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02月07日訊】(中央社記者林恆立南投縣7日電)40年前的蝴蝶彩翼化為充滿歷史感的蝴蝶貼畫,今天起在埔裡紙教堂展出,盼讓民眾從歷史角度重新回顧蝴蝶產業的歷史。
藝術家林耀堂1971年讀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時,與同學一起打工、創作蝴蝶貼畫賣給貿易商銷往日本,當年留下最後一批100多幅的貼畫,其中50幅經過整修,7日起至3月10日以歷史文物面貌在南投縣埔裡紙教堂園區展出。
1960至1970年代,是台灣蝴蝶產業的全盛期,埔裡是當時的加工中心,每年有超過2000萬隻蝴蝶送到埔裡製成標本、蝴蝶貼畫等藝品出口,讓埔裡獲得「蝴蝶鎮」之稱;當年許多人靠著蝴蝶養家活口,是埔裡人共同擁有的記憶。
2011年起,新故鄉文教基金會推動「再現埔裡蝴蝶王國」計畫,希望以新價值、新行動、新轉化找回「蝴蝶鎮」的美名,讓生態資源永續利用,透過生態旅遊和文化創意產業,讓埔裡邁向「生態城鎮」之路。
這股蝴蝶風,也讓林耀堂憶起這批貼畫的存在,在塵封的角落找出、開箱,並交由新故鄉基金會修復整理,進行展覽。
「當年打工下的創作,沒想到現在轉化成另一種價值,不只見證蝴蝶的產業史,也讓大家看到當年蝴蝶所呈現的美學。」林耀堂欣慰這批貼畫對埔裡鎮正在推行的蝴蝶造鎮運動能發揮教育意涵。
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廖嘉展說,蝴蝶加工產業有其歷史脈絡與社會經濟的背景,現在著重生態保育,過去的蝴蝶產業已不可行,希望藉由這項展覽,讓人們從歷史的、藝術的、人文的角度,重新回顧蝴蝶產業的輝煌與滄桑。
藝術家林耀堂1971年讀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時,與同學一起打工、創作蝴蝶貼畫賣給貿易商銷往日本,當年留下最後一批100多幅的貼畫,其中50幅經過整修,7日起至3月10日以歷史文物面貌在南投縣埔裡紙教堂園區展出。
1960至1970年代,是台灣蝴蝶產業的全盛期,埔裡是當時的加工中心,每年有超過2000萬隻蝴蝶送到埔裡製成標本、蝴蝶貼畫等藝品出口,讓埔裡獲得「蝴蝶鎮」之稱;當年許多人靠著蝴蝶養家活口,是埔裡人共同擁有的記憶。
2011年起,新故鄉文教基金會推動「再現埔裡蝴蝶王國」計畫,希望以新價值、新行動、新轉化找回「蝴蝶鎮」的美名,讓生態資源永續利用,透過生態旅遊和文化創意產業,讓埔裡邁向「生態城鎮」之路。
這股蝴蝶風,也讓林耀堂憶起這批貼畫的存在,在塵封的角落找出、開箱,並交由新故鄉基金會修復整理,進行展覽。
「當年打工下的創作,沒想到現在轉化成另一種價值,不只見證蝴蝶的產業史,也讓大家看到當年蝴蝶所呈現的美學。」林耀堂欣慰這批貼畫對埔裡鎮正在推行的蝴蝶造鎮運動能發揮教育意涵。
新故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廖嘉展說,蝴蝶加工產業有其歷史脈絡與社會經濟的背景,現在著重生態保育,過去的蝴蝶產業已不可行,希望藉由這項展覽,讓人們從歷史的、藝術的、人文的角度,重新回顧蝴蝶產業的輝煌與滄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