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民主改革大事記

2012年03月31日國際
【新唐人2012年3月31日訊】(中央社台北31日電)緬甸明天將舉行國會補選,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民主領袖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親自參選,這場補選備受外界關注,對緬甸未來民主改革的走向可能產生重大影響。

英國廣播公司新聞網(BBC News)報導,雖然補選的席次不多,但這次選舉可能成為緬甸政治和外交重建進程的重要裡程碑。如果競選和投開票過程被認為「自由公平」,或至少還算自由公平的話。

如果補選能在國際上得到讚譽,則西方國家20年來加諸緬甸的多項制裁可能進一步取消。競選初期一位仰光的西方外交官說:「自由公平的選舉,不只是投票日當天而已,而是事關整個過程。」

以下是緬甸民主改革大事記:

1948年1月4日 緬甸脫離英國60多年的的殖民統治,緬甸聯邦(The Union of Myanmar)誕生。

1962年 尼溫(Ne Win)將軍奪權,廢除聯邦憲法,成立緬甸聯邦「革命委員會」(Revolutionary Council),排除民選制度,軍人獨裁統治。

1988年9月27日 全國民主聯盟(National Leaguefor Democracy)成立。

1990年5月27日 緬甸軍人統治後首度舉行大選,翁山蘇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贏得大約80%的席次。軍政府拒絕交出權力,國會未曾召開。

2008年5月10日 新憲法公投。

2010年5月6日 全國民主聯盟被軍政府強行解散。

2010年11月7日 緬甸20年來首度舉行全國大選,軍方支持的執政黨贏得國會壓倒性多數席次。

2010年11月13日 軍政府解除對翁山蘇姬的軟禁。

2011年2月4日 新的兩院制國會選舉前總理、退役中將登盛(Thein Sein)擔任文人政府的總統。

2011年3月30日 軍政府移交政權給文人政府。登盛就任名義上文人政府的總統,這是緬甸1962年以來首度由文人政府掌權,內閣多數職位由退役軍官擔任。

2011年8月14日 翁山蘇姬軟禁獲釋後,首度出城從事政治活動,以測試新政府的開放程度。

2011年8月19日 翁山蘇姬與登盛會談,並表示對會談感到滿意。

2011年9月16日 緬甸政府對以往禁止的媒體及其網站解禁,包括美國之音(VOA)、英國廣播公司、緬甸民主之音(Democratic Voice of Burma)、自由亞洲電台(Radio Free Asia)和YouTube。

2011年11月22日 登盛簽署法律,首度允許和平示威,即使附有嚴格限制條件。

2011年11月27日 緬甸政府修改政黨法,讓翁山蘇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得以登記為政黨,參與2012年上半年舉行的國會補選。

2011年11月30日 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訪問緬甸,是50年來首度訪緬的國務卿,標誌著美國政策從孤立轉為交往。

2012年1月10日 翁山蘇姬宣布參與國會補選。

2012年2月9日 翁山蘇姬正式展開競選活動。

2012年3月15日 緬甸國家電視台首度播放翁山蘇姬15分鐘競選演說。

2012年3月20、21日 緬甸向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其他9個會員國,及東協對話夥伴,包括澳洲、加拿大、中國大陸、歐洲聯盟(EU)、印度、日本、紐西蘭、南韓、俄羅斯和美國,各邀請兩位觀察員入境觀察。

2012年4月1日 緬甸國會補選。(譯者:中央社郭中翰)

相關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