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3月20日訊】《左傳》第一篇講了鄭莊公費盡心機,採取「溫水煮青蛙」的方式除掉自己的政敵、弟弟共叔段的歷史故事。它在講述這個故事時沿用了《春秋》中的題目《鄭伯克段於鄢》,實際上是包含了臧否之意的。既批評了弟弟不像弟弟的樣子,公然反叛兄長;也譏諷了莊公對弟弟失教在先,並藉機趕走了弟弟。
故事比較短,卻意味深長。
共叔段的反叛之心是在哥哥的有意縱容之下慢慢擴大蔓延,並最終釀成家族內亂的。在共叔段剛剛懷上自大之心,慫恿母親索要大邑,並逐步擴充實力的時候,他不僅不予制止,更毋庸說提前善意提醒,相反,他從不拂逆弟弟的要求,對其作為視若無睹,並暗地準備,在其身邊埋伏臥底,只待他計劃扯起反旗,就立即動員軍隊撲滅了他,並組織和煽動城裡的百姓背叛共叔段。弟弟逃離了自己的城邑,哥哥卻還不肯放過,一直追到鄢城,在他逃到共國才罷手。
講述這個歷史上的真實故事,別無他意,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重慶的薄、王或許跟這個故事風馬牛不相及,但其處境卻與共叔段大有相似之處。我們當然希望現代政治中再也不會出現如此骯髒險惡的一幕,但回過頭來看看,薄、王在重慶的作為並非始自今日,他們走到今日這一步,其實早已有跡可循。
當他們在重慶大搞唱紅打黑,並屢受外界廣泛質疑搞運動復辟文革的時候;當他們大肆宣揚重慶模式,在遭遇反對之後,又借學術之名繼續吹捧它的時候;當他們知法犯法違規辦案,將重慶文化變成紅色海洋,甚至取消了電視所有的盈利性娛樂和廣告節目的時候;當薄、王以人民公僕的身份卻像個帝王般行事,一手遮天,我行我素的時候,我想從上到下,像他們這樣高調、張揚,可謂無人不知,但是,我們很善於從源頭上做工作、將一切矛盾和問題扼殺在萌芽狀態的高手們,為何卻在此問題上如此遲鈍?
重慶的李莊案全國聞名,破綻百出,但就是無人揭出真相,任由其惡性發展。非止一人聲稱受到重慶警方非法拘押,也無人過問。王立軍的作風霸道強悍,一聲令下就讓人進學習班,甚至坐監,更是惡名昭著。
親歷者說,他參加局裡的宴會,所有人都要身穿制服,提前到場,畢恭畢敬迎接他,他每次必是最後一個到場者,來了後,從門口開始就驕傲得像只公雞一樣昂首而進,所有人都得起立敬禮,王大人威風八面將標誌性的大衣一掀,從不擔心它會掉到地上,因為立即會有祕書或者官員從後接住、掛好,待他坐定,大家才敢坐下來,大氣不敢喘,他不動筷,無人敢動。能夠有幸觀瞻如此場景者,肯定如過江之鯽,但外界只知道打黑成果,卻很難想像打黑的主將卻是個虛榮心強到極致的暴發戶,一個貪圖享受的市儈主義者。
薄、王兩人有一個共同的癖性,就是受不得外界的一點批評,前者將批評者視為「敵對勢力」興風作浪,後者提出了著名的「雙起論」。然而,我們從今天的結局可以看出他們並非毫無瑕疵,反而劣跡斑斑,甚至罪名昭彰。就是這樣的貨色,卻容不得公眾的懷疑,容不得輿論的批評,容不得法律界的追本溯源。
然而,自上而下,沒有人試圖遏制重慶市這只脫韁的野馬,薄也無意對王這只野馬進行必要的限制,直到在某個時刻突然欲將它推入絕境,並導致其孤注一擲。那麼,在薄和王的周圍,有沒有人,有沒有這麼一支力量能夠對他們起到起碼的制約作用?
從結果就知,要麼根本沒有制約,要麼制約的東西純屬形式。
當他們這麼做的時候,無冕之王們在幹什麼?有沒有人諷喻或者指責他們越軌的行為?有,而且大有人在。但反過來,為之叫好者也不絕於縷。有關收買傳聞坊間不脛而走,本地新聞一統江山自不必說,在全國也有不少擁躉者,一些人甚至組織起來為之抬轎鼓吹。
理論上重慶市人大具有地方立法權、行政監督權,審批地方預決算案和人事任免案,可以對他們進行監督和制約,但實際運行結果是從市一級政府層面,薄說了算,在薄的一元化領導下,王直接受其指揮,而且眾所周知,王是薄千裡迢迢帶來的,是薄的人,無人敢動。薄是重慶市委書記的同時,還是政治局委員,像他這樣強勢的人,從地方黨委、人大、政府乃至地方軍警,皆在其節制之下,雖然從法律制度層面來說,薄即使是政治局委員,也當受到地方監督機構如人大的監督和制約,更不用說王了。
而我們的政治現實是,一切都在超然機構的領導之下,雖然它奉行委員會制,但既然它可以超然,從實踐角度說,這個超然機構的首腦,自然也可以超然,凌駕於所有成員之上。這樣使得委員會如同虛設,還是一把手說了算。
在重慶這個案例中,上對下、平級以及內部的監督機制全部失效,一人獨攬大權,無人可以對之進行有力的制衡,因此他到任後,按照個人風格治理重慶,攪得雞犬不寧,讓重慶的地方政壇帶上了濃重的薄氏色彩。王某作風和他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無論是從強行推動自己的政治意圖的方面來說,還是從獨斷專行,為所欲為的施政派頭來說。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作為執法者,王在自身面臨危機時,根本不相信法律,不相信制度的約束,不相信地方當局,因此才會鋌而走險,走進美國駐成都總領館,欲將自己置於死地而後生。這也是中國正在運行的法律制度、權力框架結構和權力運行機制不科學、不到位的絕妙註腳。
文章來源:《博客日報》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故事比較短,卻意味深長。
共叔段的反叛之心是在哥哥的有意縱容之下慢慢擴大蔓延,並最終釀成家族內亂的。在共叔段剛剛懷上自大之心,慫恿母親索要大邑,並逐步擴充實力的時候,他不僅不予制止,更毋庸說提前善意提醒,相反,他從不拂逆弟弟的要求,對其作為視若無睹,並暗地準備,在其身邊埋伏臥底,只待他計劃扯起反旗,就立即動員軍隊撲滅了他,並組織和煽動城裡的百姓背叛共叔段。弟弟逃離了自己的城邑,哥哥卻還不肯放過,一直追到鄢城,在他逃到共國才罷手。
講述這個歷史上的真實故事,別無他意,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重慶的薄、王或許跟這個故事風馬牛不相及,但其處境卻與共叔段大有相似之處。我們當然希望現代政治中再也不會出現如此骯髒險惡的一幕,但回過頭來看看,薄、王在重慶的作為並非始自今日,他們走到今日這一步,其實早已有跡可循。
當他們在重慶大搞唱紅打黑,並屢受外界廣泛質疑搞運動復辟文革的時候;當他們大肆宣揚重慶模式,在遭遇反對之後,又借學術之名繼續吹捧它的時候;當他們知法犯法違規辦案,將重慶文化變成紅色海洋,甚至取消了電視所有的盈利性娛樂和廣告節目的時候;當薄、王以人民公僕的身份卻像個帝王般行事,一手遮天,我行我素的時候,我想從上到下,像他們這樣高調、張揚,可謂無人不知,但是,我們很善於從源頭上做工作、將一切矛盾和問題扼殺在萌芽狀態的高手們,為何卻在此問題上如此遲鈍?
重慶的李莊案全國聞名,破綻百出,但就是無人揭出真相,任由其惡性發展。非止一人聲稱受到重慶警方非法拘押,也無人過問。王立軍的作風霸道強悍,一聲令下就讓人進學習班,甚至坐監,更是惡名昭著。
親歷者說,他參加局裡的宴會,所有人都要身穿制服,提前到場,畢恭畢敬迎接他,他每次必是最後一個到場者,來了後,從門口開始就驕傲得像只公雞一樣昂首而進,所有人都得起立敬禮,王大人威風八面將標誌性的大衣一掀,從不擔心它會掉到地上,因為立即會有祕書或者官員從後接住、掛好,待他坐定,大家才敢坐下來,大氣不敢喘,他不動筷,無人敢動。能夠有幸觀瞻如此場景者,肯定如過江之鯽,但外界只知道打黑成果,卻很難想像打黑的主將卻是個虛榮心強到極致的暴發戶,一個貪圖享受的市儈主義者。
薄、王兩人有一個共同的癖性,就是受不得外界的一點批評,前者將批評者視為「敵對勢力」興風作浪,後者提出了著名的「雙起論」。然而,我們從今天的結局可以看出他們並非毫無瑕疵,反而劣跡斑斑,甚至罪名昭彰。就是這樣的貨色,卻容不得公眾的懷疑,容不得輿論的批評,容不得法律界的追本溯源。
然而,自上而下,沒有人試圖遏制重慶市這只脫韁的野馬,薄也無意對王這只野馬進行必要的限制,直到在某個時刻突然欲將它推入絕境,並導致其孤注一擲。那麼,在薄和王的周圍,有沒有人,有沒有這麼一支力量能夠對他們起到起碼的制約作用?
從結果就知,要麼根本沒有制約,要麼制約的東西純屬形式。
當他們這麼做的時候,無冕之王們在幹什麼?有沒有人諷喻或者指責他們越軌的行為?有,而且大有人在。但反過來,為之叫好者也不絕於縷。有關收買傳聞坊間不脛而走,本地新聞一統江山自不必說,在全國也有不少擁躉者,一些人甚至組織起來為之抬轎鼓吹。
理論上重慶市人大具有地方立法權、行政監督權,審批地方預決算案和人事任免案,可以對他們進行監督和制約,但實際運行結果是從市一級政府層面,薄說了算,在薄的一元化領導下,王直接受其指揮,而且眾所周知,王是薄千裡迢迢帶來的,是薄的人,無人敢動。薄是重慶市委書記的同時,還是政治局委員,像他這樣強勢的人,從地方黨委、人大、政府乃至地方軍警,皆在其節制之下,雖然從法律制度層面來說,薄即使是政治局委員,也當受到地方監督機構如人大的監督和制約,更不用說王了。
而我們的政治現實是,一切都在超然機構的領導之下,雖然它奉行委員會制,但既然它可以超然,從實踐角度說,這個超然機構的首腦,自然也可以超然,凌駕於所有成員之上。這樣使得委員會如同虛設,還是一把手說了算。
在重慶這個案例中,上對下、平級以及內部的監督機制全部失效,一人獨攬大權,無人可以對之進行有力的制衡,因此他到任後,按照個人風格治理重慶,攪得雞犬不寧,讓重慶的地方政壇帶上了濃重的薄氏色彩。王某作風和他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無論是從強行推動自己的政治意圖的方面來說,還是從獨斷專行,為所欲為的施政派頭來說。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作為執法者,王在自身面臨危機時,根本不相信法律,不相信制度的約束,不相信地方當局,因此才會鋌而走險,走進美國駐成都總領館,欲將自己置於死地而後生。這也是中國正在運行的法律制度、權力框架結構和權力運行機制不科學、不到位的絕妙註腳。
文章來源:《博客日報》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