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06月11日訊】(新唐人記者李貝綜合報導)根據紐約市政府11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預測,隨著溫室效應不斷加劇,海平面也將不斷上升,未來紐約不但會變熱,洪澇區將於2050年擴大到整個城市的四分之一。
報告預測,到2050年,紐約水位將上升2英尺,屆時紐約市將會有四分之一面積的陸地淪爲洪澇區,有80萬居民生活在洪澇區內。此外,全市將有近十分之一、大約40英裡的海岸線在正常的漲潮期間被洪水淹沒。
另外,報告還預測,到2050年,紐約市出現90度(攝氏32度)高溫的日子將會由現在的20天增加到57天,和現在的阿拉巴馬州的伯明罕(Birmingham)相似。
紐約有著龐大的地鐵系統,氣候變熱會導致一些地下基礎設施太熱,副市長郝洛維Cas Holloway形容,乘地鐵「就好像在街道下面的大烤箱裡」。另外上次桑迪颶風來襲時,一部分地鐵就被水淹了。
紐約市長彭博認爲,氣候變化可能是超級颶風桑迪產生的一個因素,他在桑迪之後開始為總統奧巴馬因應氣候變化的立場背書。
彭博11日提因應計畫
週一(10日),彭博的辦公室發表聲明說,彭博會在星期二發布對紐約五個大行政區更好因應自然災害的情況報告,對未來城市的宏觀規劃,以及花費給出具體細節和數字。
此前,紐約市府已經列出了計劃,將斥資17億元在這個項目上,這筆款項是聯邦政府撥給的颶風災害救助資金,今年上半年應該還有另外500億元救災補充款項到位。
去年12月,在紐約從桑迪的重創中復原時,彭博就已經責成一個高級官員組成的委員會,負責制定一個長期規劃,並評估氣候變化對紐約的基礎設施、建築和居民區等的威脅。
聲明摘錄彭博的話說:「颶風桑迪已經很不好,將來的風暴可能會更糟糕。」
副市長郝洛維也警告,如果市府因應氣候變化的計劃失敗,紐約將來的「代價將會非常之高」。
紐約市政府發布報告預測,隨著溫室效應不斷加劇,海平面也將不斷上升,未來紐約不但會變熱,洪澇區將於2050年擴大到整個城市的四分之一。圖為桑迪颶風來襲時部份淹水街區。(Andrew Burton/Getty Images)
紐約市政府發布報告預測,隨著溫室效應不斷加劇,海平面也將不斷上升,未來紐約不但會變熱,洪澇區將於2050年擴大到整個城市的四分之一。圖為桑迪颶風來襲時部份淹水街區。(Andrew Burton/Getty Images)
紐約市政府發布報告預測,隨著溫室效應不斷加劇,海平面也將不斷上升,未來紐約不但會變熱,洪澇區將於2050年擴大到整個城市的四分之一。圖為桑迪颶風來襲時部份淹水街區。(Andrew Burton/Getty Images)
報告預測,到2050年,紐約水位將上升2英尺,屆時紐約市將會有四分之一面積的陸地淪爲洪澇區,有80萬居民生活在洪澇區內。此外,全市將有近十分之一、大約40英裡的海岸線在正常的漲潮期間被洪水淹沒。
另外,報告還預測,到2050年,紐約市出現90度(攝氏32度)高溫的日子將會由現在的20天增加到57天,和現在的阿拉巴馬州的伯明罕(Birmingham)相似。
紐約有著龐大的地鐵系統,氣候變熱會導致一些地下基礎設施太熱,副市長郝洛維Cas Holloway形容,乘地鐵「就好像在街道下面的大烤箱裡」。另外上次桑迪颶風來襲時,一部分地鐵就被水淹了。
紐約市長彭博認爲,氣候變化可能是超級颶風桑迪產生的一個因素,他在桑迪之後開始為總統奧巴馬因應氣候變化的立場背書。
彭博11日提因應計畫
週一(10日),彭博的辦公室發表聲明說,彭博會在星期二發布對紐約五個大行政區更好因應自然災害的情況報告,對未來城市的宏觀規劃,以及花費給出具體細節和數字。
此前,紐約市府已經列出了計劃,將斥資17億元在這個項目上,這筆款項是聯邦政府撥給的颶風災害救助資金,今年上半年應該還有另外500億元救災補充款項到位。
去年12月,在紐約從桑迪的重創中復原時,彭博就已經責成一個高級官員組成的委員會,負責制定一個長期規劃,並評估氣候變化對紐約的基礎設施、建築和居民區等的威脅。
聲明摘錄彭博的話說:「颶風桑迪已經很不好,將來的風暴可能會更糟糕。」
副市長郝洛維也警告,如果市府因應氣候變化的計劃失敗,紐約將來的「代價將會非常之高」。
紐約市政府發布報告預測,隨著溫室效應不斷加劇,海平面也將不斷上升,未來紐約不但會變熱,洪澇區將於2050年擴大到整個城市的四分之一。圖為桑迪颶風來襲時部份淹水街區。(Andrew Burton/Getty Images)
紐約市政府發布報告預測,隨著溫室效應不斷加劇,海平面也將不斷上升,未來紐約不但會變熱,洪澇區將於2050年擴大到整個城市的四分之一。圖為桑迪颶風來襲時部份淹水街區。(Andrew Burton/Getty Images)
紐約市政府發布報告預測,隨著溫室效應不斷加劇,海平面也將不斷上升,未來紐約不但會變熱,洪澇區將於2050年擴大到整個城市的四分之一。圖為桑迪颶風來襲時部份淹水街區。(Andrew Burton/Getty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