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和平工作團 走過半世紀

2011年05月05日生活
【新唐人2011年5月6日訊】(中央社記者顏伶如波特蘭5日專電)到世界上最偏遠落後的地方服務,會是什麼感覺?慶祝美國和平工作團(Peace Corps)成立50週年,俄勒岡歷史學會舉辦特展,讓更多民眾透過他們的雙眼,拓展更寬闊視野。

前美國總統甘迺迪(John F. Kennedy)在1961年3月1日簽署行政命令,和平工作團因此誕生。這是由美國政府籌辦的志工服務計畫,創辦宗旨包括提供技術援助、幫助美國以外的人們瞭解美國文化,並且協助美國民眾瞭解其他國家的文化。擔任首位和平工作團主席的席萊佛(Sargent Shriver),正是甘迺迪的妹婿。

參與美國和平團的志工,必須是年滿18歲以上的美國公民,通常有大學學歷,參加3個月的受訓後,就被派到海外服務24個月,主要工作通常是協助當地社區促進社會與經濟發展。

從1961年到現在,參加過美國和平團的志工累計已超過20萬人,服務地點遍佈全球139個國家。在今天,8655名美國和平團志工正在全球77個國家服務,他們在2年期間必須與當地政府、學校及企業機構配合,提供教育、醫療衛生、商業發展等不同領域的協助。

為慶祝美國和平工作團成立50週年,俄勒岡歷史學會(The Oregon Historical Society)特別找到了居住在美國西北部大約80多位前任志工,記錄每個人的服務經驗與心情,同時把他們從世界各地帶回來的珍貴收藏品集合起來舉辦特展。

展覽名稱訂為「和平工作團:50年的服務以及把世界帶回家」(Peace Corps: 50 Years of Service andBringing the World Home),從3月1日起展覽到6月19日。這項展覽主要目的是希望讓民眾不必出國就能透過志工們的雙眼,拓展更寬闊的世界觀。

不管是從非洲地區帶回來的面具、木雕、吊床及繪畫、擺飾,或者是服務期間志工們所穿著的當地服裝,都可以看出當時這些年輕人從美國出發,千裡迢迢遠赴另一個國度,親身感受到的文化差異。

許多志工也提供他們所拍下的珍貴照片,以及保存多年的文件書信,分享最真實的心情感受。

過去50年來,美國和平工作團最大的改變是什麼?籌辦這項特展的俄勒岡歷史學會公共服務部主任馬修茲(Marsha Matthews)分析,和平工作團的工作目標50年來並沒有改變,但在科技方面則有明顯不同。

她指出,50年前的志工遠赴其他國家,被分配到偏遠農村,可以說是處於與世隔絕的環境,想跟美國本土的家人通信,郵件也要2、3週才會寄達;如今則許多地方都有手機,很多地方還有網咖,「對外隔絕的這個層面,可以說是最大的改變。」

曾於1974年至1975年之間,在賴比瑞亞協助當地林務部門的前任美國和平工作團志工魏特(MichaelWaite)說,「這是一段很棒的經驗。」他所學到的最大教訓就是,每個文化都是不同的,「我們要尊重其他文化,然後找出不同文化當中的應對之道。」

在2年的服務期間,魏特的主要工作在於協助當地民眾製作更精準的地圖,同時提高出口木材的利潤。結束和平工作團在賴比瑞亞的服務後,魏特仍與許多當地友人聯繫,也一直是協助促進非洲發展非營利組織「賴比瑞亞之友」(Friends of Liberia)的積極成員。

至於如何以過來人的身份給當今年輕人建議,他說,就算在經濟不景氣、工作難找的現在,「這只花你生命當中的2年時間,你可以到新的地方,體驗新的文化,也可以跟別人介紹你的文化。」

相關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