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10月20日訊】(中央社記者夏念慈高雄20日電)「醫生,我快被藥淹死了」,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今天表示,這常常是台灣老年患者及家屬的心聲;國內老人多重用藥嚴重,多重用藥愈嚴重,衍生藥害風險愈高。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老年醫學科主治醫師方姿蓉,今天就「病患多重用藥風險與危害」召開記者會指出,台灣老人及失能長者多重用藥很普遍。
方姿蓉舉例說,有一名黃姓患者先後被醫生診斷有中風、癲癇、糖尿病、高血壓、心肌梗塞、腹漲、噁心、解尿困難、反覆泌尿道感染、鼻子過敏等病史,平常在神經內科、心臟內科、新陳代謝及內分泌內科、胃腸內科、泌尿科、耳鼻喉科等科遊走看診,每天服用藥物多達20幾種。
她說,黃姓病患有一次服用抗生素引起肝功能異常,安排轉入老年醫學科住院診治,住院期間,醫師全盤考量病情後,調整簡化藥物為12種,患者病情也漸趨穩定,順利出院。黃姓病患出院後,在高齡醫學整合門診繼續追蹤,改善過去需要看很多科醫生和吃很多種藥的窘境。
她表示,臨床定義開立5種以上處方藥即是「多重用藥」,國內學者針對健保資料庫研究發現,超過30%國人正多重用藥中;台大老年醫學部曾研究發表,指台灣失能老人多重用藥比率高達81%,嚴重多重用藥(指開立10種以上處方藥)也達38.1%,持續多重用藥超過181天者達32.5%。
方姿蓉說,多重用藥會增加藥費支出,還會衍生藥物服用交互作用的潛在藥害風險,只要開立2、3種以上藥物就會有1種藥物交互作用,同時服用藥物種類愈多,健康危害也愈大。
她表示,高齡化社會改善及預防老年人多重用藥的健康議題,應獲社會重視,各大醫院也開設「高齡或老年醫學整合門診」,提供年長者或失能者多種疾病醫療整合服務,有助導正多重用藥問題。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老年醫學科主治醫師方姿蓉,今天就「病患多重用藥風險與危害」召開記者會指出,台灣老人及失能長者多重用藥很普遍。
方姿蓉舉例說,有一名黃姓患者先後被醫生診斷有中風、癲癇、糖尿病、高血壓、心肌梗塞、腹漲、噁心、解尿困難、反覆泌尿道感染、鼻子過敏等病史,平常在神經內科、心臟內科、新陳代謝及內分泌內科、胃腸內科、泌尿科、耳鼻喉科等科遊走看診,每天服用藥物多達20幾種。
她說,黃姓病患有一次服用抗生素引起肝功能異常,安排轉入老年醫學科住院診治,住院期間,醫師全盤考量病情後,調整簡化藥物為12種,患者病情也漸趨穩定,順利出院。黃姓病患出院後,在高齡醫學整合門診繼續追蹤,改善過去需要看很多科醫生和吃很多種藥的窘境。
她表示,臨床定義開立5種以上處方藥即是「多重用藥」,國內學者針對健保資料庫研究發現,超過30%國人正多重用藥中;台大老年醫學部曾研究發表,指台灣失能老人多重用藥比率高達81%,嚴重多重用藥(指開立10種以上處方藥)也達38.1%,持續多重用藥超過181天者達32.5%。
方姿蓉說,多重用藥會增加藥費支出,還會衍生藥物服用交互作用的潛在藥害風險,只要開立2、3種以上藥物就會有1種藥物交互作用,同時服用藥物種類愈多,健康危害也愈大。
她表示,高齡化社會改善及預防老年人多重用藥的健康議題,應獲社會重視,各大醫院也開設「高齡或老年醫學整合門診」,提供年長者或失能者多種疾病醫療整合服務,有助導正多重用藥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