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理用途迥異 英聽不是聯考

2012年10月19日台灣
【新唐人2012年10月19日訊】(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19日電)高中英語聽力測驗首度分成上、下午場,引發公平疑慮。學者專家認為,英聽測驗和聯考大不相同,應避免用舊思維思考。

今年英聽報名踴躍,全國共有7萬5258人報考。為了分散考試人潮,大考中心安排除雲林、宜蘭、花蓮、台東、澎湖、金門、馬祖等7個考區外,其餘18個考區都分成上、下午場次,考生需依准考證上的場次應試,引起家長團體和學生質疑公平性。

大考中心副主任洪冬桂解釋,英聽測驗原本就規劃一年辦理2次,早已準備多份試卷,特別注意試題難易度的一致,且事前經過教授、高中教師、試考生等審題程序,確保試題難易分配相當。

另外,上下午場考生的成績,將經過「等化(equating)」程序,置於同一個量尺上,使分數可以相互比較。洪冬桂舉例,假設同一個考生同時參加兩場考試,拿到的分數不同,但經過等化後,能力表現是相同的,「該拿A就會拿A」。

實踐大學應用外語系講座教授陳超明表示,英聽是一種「標準化測驗」,和托福(TOEFL)、多益(TOEIC)類似,和學測、聯考則大不相同,主要是考學生的「能力」。且成績採等第制,分成A、B、C、F級,每一級的差距會很明顯,「不要把過去聯考分分計較的觀念,套用在英聽上。」

陳超明舉例,同樣是考某種疑問句,上下午場的試題可能在細節上略有不同,但只要學生瞭解文法,就能答對題目,否則「上午不會寫,下午再考一次也一樣」。

另外,陳超明也提醒,英聽測驗成績只是當作甄選的「門檻」,跨過即可,考再高也沒用,家長、學生實在不必過度恐慌。

陳超明說,台灣家長普遍只考過聯考,較少考過托福、多益等「標準化測驗」,擔心公平性問題是可以理解的。他建議,英聽測驗不該一年只考2次,可以考10次、20次,甚至開放到校讓學生「原場地應考」,久而久之就會瞭解分批考不影響公平,英語能力才是重點。

不過,大考中心至今未公布詳盡的題目設計程序、成績等化作業方式,難免引發疑慮。一位國際知名英檢單位的測驗專家表示,托福、多益等考試,都會有1、2000個「統計心理測驗人員(psychometrician),每一個題組都經過「安全測試」,斷定出難易度,確保整份試卷的信度、效度能夠等化。

這位測驗專家也說,標準化測驗要經過多次考試、累積應試者的資料庫,才能準確斷定一個人的程度。英聽測驗只經過幾次試考,且參與人數不夠多,需要更多時間累積公信力。

對此,大考中心副主任洪冬桂表示,英聽測驗有成立一個專業統計團隊,但不願透露人數和成員來源。

萬事起頭難,英聽測驗今年首度正式施測,多所大學將英聽成績列為甄選的審查項目,難免會被拿來與學測對比。大考中心應更耐心地說明,並讓相關資訊更加透明,避免再用「測驗專業」當作擋箭牌。

相關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