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7月31日訊】《金融時報》30日刊登名為《中國企業利潤大幅下滑 》的文章。文章認為,雖然中共官方公佈經濟增長速度相對溫和的放緩,但企業利潤卻嚴重下滑,中國目前正處於對投資者來說最不利的時期。
中國企業利潤大幅度降低
文章指出,中共官方資料是經濟增長溫和放緩,但是最近資料顯示,企業利潤受到巨大打擊,受影響的行業從電信業到航空業、零售業和房地產業。
中共國有企業今年前六個月利潤同比下降11.6%,這是2008年末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最差的表現,其中石化和金屬等工業部門的表現最糟糕。
大陸國家統計局上星期公佈的資料顯示,中國工業集團今年上半年的利潤從去年上漲的28.7%下滑了2.2%,而鋼鐵業則被形容為重災區,80%以上的上市鋼材生產商警告稱,它們的業績遜於預測。
面向消費者的企業也面臨困難:中國最大的電子產品零售商之一蘇甯電器(Suning Appliance)已發佈警告稱,上半年利潤可能下滑至多30%,其主要競爭對手國美(Gome)則表示,很可能出現淨虧損。
其他大行業也不樂觀:其中,中國國航(Air China)警告稱,上半年利潤將下滑逾50%;全球第四大電信網路設備製造商中興(ZTE)則稱,上半年利潤同比將暴跌80%。
但也有一小部分公司取得了成功。中國搜尋引擎百度(Baidu)公司報告第二季度淨利潤增長近70%,這得益於該公司在中國網路搜索市場逾四分之三份額。
《金融時報》指出,對企業的高稅收被認為是導致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些經濟學家認為,企業利潤與稅收增長之間的差距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大,而政府卻並沒有在減輕稅收負擔方面採取足夠措施。
專家:中國正在像10年前替代四小龍一樣被替代
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馬曉河29日在參加第二屆《長三角經貿高峰論壇》時說,中國想靠大量出口拉動國內經濟的時代已經結束,應擴大內需,將城鎮化作為下一輪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馬曉河稱,中國經濟現在面臨的國際性的挑戰主要是外需減少,歐洲主權債務及美國財政懸崖導致歐美發達國家政府公共財政資金減少,政府購買力下降,發達國家老百姓購買中國出口產品會減少,因此中國想靠大量出口拉動國內經濟的時代已經結束。
馬曉河指出,在此次金融危機後,其他發展中國家如孟加拉國、洪都拉斯、斯裡蘭卡正在向中國學習,用中國的辦法發展經濟,這些國家勞動力等方面的成本比中國低,因此競爭優勢超過中國,這就像中國10年前替代亞洲四小龍一樣,同時人民幣增值不利於出口,所以中國的出口面臨嚴峻挑戰。
馬曉河認為,現在中國應調整國內需求,擴大內需。但是擴大內需的最大問題,是體制和政策是有利於儲蓄不利於消費,老百姓投資儲蓄衝動大。
著名經濟學家、中國問題專家程曉農對於中國的內需問題說的更直接。程曉農指出,中共政府支配了大部分的國民收入,也就是說,政府正大筆的花著老百姓本來可以用於生活消費的開支,造成極度國富民窮,這怎能真正擴大內需?全國百分之五的人口占著中國社會百分之八、九十的財富,又如何讓百姓敢消費?
IMF判斷中國經濟有下行危險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簡稱IMF)發佈報告稱,中國經濟似乎正在經歷軟著陸,但面臨的全球不利因素正在增多。
IMF維持早先對中國經濟增長率的預期和對人民幣匯率的評估不變。報告指出,與其他貨幣相比,人民幣匯率仍略微被低估,不過人民幣被低估的程度降低。
IMF還對中國房地產市場發表了評論,稱中共政府應當進一步改革金融市場,給消費者更多投資選擇。但問題是,中共的專制制度不變,消費者又能有什麼選擇?
中國企業利潤大幅度降低
文章指出,中共官方資料是經濟增長溫和放緩,但是最近資料顯示,企業利潤受到巨大打擊,受影響的行業從電信業到航空業、零售業和房地產業。
中共國有企業今年前六個月利潤同比下降11.6%,這是2008年末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最差的表現,其中石化和金屬等工業部門的表現最糟糕。
大陸國家統計局上星期公佈的資料顯示,中國工業集團今年上半年的利潤從去年上漲的28.7%下滑了2.2%,而鋼鐵業則被形容為重災區,80%以上的上市鋼材生產商警告稱,它們的業績遜於預測。
面向消費者的企業也面臨困難:中國最大的電子產品零售商之一蘇甯電器(Suning Appliance)已發佈警告稱,上半年利潤可能下滑至多30%,其主要競爭對手國美(Gome)則表示,很可能出現淨虧損。
其他大行業也不樂觀:其中,中國國航(Air China)警告稱,上半年利潤將下滑逾50%;全球第四大電信網路設備製造商中興(ZTE)則稱,上半年利潤同比將暴跌80%。
但也有一小部分公司取得了成功。中國搜尋引擎百度(Baidu)公司報告第二季度淨利潤增長近70%,這得益於該公司在中國網路搜索市場逾四分之三份額。
《金融時報》指出,對企業的高稅收被認為是導致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些經濟學家認為,企業利潤與稅收增長之間的差距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大,而政府卻並沒有在減輕稅收負擔方面採取足夠措施。
專家:中國正在像10年前替代四小龍一樣被替代
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馬曉河29日在參加第二屆《長三角經貿高峰論壇》時說,中國想靠大量出口拉動國內經濟的時代已經結束,應擴大內需,將城鎮化作為下一輪經濟發展的新動力。
馬曉河稱,中國經濟現在面臨的國際性的挑戰主要是外需減少,歐洲主權債務及美國財政懸崖導致歐美發達國家政府公共財政資金減少,政府購買力下降,發達國家老百姓購買中國出口產品會減少,因此中國想靠大量出口拉動國內經濟的時代已經結束。
馬曉河指出,在此次金融危機後,其他發展中國家如孟加拉國、洪都拉斯、斯裡蘭卡正在向中國學習,用中國的辦法發展經濟,這些國家勞動力等方面的成本比中國低,因此競爭優勢超過中國,這就像中國10年前替代亞洲四小龍一樣,同時人民幣增值不利於出口,所以中國的出口面臨嚴峻挑戰。
馬曉河認為,現在中國應調整國內需求,擴大內需。但是擴大內需的最大問題,是體制和政策是有利於儲蓄不利於消費,老百姓投資儲蓄衝動大。
著名經濟學家、中國問題專家程曉農對於中國的內需問題說的更直接。程曉農指出,中共政府支配了大部分的國民收入,也就是說,政府正大筆的花著老百姓本來可以用於生活消費的開支,造成極度國富民窮,這怎能真正擴大內需?全國百分之五的人口占著中國社會百分之八、九十的財富,又如何讓百姓敢消費?
IMF判斷中國經濟有下行危險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簡稱IMF)發佈報告稱,中國經濟似乎正在經歷軟著陸,但面臨的全球不利因素正在增多。
IMF維持早先對中國經濟增長率的預期和對人民幣匯率的評估不變。報告指出,與其他貨幣相比,人民幣匯率仍略微被低估,不過人民幣被低估的程度降低。
IMF還對中國房地產市場發表了評論,稱中共政府應當進一步改革金融市場,給消費者更多投資選擇。但問題是,中共的專制制度不變,消費者又能有什麼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