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力工減少 原民就業結構改變

2012年04月06日台灣
【新唐人2012年4月6日訊】(中央社記者黃慧敏台北6日電)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公布最新就業調查報告,失業率降低,技藝有關工作人員比例有逐漸升高趨勢,基層技術工及勞力工比例則逐年下降,顯示原民職業結構已改變。

原民會表示,配合就業和職業結構的改變,未來將逐年減少依賴型社會救助計畫,以「工作福利」替代「社會救助」的積極性服務模式,協助原住民脫離貧困。

自民國98年9月起,原民會開始分季調查原住民就業狀況,今天公布100年12月的調查結果指出,原住民就業人數為22萬4040人,較同年10月增加4187人;失業率為5.27%,較前次調查微幅下降0.14個百分點;失業者平均失業週數也從同年10月的31.54週降為29.43週,減少2.11週。

原民會分析,失業率降低主因是適逢農曆年前,有較多臨時性、短期的就業機會釋出;而從就業人數增加及失業週數下降等正向指標來看,代表原住民整體就業狀況較以往情形佳。

此外,原民會從歷次調查發現,原住民就業者從事的職業中,從事「技藝有關工作人員」的比例13.18%,有逐漸升高趨勢。

原民會主祕陳成家表示,這顯示原住民就業者的職業結構改變,不像以往僅以從事低技術性的勞工和體力工為大宗。

原民會同時表示,這種職業結構的改變除了是受原住民整體教育程度提升外,也與近年推行原鄉部落文化觀光、創意產業,加上各族群相處較以往採取開放的態度,進而帶動原鄉觀光、手工藝、陶藝與編織等技藝及服務工作的發展有關。

面對當前原住民就業和職業結構,陳成家表示,除了朝向提升就業職能與加強投資原住民人力資本外,原民會將逐年減少依賴型社會救助計畫,以「工作福利」替代「社會救助」的積極性服務模式,在轉型的就業策略上,強調工作價值,激勵待業者融入就業市場,協助原住民脫貧。

另外,原民會表示,將針對新興的文化觀光及技藝產業加強思考未來發展的方向,打破既有產品、行銷模式,創造更具原住民文化主體性的產業,達到部落永續自主發展的目標。

相關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