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7月24日訊】(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24日電)農委會林業試驗所所長黃裕星今天表示,所方自1995年起導入「生態系經營」理念,調查證實,以生態系經營模式造林,可讓人工林維持相當高的生物多樣性。
所方指出,國有林約有20%為人工林,根據第三次台灣森林資源及土地利用調查成果顯示,國有林中,人工林的面積約為42萬公頃,其中除了以復育為目的外,早期多以培育木材為主要目的,為降低成本及作業簡便,多是大量種植單一樹種,危害生物多樣性。
有鑑於不利生物多樣性,所方說,自1995年起,將「生態系經營」理念導入試驗林地,透過孔隙間植、行列疏伐、複層林建造、人工林適度撫育及誘導天然更新等措施,增加人工林的水平及垂直構造,使森林植生及空間環境複雜化,提供野生動物、昆蟲等多樣的棲息環境及食物種類。
為掌握人工林的經營資訊及建立長期基礎資料,黃裕星自2009年起,推動所屬各研究中心的「造林地清查」業務,以林試所太麻裡研究中心為例,截至目前,人工林造林地已設立78個永久監測樣區,並逐一調查每株樣木的物種及相關基本資料。
所方進一步說明,已將太麻裡研究中心人工林所得資料與此中心所設立2公頃的天然林永久樣區進行比較,發現一有趣現象,在人工林樣區中總共可記錄42科、90種樹種;天然林樣區則記錄到34科、94種樹種。
另在林木胸徑方面,人工林平均為18.58公分,天然林則為17.48公分。
所方強調,由資料可見,以生態系經營模式造林,讓人工林仍可維持相當高的生物多樣性。
所方指出,國有林約有20%為人工林,根據第三次台灣森林資源及土地利用調查成果顯示,國有林中,人工林的面積約為42萬公頃,其中除了以復育為目的外,早期多以培育木材為主要目的,為降低成本及作業簡便,多是大量種植單一樹種,危害生物多樣性。
有鑑於不利生物多樣性,所方說,自1995年起,將「生態系經營」理念導入試驗林地,透過孔隙間植、行列疏伐、複層林建造、人工林適度撫育及誘導天然更新等措施,增加人工林的水平及垂直構造,使森林植生及空間環境複雜化,提供野生動物、昆蟲等多樣的棲息環境及食物種類。
為掌握人工林的經營資訊及建立長期基礎資料,黃裕星自2009年起,推動所屬各研究中心的「造林地清查」業務,以林試所太麻裡研究中心為例,截至目前,人工林造林地已設立78個永久監測樣區,並逐一調查每株樣木的物種及相關基本資料。
所方進一步說明,已將太麻裡研究中心人工林所得資料與此中心所設立2公頃的天然林永久樣區進行比較,發現一有趣現象,在人工林樣區中總共可記錄42科、90種樹種;天然林樣區則記錄到34科、94種樹種。
另在林木胸徑方面,人工林平均為18.58公分,天然林則為17.48公分。
所方強調,由資料可見,以生態系經營模式造林,讓人工林仍可維持相當高的生物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