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僵局 美外交難解

2012年09月16日美國
【新唐人2012年9月17日訊】(中央社記者廖漢原華盛頓特稿)美國駐利比亞大使史蒂文斯遭恐怖襲擊死亡,全球多國爆發反美示威浪潮,美國總統奧巴馬的外交政策引起各界討論,大選後無論誰上台,都無法解決西方與穆斯林世界的僵局。

2011年北非掀起反極權統治的阿拉伯之春,利比亞強人卡扎菲(Muammar Gaddafi)遭槍殺身亡,埃及前總統穆巴拉克(Hosni Mubarak)被判無期徒刑,北非國家進入權力真空期,極端分子藉動亂爭取政治權力。

奧巴馬政府支持阿拉伯世界邁向民主,不過史蒂文斯(Chris Stevens)遇襲死亡,美國大使館遭示威份子包圍,星條旗被焚燒,打破民主途徑即可解決阿拉伯世界爭端的天真想法。

前聯邦調查局(FBI)高階幹員索方(Ali Soufan)在「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指出,部分穆斯林國家爆發反美浪潮,絕非受一部影片影響,而是這些國家政權遭推翻之際,極端分子藉機掌握發言權。

奧巴馬的中東政策也遭到缺乏成效的抨擊,特別是2009年6月開羅的演說,被指責提出過度的承諾。

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資深外交研究員歐漢倫(Michael O’Hanlon)認為,奧巴馬4年前提出完成中東和平計劃和化解美國與穆斯林社會的分歧等承諾,不切實際且過分陳述。

北非和中東國家各有獨特文化和關注議題,革命後年輕政權難掌局勢,雖然基地(al Qaeda)首腦歐薩瑪·本·拉登(Osama bin Laden)遭狙殺,但穆斯林世界經濟成長落後、年輕世代貧窮化、極端主義趁虛而入,民主、現代化和宗教仍然是爭議。

穆斯林世界的反美怒火,在美國總統大選期間令局勢更為複雜。「華盛頓郵報」指出,一個月後無論是誰當選總統,美國的中東政策都難以轉向,美國必須支持以色列,與產油國保持良好關係,但無法一手掌握中東和平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