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1月24日訊】(新唐人記者何雅婷綜合報導)近日,中共十八屆中紀委第二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現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會上突出表達了當局的“反腐決心”,隨後,海內外媒體掀起了關於“老虎”、“蒼蠅”、“籠子”的話題熱潮。日前,有海外媒體表示:人們當然高興把權力關起來,但問題是這個“制度的籠子”怎麼打造?如何才能真正做到“踏石留印、抓鐵有痕”?更重要的是那籠子的鑰匙誰來掌握才能確保不被濫用?
中共官方媒體報導,十八屆中央紀委第二次全體會議1月21日至22日在北京舉行,部署反腐敗工作是這次會議的中心議題。據稱這次會議意在為未來五年反腐謀劃佈局,確定基本思路。
據報導,習近平在中紀委全會上的講話強調了三個反腐的原則:「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老虎、蒼蠅一起打」;要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抓紀檢監察工作」頗為引人注目,立刻成為海內外媒體討論的熱點話題。
1月23日,海外媒體《世界新聞網》發表評論文章,認為習近平這番表態引起的各種外界的“反應”中,大陸股市上立刻出現的“特定拋售潮”是“最可圈可點的”,一如中共18大後,大陸接連出現的地下資金外移高潮和出現貪官出逃高潮一樣,是“正常反應”。
評論表示,人們當然高興把權力關起來,但人們可能更關心的是,習近平講的制度的籠子怎麼打造?如何做到「踏石留印、抓鐵有痕」?那籠子的鑰匙誰來掌握?
文章對即將出臺的中紀委「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13-2017年工作規畫」表示高度關注。
監督權力這把“籠子的鑰匙”應該由誰來掌握?
什麼樣的制度才能把權力關進去的鐵籠子?籠子的鑰匙由誰來掌管才能確保籠子不被當權者隨意打開?這是輿論界關注的焦點。
13年前,江西省原副省長、省人大代表胡長清,因貪汙受賄被於2000年3月8日被依法執行死刑。這個省部級高官死前曾說“組織的管理和監督對我而言,如同是牛欄關貓,進出自由。”這句話被外界評論為暴露出中共體制,對權力的制約與監督完全失控的真相。
13年後的今天,習近平想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範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並三令五申地強調決不允許“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決不允許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決不允許在貫徹執行中央決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選擇、搞變通”。“雷聲”是很大,但外界對於最終能下多大的“雨”還是持觀望態度。
有輿論認為,對權力的有效監督就是“籠子的鑰匙”,而中共獨裁統治幾十年的鐵的事實告訴我們,中共體制內的任何部門或個人都無法真正切實有效地對囂張的權力進行監督與制約,監督二字不是落空就是淪為權力鬥爭的工具,所謂“人民群眾對權力的監督”則更是一句空洞的口號,根本上沒有實質性內容。
分析認為,公民普選輿論監督是公眾行使監督權的最直接方式,具有執政黨體制內的其他監督手段無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中共當局到現在也只是喊喊“權為民所用”這樣的空頭口號,卻絕對不會真正把對領導人的選舉權還給民眾,因為它很清楚,一旦全民普選,中共立即會被從權力的高臺上趕下來。而公眾的權利得不到真正的實現與保障,擁有權力者就敢於假公眾利益之名而行巧取豪奪之實。
中共在十七大報告中就曾高調提出,要“確保權力正確行使,必須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然而,這個口號喊了多年,中共官場上的實際情況仍然是“越反越腐”、“邊腐邊升”。
據媒體報導,深圳大學當代中國政治研究所碩士研究生塗謙曾發表了一個調查報告,其結論是:“近十年來落馬的72名省部級官員中,近八成官員腐敗期間職務得到晉升。其腐敗領域集中在經濟領域和政治領域,而政治領域的腐敗主要是買官賣官。”而塗謙調查樣本中的72名省部級腐敗官員,均來自人民網、新華網等中共喉舌媒體的報導,以及《最高人民檢察院年度工作報告》、《最高人民法院年度工作報告》和各級紀檢機關的公開資料。
至於輿論對公權力的監督,在中共體制之下,也是遭遇重重管制與打壓,其能發揮的作用也大打折扣,甚至淪落為掌權者用以文過飾非的工具。
當前中共官方媒體雖然也表示呼籲“各級領導幹部要善待媒體”,但同時也提出要“善用媒體、善管媒體”,拋出的論調是要“建立健全輿論監督引導機制、糾錯機制、回饋機制”,並明確要求新聞單位在操作中要“幫忙不添亂、敢言不越位”,外界分析認為,從種種跡象來看,顯而易見當權者更關心的是如何利用和駕馭社會輿論,而不是真心誠意放下身段來接受社會輿論的監督。
中共官方媒體報導,十八屆中央紀委第二次全體會議1月21日至22日在北京舉行,部署反腐敗工作是這次會議的中心議題。據稱這次會議意在為未來五年反腐謀劃佈局,確定基本思路。
據報導,習近平在中紀委全會上的講話強調了三個反腐的原則:「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老虎、蒼蠅一起打」;要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抓紀檢監察工作」頗為引人注目,立刻成為海內外媒體討論的熱點話題。
1月23日,海外媒體《世界新聞網》發表評論文章,認為習近平這番表態引起的各種外界的“反應”中,大陸股市上立刻出現的“特定拋售潮”是“最可圈可點的”,一如中共18大後,大陸接連出現的地下資金外移高潮和出現貪官出逃高潮一樣,是“正常反應”。
評論表示,人們當然高興把權力關起來,但人們可能更關心的是,習近平講的制度的籠子怎麼打造?如何做到「踏石留印、抓鐵有痕」?那籠子的鑰匙誰來掌握?
文章對即將出臺的中紀委「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13-2017年工作規畫」表示高度關注。
監督權力這把“籠子的鑰匙”應該由誰來掌握?
什麼樣的制度才能把權力關進去的鐵籠子?籠子的鑰匙由誰來掌管才能確保籠子不被當權者隨意打開?這是輿論界關注的焦點。
13年前,江西省原副省長、省人大代表胡長清,因貪汙受賄被於2000年3月8日被依法執行死刑。這個省部級高官死前曾說“組織的管理和監督對我而言,如同是牛欄關貓,進出自由。”這句話被外界評論為暴露出中共體制,對權力的制約與監督完全失控的真相。
13年後的今天,習近平想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範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並三令五申地強調決不允許“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決不允許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決不允許在貫徹執行中央決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選擇、搞變通”。“雷聲”是很大,但外界對於最終能下多大的“雨”還是持觀望態度。
有輿論認為,對權力的有效監督就是“籠子的鑰匙”,而中共獨裁統治幾十年的鐵的事實告訴我們,中共體制內的任何部門或個人都無法真正切實有效地對囂張的權力進行監督與制約,監督二字不是落空就是淪為權力鬥爭的工具,所謂“人民群眾對權力的監督”則更是一句空洞的口號,根本上沒有實質性內容。
分析認為,公民普選輿論監督是公眾行使監督權的最直接方式,具有執政黨體制內的其他監督手段無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中共當局到現在也只是喊喊“權為民所用”這樣的空頭口號,卻絕對不會真正把對領導人的選舉權還給民眾,因為它很清楚,一旦全民普選,中共立即會被從權力的高臺上趕下來。而公眾的權利得不到真正的實現與保障,擁有權力者就敢於假公眾利益之名而行巧取豪奪之實。
中共在十七大報告中就曾高調提出,要“確保權力正確行使,必須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然而,這個口號喊了多年,中共官場上的實際情況仍然是“越反越腐”、“邊腐邊升”。
據媒體報導,深圳大學當代中國政治研究所碩士研究生塗謙曾發表了一個調查報告,其結論是:“近十年來落馬的72名省部級官員中,近八成官員腐敗期間職務得到晉升。其腐敗領域集中在經濟領域和政治領域,而政治領域的腐敗主要是買官賣官。”而塗謙調查樣本中的72名省部級腐敗官員,均來自人民網、新華網等中共喉舌媒體的報導,以及《最高人民檢察院年度工作報告》、《最高人民法院年度工作報告》和各級紀檢機關的公開資料。
至於輿論對公權力的監督,在中共體制之下,也是遭遇重重管制與打壓,其能發揮的作用也大打折扣,甚至淪落為掌權者用以文過飾非的工具。
當前中共官方媒體雖然也表示呼籲“各級領導幹部要善待媒體”,但同時也提出要“善用媒體、善管媒體”,拋出的論調是要“建立健全輿論監督引導機制、糾錯機制、回饋機制”,並明確要求新聞單位在操作中要“幫忙不添亂、敢言不越位”,外界分析認為,從種種跡象來看,顯而易見當權者更關心的是如何利用和駕馭社會輿論,而不是真心誠意放下身段來接受社會輿論的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