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校教授:沒有中國模式 是走他國老路

2011年09月03日大陸
【新唐人2011年9月3日訊】「中國模式」一直是一個很時髦又很模糊的概念,但實際上,這個概念自從出現開始,就一直爭議不斷。最近,大陸國家行政學院、中共黨校兩大最重要的文官與黨員培訓機構的教授強調:沒有中國模式,中國只是在走發達國家老路。
 
由大陸前總書記趙紫陽老部下杜導正擔任社長的《炎黃春秋》,近期多次專題探討中國模式。在最近一期找來多位大陸重量級學者探討此議題。

學者認為:沒有中國模式,更不能用自滿的中國模式,把大陸現存問題與矛盾掩蓋。只有人民幸福和尊嚴得到保證的社會,才有資格談論自身發展模式。
 
大陸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認為,「中國模式」是一假命題。因為大陸社會體制改革才剛剛起步,一些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深層矛盾與問題正在逐步顯現,貧富差距、特權腐敗等諸多問題正在困擾著。在這情況下談中國模式,「確實有些奢侈。」
 
他強調,不能僅僅以經濟快速增長來界定中國模式。處理好和分配好增長的社會財富,保持社會公正與文明進步,永續發展的社會制度和政治制度安排才是一種發展模式的根本因素。
 
中共中央黨校黨建教研部教授蔡霞指出,大陸卅多年來的改革開放,並沒超越發展中國家工業文明這大範疇,也沒超越其他發展中國家採用的路徑。因此,沒有什麼中國模式。
 
與蔡霞觀點雷同的北大經濟學院教授夏業良問道,到底什麼是中國模式?好像是把中國卅多年來改革開放實踐中取得的成績都認為是模式的成功。「但是,這模式跟其他任何一個發展中國家或新興工業化國家發展路徑,都不一樣嗎?」

而此前,專欄評論家邱垂亮也撰文指出,所謂「中國模式」或「北京模式」,不過是李光耀的「亞洲價值」發展論的延續、甚至是複製,沒什麼新意可言。亞洲小龍、尤其是台灣和南韓的專制國度,先自由經濟、後民主政治的發展經驗,被認為是此「價值」的實踐驗證。
 
邱垂亮指出,問題是:這個「亞洲價值」的實踐驗證還沒完成,不只還是進行式,而且面臨驗證失敗。新加坡經濟發展名列世界前茅數十年,但政治自由民主化還長期停留在「半自由」(自由之家的評定)、半專制的非民主狀態。泰國、馬來西亞等國也情況相同,民主化進進退退,遲疑不前。

中國情況更是嚴重,經濟自由化和政治民主化不僅似乎不相關,還似乎背道而馳,經濟越發達、政治越專制,是今日中國的政經現實寫照。

「中國模式」的實質是中共當政

北京政治學者徐友漁則在《什麼是「中國模式」?》一文中指出,「中國模式」到底是什麼,幾乎是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種回答。但是,出現頻率最多的則是中共官方的定義,而這個定義的實質就只有一條:中國共產黨不變的執政地位。

徐友漁指出,毛澤東曾對政權下過簡潔明瞭的定義:政權就是鎮壓之權。30多年來中國的社會面貌、社會風氣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這一條沒有變。

文章說,「中國模式」之下的鎮壓是以「和諧」與「維穩」的名義進行的,中國民眾都知道,網站被封閉了,帖子被刪除了,就是被「和諧」掉了,土地被強徵、民宅被強拆,出面指揮的是「維穩辦」的官員,當打手的是「維穩隊」的隊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