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7月20日訊】文天祥,南宋末年的忠烈,中國歷史上頂天立地的忠臣烈士。今天是他775年冥誕。文天祥生於西元1236年,生日是那一年的“端二”,也就是農曆五月的第二天。
文天祥的成長背景
文天祥(西元1236-1283年)進士出身,南宋末年宋理宗之朝生於江西廬陵淳化鄉富田村故裡(今江西吉安縣富田鄉)的一個地主家庭。出生時,祖父夢見天上有小兒乘紫雲降下又升,因以名雲孫,字天祥。《宋史》上說他“體貌豐偉,美晰如玉,秀眉而長目,顧盼燁然”。
他從小好學不倦,有頂天立地盡忠盡孝的志氣。二十歲選中貢士,改以天祥爲名,改字履善。同年,他參加了科舉考試,在六百零一名進士中被宋理宗拔爲狀元。理宗喜得文天祥的才幹贊爲“宋之瑞”。故而在狀元及第後,文天祥改號宋瑞。
文天祥詩言志:無私無畏洞徹生死哲理
文天祥也是一個深具寫實精神的詩人,因爲他的忠烈正氣貫通天地,所以文章功名反而被忽略了。文天祥的詩作很豐富,除了聞名於世爲人熟知的、之外,一生創作了五百首以上詩歌,他的詩綰結個人和國家的命運,反映時代社會背景,而且總是直視生命的意義,闡發洞徹生死的生命哲理。他的詩中處處顯露無私無畏的魂魄,也是他一生保鄉衛國的心跡表露和征敵出戰的時空紀錄。人稱文天祥之詩,可爲南宋末年的詩史。
文天祥和端午的關聯:感念屈原
文天祥的詩作有多首以端午爲題的,可以感受到他對屈原崇高的敬意。更令人肅然起敬的是,文天祥磅礴的生命,卓然進入了置死生於度外的境界。元修宋史,爲之立傳,明景泰年追謚忠烈。
文天祥對屈原忠魂的崇敬
在他以多篇爲題的詩作中,深摯地流露出對屈原忠魂的感念和尊崇。對應到文天祥的一生,我們看到這種不屈的忠貞愛國精神的卓厲激發:
五月五日午,熏風自南至。試爲問大鈞,舉杯三酹地。
田文當日生,屈原當日死。生爲薛城君,死作汨羅鬼。
高堂狐兔游,雍門發悲涕。人命草頭露,榮華風過耳。
唯有烈士心,不隨水俱逝。至今荊楚人,江上年年祭。
浮世百年夢,高人千載期。楚囚一杯水,勝似九霞戶。
當年忠血墮讒波,千古荊人祭汨羅。風雨天涯芳草夢,江山如此故都何。
丹心照夙昔,鬢髮日已改。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
在世間,逢端午紀念屈原,在端二出生的文天祥內心,端午無疑引發他深邃的思索,凜然地審視生死、存亡的人生意義!在歷史洪流中上下追索,仿佛,文天祥是屈原的化身、忠魂再現,對國家抱著赤誠摯熱的心;他貫持忠貞操守,忍痛割捨個人身家的感情。
蒙古軍攻打南宋時,南京朝野震驚,宦官董宋臣提請避兵遷都四明,以便理宗隨時能逃往海上。對此。文天祥那時僅是進士身份仍然大膽上書直言:“陛下爲中國主,則當守中國;爲百姓父母,則當衛百姓--請斬董宋臣以安人心。”
蒙古忽必烈即帝位後,改國號爲元,於西元1274年發二十萬元軍水陸幷進,直取臨安(今之杭州)。西元1275年,宋恭帝德佑元年,元兵渡江,文天祥散盡家産,招募豪傑,起兵勤王,組織義軍三萬,以“正義在我,謀無不立;人多勢衆,自能成功”的口號反元。最終因爲孤立無援失敗,此時,義軍僅餘六人。
幾年的干戈中,文天祥的妻女都被元軍擄去了,他忍受妻離子散的悲痛,仍不放棄任何能與元軍對抗的機會。宋亡,文天祥仍堅守初志,妻子家人被虜在敵營爲奴,在給妹妹的信中他說:“收柳女信,痛割腸胃。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這裡,於義當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環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淚下哽咽哽咽。”在獄中作明志。
文天祥的生命價值觀
文天祥感悟到生命超脫生死則能亘古長存--勿謂死可憎,勿謂生可喜;萬物皆有盡,不滅唯天理;百年如一日,一日或千歲。
在文天祥的詩中處處生髮絕決不畏死生的意志,時時刻劃他對生之意義上下追索、了悟的生命情境:生命的意義不在短長而在深淺,人命草頭露,榮華風過耳,恪守天理,活得有意義,死得其所,縱使僅活一日也如千秋萬歲長;而淺薄的生命,即便活了百年聊如蜉蝣之短暫:
人命草頭露,榮華風過耳。唯有烈士心,不隨水俱逝。至今荊楚人,江上年年祭。
不知生者榮,但知死者貴。勿謂死可憎,勿謂生可喜。萬物皆有盡,不滅唯天理。
百年如一日,一日或千歲。
文天祥悟到“萬物皆有盡,不滅唯天理”,生命意義在於“唯有烈士心,不隨水俱逝”,做一個忠貞烈士,不屈不撓!
宋祥興元年(西元1278)十二月二十日在現今廣東海豐縣城北二裡處的五坡嶺,文天祥遇襲被執,吞下預藏的冰片自殺未遂。文天祥被張弘範押往崖山,讓他寫信招降張世傑。文天祥反詰,不能保護父母,怎能教別人背叛父母?1279年,宋朝滅亡。張弘範再次勸降說:宋朝已亡,忠孝也已經盡到了。文天祥不貪生、不怕死、不變節,在被押解北上經過箢山伶仃洋時作表明以死報國之志: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廖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寧死不屈,決不變節投降,“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讓張不禁也受到感動,不再強逼。
文天祥在燕京(今北平)被囚禁四年。元世祖曾問議事大臣:“南方、北方宰相,誰是渠能?”群臣答:“北人無如耶律楚材,南人無如文天祥。”於是,元世祖召見文天祥,親自勸降。文天祥對元世祖只是長揖不跪。元世祖也沒強迫他下跪,允給文天祥“原相位複職,甚可代忽必烈統治中國”最優惠條件招降。但是文天祥堅貞不屈,“一死之外,無可爲者。”
世祖怒,次日執行死刑。天祥向南方跪拜,從容就死。行刑後不久,有詔使制止之,然而文天祥已死。忽必烈萬分惋惜說:“好男子,不爲吾用,殺之誠可惜也。”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是文天祥衣帶中的遺詩,也表明他今生今世的心志,忠貞的心志實踐仁義的精神、超越生死的浩然正氣與日月同耀塵寰!
附錄:文天祥詩錄
端午
五月五日午,熏風自南至。試爲問大鈞,舉杯三酹地。
田文當日生,屈原當日死。生爲薛城君,死作汨羅鬼。
高堂狐兔游,雍門發悲涕。人命草頭露,榮華風過耳。
唯有烈士心,不隨水俱逝。至今荊楚人,江上年年祭。
不知生者榮,但知死者貴。勿謂死可憎,勿謂生可喜。
萬物皆有盡,不滅唯天理。百年如一日,一日或千歲。
秋風汾水辭,春暮蘭亭記。莫作留連悲,高歌舞槐翠。
端午初度
死所初何怨,生朝只自知。頗懷常杕意,忍誦蓼莪詩。
浮世百年夢,高人千載期。楚囚一杯水,勝似九霞戶。
向來松下鶴,今日傍誰門。夢見瑤池沸,愁看玉壘昏。
所思多死所,焉用獨生存。可惜菖蒲老,風煙滿故園。
端午感興三首
千金鑄鏡百神愁,功與當年禹服侔。荊棘故宮魑魅走,空余揚子水東流。
當年忠血墮讒波,千古荊人祭汨羅。風雨天涯芳草夢,江山如此故都何。
流桌西來恨未銷,魚龍寂寞暗風潮。楚人猶自貪兒戲,江上年年奪錦標。
端午即事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見,新知萬裡外。
丹心照夙昔,鬢髮日已改。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
和中甫端午韻不依次
黃茅古道外,羸馬發南州。有客嗤齊魯,何人念楚囚。
歲年付流水,風雨滿滄洲。手把菖莆看,黑頭非所求。
文天祥出仕簡歷
文天祥狀元及第僅四天,父親不幸病故,文天祥歸家守喪三年。歷任簽書寧海軍節度判官廳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書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贛州職、左丞相兼樞密使等。
由於才高言直,雖建樹頗多,仍時遭權臣之忌,遭免或自動請辭回歸故裡。曾辟文山,築宅堂,閑居讀書者先後三年,以文會友,是以世稱“文山先生”。
文章來源:《大紀元新聞網》
文天祥的成長背景
文天祥(西元1236-1283年)進士出身,南宋末年宋理宗之朝生於江西廬陵淳化鄉富田村故裡(今江西吉安縣富田鄉)的一個地主家庭。出生時,祖父夢見天上有小兒乘紫雲降下又升,因以名雲孫,字天祥。《宋史》上說他“體貌豐偉,美晰如玉,秀眉而長目,顧盼燁然”。
他從小好學不倦,有頂天立地盡忠盡孝的志氣。二十歲選中貢士,改以天祥爲名,改字履善。同年,他參加了科舉考試,在六百零一名進士中被宋理宗拔爲狀元。理宗喜得文天祥的才幹贊爲“宋之瑞”。故而在狀元及第後,文天祥改號宋瑞。
文天祥詩言志:無私無畏洞徹生死哲理
文天祥也是一個深具寫實精神的詩人,因爲他的忠烈正氣貫通天地,所以文章功名反而被忽略了。文天祥的詩作很豐富,除了聞名於世爲人熟知的、之外,一生創作了五百首以上詩歌,他的詩綰結個人和國家的命運,反映時代社會背景,而且總是直視生命的意義,闡發洞徹生死的生命哲理。他的詩中處處顯露無私無畏的魂魄,也是他一生保鄉衛國的心跡表露和征敵出戰的時空紀錄。人稱文天祥之詩,可爲南宋末年的詩史。
文天祥和端午的關聯:感念屈原
文天祥的詩作有多首以端午爲題的,可以感受到他對屈原崇高的敬意。更令人肅然起敬的是,文天祥磅礴的生命,卓然進入了置死生於度外的境界。元修宋史,爲之立傳,明景泰年追謚忠烈。
文天祥對屈原忠魂的崇敬
在他以多篇爲題的詩作中,深摯地流露出對屈原忠魂的感念和尊崇。對應到文天祥的一生,我們看到這種不屈的忠貞愛國精神的卓厲激發:
五月五日午,熏風自南至。試爲問大鈞,舉杯三酹地。
田文當日生,屈原當日死。生爲薛城君,死作汨羅鬼。
高堂狐兔游,雍門發悲涕。人命草頭露,榮華風過耳。
唯有烈士心,不隨水俱逝。至今荊楚人,江上年年祭。
浮世百年夢,高人千載期。楚囚一杯水,勝似九霞戶。
當年忠血墮讒波,千古荊人祭汨羅。風雨天涯芳草夢,江山如此故都何。
丹心照夙昔,鬢髮日已改。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
在世間,逢端午紀念屈原,在端二出生的文天祥內心,端午無疑引發他深邃的思索,凜然地審視生死、存亡的人生意義!在歷史洪流中上下追索,仿佛,文天祥是屈原的化身、忠魂再現,對國家抱著赤誠摯熱的心;他貫持忠貞操守,忍痛割捨個人身家的感情。
蒙古軍攻打南宋時,南京朝野震驚,宦官董宋臣提請避兵遷都四明,以便理宗隨時能逃往海上。對此。文天祥那時僅是進士身份仍然大膽上書直言:“陛下爲中國主,則當守中國;爲百姓父母,則當衛百姓--請斬董宋臣以安人心。”
蒙古忽必烈即帝位後,改國號爲元,於西元1274年發二十萬元軍水陸幷進,直取臨安(今之杭州)。西元1275年,宋恭帝德佑元年,元兵渡江,文天祥散盡家産,招募豪傑,起兵勤王,組織義軍三萬,以“正義在我,謀無不立;人多勢衆,自能成功”的口號反元。最終因爲孤立無援失敗,此時,義軍僅餘六人。
幾年的干戈中,文天祥的妻女都被元軍擄去了,他忍受妻離子散的悲痛,仍不放棄任何能與元軍對抗的機會。宋亡,文天祥仍堅守初志,妻子家人被虜在敵營爲奴,在給妹妹的信中他說:“收柳女信,痛割腸胃。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這裡,於義當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環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淚下哽咽哽咽。”在獄中作明志。
文天祥的生命價值觀
文天祥感悟到生命超脫生死則能亘古長存--勿謂死可憎,勿謂生可喜;萬物皆有盡,不滅唯天理;百年如一日,一日或千歲。
在文天祥的詩中處處生髮絕決不畏死生的意志,時時刻劃他對生之意義上下追索、了悟的生命情境:生命的意義不在短長而在深淺,人命草頭露,榮華風過耳,恪守天理,活得有意義,死得其所,縱使僅活一日也如千秋萬歲長;而淺薄的生命,即便活了百年聊如蜉蝣之短暫:
人命草頭露,榮華風過耳。唯有烈士心,不隨水俱逝。至今荊楚人,江上年年祭。
不知生者榮,但知死者貴。勿謂死可憎,勿謂生可喜。萬物皆有盡,不滅唯天理。
百年如一日,一日或千歲。
文天祥悟到“萬物皆有盡,不滅唯天理”,生命意義在於“唯有烈士心,不隨水俱逝”,做一個忠貞烈士,不屈不撓!
宋祥興元年(西元1278)十二月二十日在現今廣東海豐縣城北二裡處的五坡嶺,文天祥遇襲被執,吞下預藏的冰片自殺未遂。文天祥被張弘範押往崖山,讓他寫信招降張世傑。文天祥反詰,不能保護父母,怎能教別人背叛父母?1279年,宋朝滅亡。張弘範再次勸降說:宋朝已亡,忠孝也已經盡到了。文天祥不貪生、不怕死、不變節,在被押解北上經過箢山伶仃洋時作表明以死報國之志: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廖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寧死不屈,決不變節投降,“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讓張不禁也受到感動,不再強逼。
文天祥在燕京(今北平)被囚禁四年。元世祖曾問議事大臣:“南方、北方宰相,誰是渠能?”群臣答:“北人無如耶律楚材,南人無如文天祥。”於是,元世祖召見文天祥,親自勸降。文天祥對元世祖只是長揖不跪。元世祖也沒強迫他下跪,允給文天祥“原相位複職,甚可代忽必烈統治中國”最優惠條件招降。但是文天祥堅貞不屈,“一死之外,無可爲者。”
世祖怒,次日執行死刑。天祥向南方跪拜,從容就死。行刑後不久,有詔使制止之,然而文天祥已死。忽必烈萬分惋惜說:“好男子,不爲吾用,殺之誠可惜也。”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是文天祥衣帶中的遺詩,也表明他今生今世的心志,忠貞的心志實踐仁義的精神、超越生死的浩然正氣與日月同耀塵寰!
附錄:文天祥詩錄
端午
五月五日午,熏風自南至。試爲問大鈞,舉杯三酹地。
田文當日生,屈原當日死。生爲薛城君,死作汨羅鬼。
高堂狐兔游,雍門發悲涕。人命草頭露,榮華風過耳。
唯有烈士心,不隨水俱逝。至今荊楚人,江上年年祭。
不知生者榮,但知死者貴。勿謂死可憎,勿謂生可喜。
萬物皆有盡,不滅唯天理。百年如一日,一日或千歲。
秋風汾水辭,春暮蘭亭記。莫作留連悲,高歌舞槐翠。
端午初度
死所初何怨,生朝只自知。頗懷常杕意,忍誦蓼莪詩。
浮世百年夢,高人千載期。楚囚一杯水,勝似九霞戶。
向來松下鶴,今日傍誰門。夢見瑤池沸,愁看玉壘昏。
所思多死所,焉用獨生存。可惜菖蒲老,風煙滿故園。
端午感興三首
千金鑄鏡百神愁,功與當年禹服侔。荊棘故宮魑魅走,空余揚子水東流。
當年忠血墮讒波,千古荊人祭汨羅。風雨天涯芳草夢,江山如此故都何。
流桌西來恨未銷,魚龍寂寞暗風潮。楚人猶自貪兒戲,江上年年奪錦標。
端午即事
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故人不可見,新知萬裡外。
丹心照夙昔,鬢髮日已改。我欲從靈均,三湘隔遼海。
和中甫端午韻不依次
黃茅古道外,羸馬發南州。有客嗤齊魯,何人念楚囚。
歲年付流水,風雨滿滄洲。手把菖莆看,黑頭非所求。
文天祥出仕簡歷
文天祥狀元及第僅四天,父親不幸病故,文天祥歸家守喪三年。歷任簽書寧海軍節度判官廳公事、刑部郎官、江西提刑、尚書左司郎官、湖南提刑、知贛州職、左丞相兼樞密使等。
由於才高言直,雖建樹頗多,仍時遭權臣之忌,遭免或自動請辭回歸故裡。曾辟文山,築宅堂,閑居讀書者先後三年,以文會友,是以世稱“文山先生”。
文章來源:《大紀元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