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1年11月26日訊】社區廣角鏡(218)台灣竹工藝的發展,已有相當的歷史,祖先們就地取材,編織實用的日常用品。對於原住民來說,竹編除了是基本的技能,更加入了祖靈的傳說,不同的文飾代表著不同的意涵。今天我們深入苗栗南莊賽夏族部落,為您專訪到一位曾經獲得國家工藝獎的潘三妹老師,聽聽她努力保留原住民傳統文化的故事。
眼前這位低著頭專注編織的工藝師-潘三妹,從小看父親靠做竹編將十個孩子拉拔大,但她卻是到了卅歲以後,才開始接觸竹編工藝,因為,賽夏族的傳統,竹編,是男人的工作。
竹編工藝師潘三妹:「剛開始學的時候真的很辛苦,那時候看不到以前我們祖先做的東西,真的很少,因為早期我們都會跟外來的人以物換物,所以沒有辦法留很久,我們只能跟長老,或者文獻的資料,透過別人才可以找得到。」
賽夏族是口傳文化,每一個圖騰背後,都有一個故事。雷公的女兒教導賽夏族人種小米,於是,雷女的圖騰出現在潘三妹的作品中,還有其他賽夏族相關的生活器具,融合了傳統裝飾及圖騰。
竹編工藝師潘三妹:「一定要有耐心,要專心,假如說你會分心,沒有辦法專心來做的話,那真的會編不出一件好的東西。」
受到大陸及東南亞市場低價挑戰,潘老師說,現在做竹編已經沒辦法養家,但她在部落中仍不斷教導許多年輕人,希望這個傳統手藝不要消失。
竹編工藝師 潘三妹:「現在我在編是為了文化傳承,假如要靠這來維生是沒有辦法,其實我現在很多作品,也是把我們賽夏族的圖騰放上去,是有一個故事的。」
不只醉心編織,潘老師對於推廣賽夏族文化也不遺餘力,希望更能凝聚部落的向心力。
新唐人亞太電視賴弘鈞、江淳卉台灣苗栗採訪報導。
眼前這位低著頭專注編織的工藝師-潘三妹,從小看父親靠做竹編將十個孩子拉拔大,但她卻是到了卅歲以後,才開始接觸竹編工藝,因為,賽夏族的傳統,竹編,是男人的工作。
竹編工藝師潘三妹:「剛開始學的時候真的很辛苦,那時候看不到以前我們祖先做的東西,真的很少,因為早期我們都會跟外來的人以物換物,所以沒有辦法留很久,我們只能跟長老,或者文獻的資料,透過別人才可以找得到。」
賽夏族是口傳文化,每一個圖騰背後,都有一個故事。雷公的女兒教導賽夏族人種小米,於是,雷女的圖騰出現在潘三妹的作品中,還有其他賽夏族相關的生活器具,融合了傳統裝飾及圖騰。
竹編工藝師潘三妹:「一定要有耐心,要專心,假如說你會分心,沒有辦法專心來做的話,那真的會編不出一件好的東西。」
受到大陸及東南亞市場低價挑戰,潘老師說,現在做竹編已經沒辦法養家,但她在部落中仍不斷教導許多年輕人,希望這個傳統手藝不要消失。
竹編工藝師 潘三妹:「現在我在編是為了文化傳承,假如要靠這來維生是沒有辦法,其實我現在很多作品,也是把我們賽夏族的圖騰放上去,是有一個故事的。」
不只醉心編織,潘老師對於推廣賽夏族文化也不遺餘力,希望更能凝聚部落的向心力。
新唐人亞太電視賴弘鈞、江淳卉台灣苗栗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