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4月6日訊】(中央社記者魏紜鈴台北6日電)台灣環資協會及澎湖共生藻協會等環團今天說,台灣新發現兩種珊瑚受國際珊瑚學者重視,卻面臨海岸BOT案開發威脅,生存岌岌可危,呼籲政府應正視海岸物種生態保育問題。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珊瑚礁演化生態與遺傳實驗室經多年研究,並與日本、澳洲、肯亞與巴西多國學者合作,以台灣及發現地名將台灣新發現的2種珊瑚,命名為「福爾摩莎偽絲珊瑚」和「柴山多杯孔珊瑚」。
澎湖共生藻協會理事長兼中研院研究員陳昭倫說明,「福爾摩莎偽絲珊瑚」生存在淺水域,易受人類活動影響,在「台東基翬三仙台」、「墾丁萬裡桐」、「蘭嶼耶油港」等地發現;「柴山多杯孔珊瑚」是少數生活在淺水域的多孔珊瑚,只有在高雄柴山地區發現。
前高雄市柴山會理事長藍培榮表示,當多數人以為西子灣已經沒什麼海洋生物時,能發現「柴山多杯孔珊瑚」十分難得可貴,但2010年高雄市工務局執行西子灣圍堤造陸工程時,卻曾用怪手鑽碎海灣礁岩,該區正是「柴山多杯孔珊瑚」發現地。
「柴山多杯孔珊瑚」沒有受到應有的保護,生存面臨威脅,藍培榮呼籲,政府相關單位應正視物種珍貴性,重新檢視各項開發案對海岸維護和保育類珊瑚的衝擊,勿破壞柴山西海岸漂亮的景色及寶貴的珊瑚生態資源。
台東基翬在內政部公告「三仙台海岸自然保護區」範圍內,該區卻有生態遊樂區工程開發,周圍還有待開發的各式BOT案。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中心主任孫秀如說,開發案工程動工將廢棄土方棄置海邊任雨水沖刷,如此粗暴的方式嚴重影響珊瑚生態生存。
孫秀如呼籲,相關單位針對開發案環境評估,應重新檢視對海下珊瑚生態影響;政府也應提出與保育瀕危東台灣海峽白海豚族群相當規格的方式,保育這兩種珊瑚免遭開發毒手而面臨滅絕。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珊瑚礁演化生態與遺傳實驗室經多年研究,並與日本、澳洲、肯亞與巴西多國學者合作,以台灣及發現地名將台灣新發現的2種珊瑚,命名為「福爾摩莎偽絲珊瑚」和「柴山多杯孔珊瑚」。
澎湖共生藻協會理事長兼中研院研究員陳昭倫說明,「福爾摩莎偽絲珊瑚」生存在淺水域,易受人類活動影響,在「台東基翬三仙台」、「墾丁萬裡桐」、「蘭嶼耶油港」等地發現;「柴山多杯孔珊瑚」是少數生活在淺水域的多孔珊瑚,只有在高雄柴山地區發現。
前高雄市柴山會理事長藍培榮表示,當多數人以為西子灣已經沒什麼海洋生物時,能發現「柴山多杯孔珊瑚」十分難得可貴,但2010年高雄市工務局執行西子灣圍堤造陸工程時,卻曾用怪手鑽碎海灣礁岩,該區正是「柴山多杯孔珊瑚」發現地。
「柴山多杯孔珊瑚」沒有受到應有的保護,生存面臨威脅,藍培榮呼籲,政府相關單位應正視物種珍貴性,重新檢視各項開發案對海岸維護和保育類珊瑚的衝擊,勿破壞柴山西海岸漂亮的景色及寶貴的珊瑚生態資源。
台東基翬在內政部公告「三仙台海岸自然保護區」範圍內,該區卻有生態遊樂區工程開發,周圍還有待開發的各式BOT案。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中心主任孫秀如說,開發案工程動工將廢棄土方棄置海邊任雨水沖刷,如此粗暴的方式嚴重影響珊瑚生態生存。
孫秀如呼籲,相關單位針對開發案環境評估,應重新檢視對海下珊瑚生態影響;政府也應提出與保育瀕危東台灣海峽白海豚族群相當規格的方式,保育這兩種珊瑚免遭開發毒手而面臨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