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氏文革路線死而不僵 黨報現高層不諧之音

2012年05月27日中國時局
【新唐人2012年5月28日訊】(新唐人記者王海天報導)儘管薄熙來的垮臺已是確定無疑的事實,並且其效仿毛澤東的「薄氏文革路線」亦正面臨被全面清除的命運,但只要薄熙來一案的最後結論沒有公佈,一些挺薄者仍在爭取機會力圖發聲。近來,黨報頻現不諧之音,凸顯高層仍有暗流湧動,薄氏文革路線似有死而不僵之態。

27日,《德國之聲》刊發評論文章,列舉了中共高層之間不諧之音的種種表現。

2012年2月23日,《人民日報》曾發表「本報評論部」文章《寧要微詞,不要危機》呼籲全面改革。

文章稱:「自1978年至今,中國的改革已如舟至中流,有了更開闊的行進空間,也面臨著『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挑戰。」「在一些人那裡,改革的『漸進』逐漸退化為『不進』,『積極穩妥』往往變成了『穩妥』有餘而『積極』不足。這些年來,一些地方改革久議不決,一些部門改革決而難行,一些領域改革行而難破,莫不與此有關。」「如果怕這怕那、趑趄不前,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極態度,甚至將問題矛盾擊鼓傳花,固然可以求得一時輕鬆、周全某些利益,但只能把問題拖延成歷史問題,讓危機跑在了改革前面,最終引發更多矛盾、釀成更大危機,甚至落入所謂『轉型期陷阱』。」

該文還稱「面對全新的改革歷史方位,當以『不畏浮雲遮望眼』的寬廣視野,以無私無畏的責任擔當,按照胡錦濤總書記所要求的,『不失時機地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繼續推進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改革創新』。」

3月14日,溫家寶在記者會上罕見高調抨擊文革路線,力推政改:「建國以來……我們也走過彎路,有過教訓」,「『文革』的錯誤和封建的影響,並沒有完全清除」,「文化大革命這樣的歷史悲劇還有可能重新發生」。「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我可以對大家講,為了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只要還有一口氣,我就奮鬥一天。」

值得注意的是,5月22日,《人民日報》發表任仲平的文章《文化「為人民」的歷史跨越——從延安文藝座談會到十七屆六中全會》,其調子明顯與當前「穩中求進」的「政改」主流不諧。

該文對毛的《談話》一文極盡粉飾吹捧,稱其為「中華民族的新文化」的「滋潤的雨水」雲雲。與此同時,央視的《新聞聯播》不但摘要介紹了此文,而且還頭條配發了相關新聞。連續幾天,全國各地的電視節目中儘是唱「紅歌」的。

在一片「唱紅」聲中,最為出位的是作家出版社借機推出《毛澤東同志百位文學藝術家手抄珍藏紀念冊》一書。

據瞭解,在「百位文學藝術家」中,既有曾在「文革」中受到殘酷迫害的耄耋老人,如賀敬之、瑪拉沁夫、王昆、周巍峙等;也有「文革」後才得以脫穎而出的中年作家,如鐵凝、莫言、二月河、唐浩明等。

該消息甫一曝光,立即在網路引起軒然大波,大批網友對列入名單的許多 「知名作家」一邊倒的譴責之聲,稱其「為邪惡伴舞」並指出,毛的《談話》實質上是扼殺言論與創作自由的罪魁禍首,在其「指導」下的延安整風從此成為以後歷次整人運動的濫觴。

在強大的輿論壓力下,參與其事的葉兆言、周國平等作家坦陳,他們是因為「作家出版社寄了一千塊現金,要沒頭沒腦抄一段」,才做了這件「丟人」的事。周國平甚至為此公開發表道歉聲明。

《德國之聲》文章指出,經歷過「文革」的人都知道,1966年7月2日中國報刊全文發表毛澤東的這個《講話》,次年5月23日再次全文發表。換言之,《講話》也是毛澤東發動文革的綱領之一。在「文革」時期,幾乎年年都要紀念。用當時的話來說,從1942年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到1966年「五一六通知」,構成了毛澤東「文化革命」的一條紅線。正是在這條「紅線」的指引下,中國的「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越來越「左」,一步步走向極權專制,走向物質匱乏與精神猥瑣。

文章分析說,喜歡效仿毛澤東話語的薄熙來是倒臺了,但是中共高層還有不少薄熙來式的「小毛澤東」。他們還在留戀文革符號、文革話語、文革路線。如果對於薄熙來的清算僅僅停留在「刑事犯罪」上,那麼,「沒有薄熙來的薄熙來路線」隨時可能捲土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