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冠軍企業 德專家勸台發展

2013年01月08日財經
【新唐人2013年01月07日訊】(中央社記者吳家豪、侯姿瑩台北7日電)創造「隱形冠軍」一詞的西蒙今天表示,台灣中型企業的「隱形冠軍」數量遠比其他國家少,建議台灣多培養隱形冠軍企業,因其效益遠高於大型企業。

西蒙庫赫戰略行銷顧問公司創辦人暨董事長西蒙(Hermann Simon)今天參加天下經濟論壇,以「隱形冠軍--中堅企業的聚焦策略」為題發表演講。他說,台灣現有的隱形冠軍僅3家,德國則有1307家,美國366家,日本220家,奧地利116家,瑞士110家。

根據西蒙對隱形冠軍的定義,這些企業在各自領域要擠進全球前3名,年營收50億美元以下,品牌知名度不高。

西蒙的研究發現,這些隱形冠軍過去10年創造了100萬個工作機會,年成長率平均達百分之10,並把營收約百分之6花費在研發上,遠高於一般企業的百分之3,也高於全球1000大企業的百分之3.6。

這些投資帶來的成效為何?西蒙說,這些隱形冠軍每1000名員工可研發出31項專利,全球大型企業每1000名員工僅研發出6項專利。

他說,台灣的中小企業若想成為隱形冠軍,必要條件是「在許多小事情上,必須做得比對手再好一點點。」也就是說,集中火力專攻特定領域,而非提供一大堆不同的產品。

從國家高度來看,他認為,台灣不需要幾家大企業,但是像這種強而有力的中型企業,最好多一些。

經濟部長施顏祥在論壇中表示,隱形冠軍的概念很適合台灣發展,因為台灣有許多表現傑出的中型企業,在每個領域發光發熱。

施顏祥指出,台灣比較接近隱形冠軍的產業包括自行車、運動器材和高級瓷器藝術品,為了強化中小企業的發展,政府也找典範企業讓大家學習,並協助企業更容易獲得人才和資金。

自動化設備供應商上銀科技董事長卓永財認為,政府的確努力打造更多成功的中小企業,但這樣的努力還不夠,他希望政府可以提供更多的教育資源,培養隱形冠軍所需的人才。

卓永財說,台灣的產業受限於環境及基礎條件不佳,很難複製德國或瑞士的隱形冠軍案例。他建議業界融合德國隱形冠軍經驗和台灣本土條件,打造台灣隱形冠軍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