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09月25日訊】十八世紀第一次入侵洛杉磯的歐洲殖民者,在聖蓋博建立了教堂,為了開闢這一教區,1823年教會牧師組織當地印第安人鋪設了一段當時該區域最先進的石砌水槽,以把聖蓋博地區的泉水引入教堂內。歷經200年的歲月,當初的水槽只留下了其中的一段。24號,這段長20英尺,重約15噸的石砌水槽在聖蓋博大教堂附近的綠地上,作為見證洛杉磯歷史的一個紀念景點從新與民眾見面。
這段二百年歷史的石質水槽吸引了近三百位來賓見證它新的歷史風貌。如今的它落戶在聖蓋博教堂南側的綠地上,把洛杉磯從過去到現在二百年的發展史講述給現在的人們。
重砌的溝槽周圍設置了花崗岩人行道和解說牌,清水從新流淌在陳年的石槽內,二百年前的原始外觀和使用狀況被重現。
當年的聖蓋博教堂是歐洲早期移民者在洛杉磯地區最早的定居點,當時先進的灌溉設備曾讓這裡成為當地的文化中心。但在1834年,聖馬利諾當地的居民將渠水切斷。沒有了水源的聖蓋博地區開始衰敗,水車良田的繁榮景象最終成為歷史。
聖蓋博市議員廖欽和:“我們聖蓋博現在有一個大的工程,叫ACE就是把鐵路地下化,就是從地面到地下三十英尺,那這個工程大概要耗費四年的時間。”
由於這項鐵路地下化的專案需要大規模開挖地槽,位於施工區的石槽本來有可能被摧毀,但是有幸阿拉米達東區走廊建設管理局願意出資搬遷並保護水槽。
為了迎接阿拉米達東區走廊大型地槽挖掘專案,在今年六月份,這段具有200年歷史的石砌水槽從我身後的聖蓋博鐵路立交橋施工地的南側遷移到了我現在所在地的北側,緊臨聖蓋博教堂與市政府的這塊綠地上,這塊綠地經常有附近居民在此拍婚紗照及休閒。
當年參與修建石砌水槽的印地安GABRIELENO部落是聖蓋博谷地區最古老的族裔,聖蓋博教堂所在的聖蓋博Mission一帶周邊地區,都曾是GABRIELENO部落的聚居地,他們見證、親歷了這個地區二百年的整個歷史變遷。今天他們的第五代後人也參加了石槽的新址落戶儀式。
印地安GABRIELENO原住民 Andrew Morales:“很高興到這兒來重回歷史,我們將永遠生活在這裡,我們是洛杉磯最古老的原住民。”
聖蓋博教堂神父 Rev.Bruce Wellems:“他們決定銘記歷史,這個歷史是關於水源如何引入聖蓋博谷並為之帶來生機的,我們今天紀念它。我想讚美所有帶給今天這個谷地生機的民族,我們要記住中國人,越南人,亞裔,拉丁裔,及一直住在這裡的白人族裔,因為他們在創造生活,並有所奉獻。”
這次古水槽新址落成儀式有多位眾議員、州議員參加,眾多當地居民懷著對洛杉磯歷史的崇敬,紛紛在這個水槽前拍照留念。
新唐人記者尉然、楊陽洛杉磯報導
這段二百年歷史的石質水槽吸引了近三百位來賓見證它新的歷史風貌。如今的它落戶在聖蓋博教堂南側的綠地上,把洛杉磯從過去到現在二百年的發展史講述給現在的人們。
重砌的溝槽周圍設置了花崗岩人行道和解說牌,清水從新流淌在陳年的石槽內,二百年前的原始外觀和使用狀況被重現。
當年的聖蓋博教堂是歐洲早期移民者在洛杉磯地區最早的定居點,當時先進的灌溉設備曾讓這裡成為當地的文化中心。但在1834年,聖馬利諾當地的居民將渠水切斷。沒有了水源的聖蓋博地區開始衰敗,水車良田的繁榮景象最終成為歷史。
聖蓋博市議員廖欽和:“我們聖蓋博現在有一個大的工程,叫ACE就是把鐵路地下化,就是從地面到地下三十英尺,那這個工程大概要耗費四年的時間。”
由於這項鐵路地下化的專案需要大規模開挖地槽,位於施工區的石槽本來有可能被摧毀,但是有幸阿拉米達東區走廊建設管理局願意出資搬遷並保護水槽。
為了迎接阿拉米達東區走廊大型地槽挖掘專案,在今年六月份,這段具有200年歷史的石砌水槽從我身後的聖蓋博鐵路立交橋施工地的南側遷移到了我現在所在地的北側,緊臨聖蓋博教堂與市政府的這塊綠地上,這塊綠地經常有附近居民在此拍婚紗照及休閒。
當年參與修建石砌水槽的印地安GABRIELENO部落是聖蓋博谷地區最古老的族裔,聖蓋博教堂所在的聖蓋博Mission一帶周邊地區,都曾是GABRIELENO部落的聚居地,他們見證、親歷了這個地區二百年的整個歷史變遷。今天他們的第五代後人也參加了石槽的新址落戶儀式。
印地安GABRIELENO原住民 Andrew Morales:“很高興到這兒來重回歷史,我們將永遠生活在這裡,我們是洛杉磯最古老的原住民。”
聖蓋博教堂神父 Rev.Bruce Wellems:“他們決定銘記歷史,這個歷史是關於水源如何引入聖蓋博谷並為之帶來生機的,我們今天紀念它。我想讚美所有帶給今天這個谷地生機的民族,我們要記住中國人,越南人,亞裔,拉丁裔,及一直住在這裡的白人族裔,因為他們在創造生活,並有所奉獻。”
這次古水槽新址落成儀式有多位眾議員、州議員參加,眾多當地居民懷著對洛杉磯歷史的崇敬,紛紛在這個水槽前拍照留念。
新唐人記者尉然、楊陽洛杉磯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