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中「七分荒塘」 濕地保育活教室

2012年09月02日台灣
【新唐人2012年9月2日訊】社區廣角鏡(256)臺中一群關心生態的朋友,齊心協力將以前荒廢的蓄水塘營造成一個適合動植物棲息的溼地生態園。因為這個地方從前叫「七分」,所以也有人把這個生態園叫做「七分荒塘」,其實這裡現在一點也不荒涼,非常漂亮。

水中游來游去的小魚兒、溪邊樹枝上的蜻蜓、葉梢上的蝴蝶,這些曾經是許多人童年的記憶,因為環境過度開發破壞棲息地,都市裡已經幾乎看不到了,但是在「七分荒塘」,居然出現了。

大甲溪生態環境維護協會常務理事黃玉甘:「棲地的營造是比復育物種更為重要,因為有了這個棲地之後,很多的物種都會進駐」

九二一地震後,這片果園湧出泉水,於是果園主人結合志同道合的朋友,依照它的水流規劃了十三個小水池,每一個水池,種植不同的水生植物,希望為多樣物種營造一個屬於牠們的家。

大甲溪生態環境維護協會常務理事黃玉甘:「利用我們自已一點小小的力量我們來營造一個棲地看看,看這個棲地能夠不能夠讓很多的物種可以在這邊很快樂的成長。」

大甲溪生態環境維護協會祕書楊慧玲:「因為現在的溼地環境已經幾乎都沒有了,所以我們希望營造這一塊讓我們的環境更多樣化。」

經過數年的努力耕耘,這裡已是生機盎然的溼地生態園,除了復育物種,也開始傳達溼地保育的正確觀念,接受團體預約參觀。

大甲溪生態環境維護協會祕書楊慧玲:「從九十四年營造到現在已經七年了,在這七年當中我們做了以後就覺得慢慢應該朝教育方向走。」

集合眾人之志,將新社溼地生態園區,打造成一個生態教學的活教室,也為台灣這個美麗寶島盡一分心力。

新唐人亞太電視邱添喜台灣臺中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