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7月16日訊】(新唐人記者唐睿綜合報導)中共財政部長樓繼偉上周在華盛頓舉行的記者會上表示,不排除本年度中國經濟增長率低於7%的可能性。中共喉舌新華社當天作了如實報導。第二天,新華社則改嘴說,樓財長在華盛頓表示的是,中國今年無疑會達到7.5%的增長率。德語媒體評論說,新華社的「匡正」顯然是一種政治行為。
《德國之聲》報導說,7月15日一期的《南德意志報》發表社論強調,樓繼偉其實是說了實話,而他之所以被「校正」,原因在於這一實話「政治不正確」。
社論說,共產黨的命運與經濟增長緊密交織在一起;它領導中國的「合法性」幾乎完全取決於經濟成就。然而,中國經濟陷入困境。
今年6月,在央行採取措施試圖抑制銀行過於寬鬆的放貸行為後,股市跌幅高達20%;當月,出口也出現15年來的首次萎縮;與此同時,對金融體系可能失控的憂慮增加。國內貸款數量過度膨脹,而且大部分貸款並非由國有銀行提供,而是來自由私人投資者構成的不受國家控制的影子銀行體系。
社論指出,不顧一切高速增長導致從環境污染、貧富懸殊、產業結構改革拖延、金融系統改革滯後等積重難返的弊端,2008年以來,西方金融危機又帶來「雪上加霜」似的影響,使中國經濟環境明顯惡化,尤其是不良貸款數量驚人,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200%以上。
此外,還有無所不在的腐敗問題:「腐敗現象對這個國家和經濟的威脅之大不亞於那個百孔千瘡的銀行系統或呈現弱勢的出口業。然而,新領導層真的能夠有效抑制腐敗嗎?不太可能。領導層害怕人民知道,中國的精英們在過去數十年巧取豪奪的程度有多大。」
社論還說,習近平只有一種選擇,他必須推進包括金融領域在內的經濟改革,而且必須與某種政治開放攜手進行,中國需要更自由的媒體。在政府錯失了必要的改革時,官員們卻在進行着骯髒的交易。
《經濟學人》雜誌網路版14日發表文章,分析樓繼偉發表的評論為什麼前後出現兩個版本的官方報導,其中的差別又說明了什麼。
「難道中國調整了增長目標(這個數字需經全國人大批准)?還是保增長目標的立場有所軟化?是樓先生說漏嘴了?還是報導有偏差?」
根據這些情況分析,文章得出結論:中國(共)的決策層對增長率並不那麼奉若聖旨,他們對7%甚至更低的增幅已經習慣了,這種情況不再是不可想象的,甚至不再是不可談論的,只不過還不能直說。
《德國之聲》報導說,7月15日一期的《南德意志報》發表社論強調,樓繼偉其實是說了實話,而他之所以被「校正」,原因在於這一實話「政治不正確」。
社論說,共產黨的命運與經濟增長緊密交織在一起;它領導中國的「合法性」幾乎完全取決於經濟成就。然而,中國經濟陷入困境。
今年6月,在央行採取措施試圖抑制銀行過於寬鬆的放貸行為後,股市跌幅高達20%;當月,出口也出現15年來的首次萎縮;與此同時,對金融體系可能失控的憂慮增加。國內貸款數量過度膨脹,而且大部分貸款並非由國有銀行提供,而是來自由私人投資者構成的不受國家控制的影子銀行體系。
社論指出,不顧一切高速增長導致從環境污染、貧富懸殊、產業結構改革拖延、金融系統改革滯後等積重難返的弊端,2008年以來,西方金融危機又帶來「雪上加霜」似的影響,使中國經濟環境明顯惡化,尤其是不良貸款數量驚人,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200%以上。
此外,還有無所不在的腐敗問題:「腐敗現象對這個國家和經濟的威脅之大不亞於那個百孔千瘡的銀行系統或呈現弱勢的出口業。然而,新領導層真的能夠有效抑制腐敗嗎?不太可能。領導層害怕人民知道,中國的精英們在過去數十年巧取豪奪的程度有多大。」
社論還說,習近平只有一種選擇,他必須推進包括金融領域在內的經濟改革,而且必須與某種政治開放攜手進行,中國需要更自由的媒體。在政府錯失了必要的改革時,官員們卻在進行着骯髒的交易。
《經濟學人》雜誌網路版14日發表文章,分析樓繼偉發表的評論為什麼前後出現兩個版本的官方報導,其中的差別又說明了什麼。
「難道中國調整了增長目標(這個數字需經全國人大批准)?還是保增長目標的立場有所軟化?是樓先生說漏嘴了?還是報導有偏差?」
根據這些情況分析,文章得出結論:中國(共)的決策層對增長率並不那麼奉若聖旨,他們對7%甚至更低的增幅已經習慣了,這種情況不再是不可想象的,甚至不再是不可談論的,只不過還不能直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