的重點監控對象。
他的作品反映被和諧和模糊的中國尋常百姓的生活現狀,使得他成為一個活躍在禁區的新聞人。

杜斌的新聞圖片,散見於美國《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時代》(TIME)雜誌、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德國《明星》(Stern)等報刊。

杜斌的朋友對杜斌的印象

中國著名攝影記者盧廣評論「杜斌是個下手更狠的傢伙」。盧廣指著《中國社會導刊》其中一幅圖說:「除了杜斌,沒人敢這樣拍」。杜斌曾是這本雜誌的攝影記者,後來雜誌被查封停刊了。

「每個人都這麼行色匆匆地走著,在你未曾留意的隔壁,有另外一群人,有另外一種聲音,有另外一個中國,那是你未曾見過的,聽過的,了解到的。或許,只是因為你僅僅不願意麵對或者承認。」

「但是,他們一直存在著,就象空氣中的微塵,在中國大地上無處不在。可能就在和你擦身而過的一瞬間,身影橫在你的面前,躲不開也繞不過——這是另一種現實,在一定程度上,更大可能地逼近真實。我們耳熟能詳的,或許並不是我們想象中的中國。帶給我們這種感覺的,源自一位攝影師——杜斌。」

杜斌是上訪者那裡的名人,在2001年至2004年間上訪者成了攝影師杜斌的主要拍攝對象。

相關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