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瑾:當「獻愛心」成為一陣風的時候

2012年10月26日評論
【新唐人2012年10月26日訊】10月23日,合肥市老年公寓前後有4撥愛心人士來給老人們獻愛心。重陽前後,獻愛心活動突然井噴,這家養老院有位老人甚至一天被志願者們洗了7次腳。這讓不少老人受不了。(《安徽養老院愛心「井噴」 老人一天被洗7次腳》10月24日《江淮晨報》)

看了這新聞,我不禁想起了曾經讀過的《水滸傳》裡的一個鏡頭:董超、薛霸在押解林沖去滄州的路上,於一客店給林沖洗腳的事。雖然董超、薛霸替林沖洗腳,是出於惡意,而志願者替老人洗腳,是出於獻愛心,其出發點是迥然不同的,但其結果卻是相同的,都是使被洗腳者心情不爽,有一種痛苦感。這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思嗎?何以獻愛心的做好事,不但收不到良好的效果,反而令人反感了呢?問題究竟出在什麼地方?
  
楊勝霞說,除了重陽節,每年秋季開學前,養老院還會迎來紮堆式愛心活動,主要是學生,「可能是他們的社會實踐活動內容。」這些活動如同一陣旋風,突然出現在老人面前隨後突然消失。(《被洗7次腳 老人說受不了》2012-10-25《長江日報》) 
  
答案很簡單,看了上面的報導,我們知道問題就出在志願者們的獻愛心,是一陣風式的活動,是學生們的規定動作,「是他們的社會實踐活動內容」。學生完成他們的規定動作,是學校要求的社會實踐內容,這樣的愛心,怎能不是一陣風式的呢?又怎能考慮到受助者的心情感受呢?這樣一陣風式的獻愛心,可能是真正意義上的獻愛心嗎?不,絕不!這樣的「獻愛心」,只能是加上引號的獻愛心,而不是真正的獻愛心。
    
這也算是一大中國特色了吧。在中國,搞什麼活動都喜歡搞成一陣風式的運動,不管這是大的政治運動,還是雞毛蒜皮的小事,無不都是如此。這樣搞一陣風式的運動,對於壞運動(如大躍進、文革等),是好的,是百姓感到慶倖的,因為這樣的壞運動越早結束越好,誰也不想被壞運動吞噬掉自己的性命。但對於好舉動(如獻愛心等),如此搞一陣風式的運動,卻是大大有害的,其結果是好事也變成了壞事。

在農村,我就經歷過一次改廁進家的衛生運動。我們這兒的農村,家家戶戶一直是沒有抽水馬桶的,那是城市的玩意兒。在農村,只有露天的糞缸,最多是給糞缸搭上茅草棚,以利觀瞻。這本是好事啊,百姓是歡迎的。可在實行中,卻發生了令我驚訝的一幕。村幹部為了加快改廁進家的進度,竟然讓鄰村的人來我村砸糞缸,而我村的人則去鄰村砸糞缸,也就是說讓村民們相互交換著砸糞缸。我真佩服村幹部們的高超智慧,如果讓村民自己砸掉自家的糞缸,肯定有點捨不得,至少會猶豫一會兒,會讓消滅露天糞缸的速度緩慢一些。如此一來,砸的都不是自己的,砸的都是別人的,因此上他們砸得挺爽快,砸得挺堅決,砸得挺神速。而我面對如此之快地被砸的自家糞缸,有一絲說不出的難受滋味。糞缸,也算是一段歷史的見證物吧,有必要如此絕情地毀滅之嗎?留下一些,當作文物,給以後的孩子們看看,不是很好麼?在那一刻,我終於理解了文革的全民瘋狂——文革,就是用這種我村砸糞缸的方式進行的,打的都是別人,哪裡還會考慮到打人對還是不對的問題,哪裡還會考慮到被打者痛苦不痛苦的問題。
  
一陣風式的改廁進家的衛生運動,本是好事,如此迅雷不及掩耳的結果,是好事大打折扣。慢一點,不是很好麼?農村人用上抽水馬桶,那是遲早的事,何必如此急於求成呢?
  
回到本文的內容上來,有誰吃得消一天被洗7次腳呢?「這一天,矛奶奶的頭被梳了2次,被剪了2次指甲,被洗了2次腳,被掏了2次耳朵……養老院好幾位老人都享受了同樣的待遇。……老樂福和平老年公寓也遇到了同樣的事情,公寓負責人楊勝霞坦承,連續幾天都是如此,老人就有點招架不住,後來的人想剪指甲,都沒有指甲可以剪了。……老人的一聲歎息,道出了很多居住在養老院老人的失落。「原本就是關愛我們老人的活動,可是我卻感到不開心。」合肥市老年公寓的一位老奶奶搖著頭告訴記者。」 (《被洗7次腳 老人說受不了》2012-10-25《長江日報》)
 
何止是「不開心」啊,簡直是痛苦不堪。愛心,只能是出於自願,才有可能是真正意義上的愛心。一旦「獻愛心」成為了規定動作,成為了學生不得不完成的「社會實踐活動內容」,那麼其性質的變異,已經是註定的了。除了一陣風式的在短時間內完成外,學生們還有更好的選擇麼?是的,和我們的分數教育(應試教育)一樣,我們的學生是毫無選擇權的,他們都是被動的受害者,而不是主動的積極參與者。只有當我們將教育的選擇權,歸還給我們的孩子們時——孩子有選擇教育的內容權,孩子有選擇教育的時間權,孩子有選擇教育的老師權——我們的教育才是走上正軌之時,才是獻愛心不是一陣風式的假獻愛心之時。

2012-10-25

於笑笑居速朽齋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相關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