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介質蝴蝶蘭輸澳 首批亮相

2011年09月21日國際
【新唐人2011年9月21日訊】(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21日電)行政院農委會表示,歷經4年多與澳洲談判協商,首批附帶栽培介質的蝴蝶蘭,13日首航抵澳、通關,今天在雪梨Leppington地區Flora International蘭園展見證歷史。

農委會發布訊息指出,今天在雪梨舉辦的記者會上,由農委會國際處處長張淑賢、駐澳大利亞代表處經濟組長李冠志與Flora International 總經理Denis Secco共同主持。

記者會並邀請澳台經貿協會主席Ross Maddock、雪梨台灣貿易中心主任陳建坤、澳洲台灣商會會長熊強生、大洋洲台灣商會聯合總會名譽總會長胡景嵩等出席,共同見證台灣優質、精緻的農業實力。

農委會表示,台灣的蝴蝶蘭以水草為栽培介質,結合發展成熟的長途海運保鮮技術,產品保濕及耐受性佳,可耐25天以上的貨櫃運輸,運抵當地溫室後恢復力及生命力很強,此輸出模式大受內外銷市場好評。

農委會統計,自從2005年1月首批輸美附帶栽培介質蝴蝶蘭出口後,6年內台灣的蝴蝶蘭整體外銷值,從2005年的2705萬美元,提高到2010年的8255萬美元,增加2倍之多。

台灣2010年經由長程海運方式輸出至美國市場的蝴蝶蘭達1400萬餘株,與採空運方式相比,估計為業者省下至少新台幣6億多元的運輸成本。

台灣在今年1月6日獲得澳洲同意以附帶栽培介質模式輸入澳洲,並是第一個獲澳洲給予此待遇的國家;9月13日已成功將4個台灣研發的蝴蝶蘭商業品種,共2200株大苗,以此方式運抵、通關。

農委會說,以往澳洲要求蝴蝶蘭輸澳前須剝除栽培介質,並施用藥劑,運抵後還需進行3個月的隔離檢疫;如今帶介質輸出蝴蝶蘭,不僅讓存活率從裸根的5成拉高至9成5,並可使恢復期由裸根的2個月縮短為3週,更快的進入當地市場,出口運輸也由空運改為海運,對台灣與澳洲花農都是雙贏的局面。

相關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