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8月18日訊】(中央社記者江俊亮嘉義縣18日電)中正大學機械系副教授馮國華,研發出體積比米粒還小的傳感器,可提供醫生進行外科手術,並可依需求製成任意形狀。馮國華精巧的發明,贏得100年度「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馮國華任教於中正大學近6年,研究成果豐碩,他運用微機電製程專長,研發尺寸比米粒還小、材質柔軟、具抓取能力的傳感器,因而由國科會自動化學門推薦獲得「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他說,當初會研發這項傳感器,是因為父親罹患膽結石,必須進行內視鏡手術,但手術前要先在肚子上打2、3個小洞,每個小洞直徑約1到2公分,之後再置入手術器具;他希望縮減手術傷口的大小,因此才設計出比米粒還小的傳感器。
憑國華指出,其實這種傳感器是一種微型機器人,但材質比一般機械手臂還要柔軟,可大幅降低人為碰撞所造成的傷害,未來可望運用於微型手術中,例如進行眼睛雷射手術時,比較不會割傷眼球。
憑國華研發的傳感器,外觀如同小夾子,除了可夾取物品之外,還能依據需求製成任意形狀,將來可望作為雷射筆、手術刀及內視鏡等的手術輔助元件。
他說,這種傳感器的運動形式,有如是人類的肌肉,能夠輔助出力,好像是人的手在抓取物品一樣。
憑國華指出,在研發過程中,為了測試傳感器的夾取能力,他與學生還利用虱目魚腸來做實驗。他笑說,當時他甚至到菜市場買虱目魚,以測試傳感器能不能抓起比自己體積還大的魚腸。
「吳大猷先生紀念獎」是為了獎助國家學術菁英長期投入學術研究,並紀念吳大猷對發展科學與技術研究的貢獻,獲獎者除了由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頒發獎牌外,還可獲得連續3年、每年新台幣50萬元的研究經費補助。
馮國華任教於中正大學近6年,研究成果豐碩,他運用微機電製程專長,研發尺寸比米粒還小、材質柔軟、具抓取能力的傳感器,因而由國科會自動化學門推薦獲得「吳大猷先生紀念獎」。
他說,當初會研發這項傳感器,是因為父親罹患膽結石,必須進行內視鏡手術,但手術前要先在肚子上打2、3個小洞,每個小洞直徑約1到2公分,之後再置入手術器具;他希望縮減手術傷口的大小,因此才設計出比米粒還小的傳感器。
憑國華指出,其實這種傳感器是一種微型機器人,但材質比一般機械手臂還要柔軟,可大幅降低人為碰撞所造成的傷害,未來可望運用於微型手術中,例如進行眼睛雷射手術時,比較不會割傷眼球。
憑國華研發的傳感器,外觀如同小夾子,除了可夾取物品之外,還能依據需求製成任意形狀,將來可望作為雷射筆、手術刀及內視鏡等的手術輔助元件。
他說,這種傳感器的運動形式,有如是人類的肌肉,能夠輔助出力,好像是人的手在抓取物品一樣。
憑國華指出,在研發過程中,為了測試傳感器的夾取能力,他與學生還利用虱目魚腸來做實驗。他笑說,當時他甚至到菜市場買虱目魚,以測試傳感器能不能抓起比自己體積還大的魚腸。
「吳大猷先生紀念獎」是為了獎助國家學術菁英長期投入學術研究,並紀念吳大猷對發展科學與技術研究的貢獻,獲獎者除了由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頒發獎牌外,還可獲得連續3年、每年新台幣50萬元的研究經費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