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人物】藏王赤松德贊傳奇

2013年10月19日歷史英雄
【新唐人2013年10月20日訊】赤松德贊(七四二-七九七)是西藏繼松贊干布之後的第二號英雄,吐蕃秋嘉王朝第三十七代贊普(七五五年-七九七年在位),在他任內,吐蕃國勢達到鼎盛。他也為藏傳佛教的弘揚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被後世尊稱為「吐蕃三法王」之一。

身世迷離 宮廟壁畫驗正身

藏地人相信,赤松德贊是金城公主所生。


桑耶寺的赤松德贊塑像 (網路圖片)


傳說,王子出生後的第二天早晨,赤德祖贊的大妃納囊將王子搶去,說是自己生的。從外地趕回來的赤德祖贊和大臣為了弄清真相,把王子放在地上,讓兩位妃子去抱。金城公主先抱到了王子,納囊上來搶奪。金城公主怕孩子受傷,就放開了手。由此,大臣們心理有了數——王子是金城公主所生。但是納囊家族勢力很大,沒人敢說話。按照藏地的風俗,王子一周歲的時候,要給他舉行「能步慶典」。那天,赤德祖贊請來了漢族和納囊的親友。將酒杯交給兒子,說:『兒啊,把酒送到你舅舅家吧。』納囊家的人用盡方法逗引他,王子都不為所動,而是將酒遞給了金城公主的家人,金城公主高興地落下了淚。

這一幕認舅的場面,在布達拉宮以及重要寺廟的壁畫上都有。僅僅把它視為民間傳說的一種反映似乎過於簡單。藏教歷史上的許多佛教大師都具有宿命通功能,能知道一個人的前生和後世,而且修鍊人不說謊,如果赤松德贊不是漢人所生,那篡改他的身世無異於謗佛,這對信教僧眾來說是很可怕的事。所以藏地人相信這才是歷史的真實。直到今天,藏族老人仍然以「舅舅」的稱謂尊稱來自長安附近的漢族男子。無數的詩歌和戲曲仍然在傳頌著他們的故事。

至於史料的另一種說法:赤松德贊生於公元七四二年,母親是納囊,這未必就是歷史的真實。藏教始祖蓮花生的入藏時間,以及藏王赤祖德贊的生卒年代就有幾種說法,有的相差十幾、幾十年。它們都是基於某一史實推測而來。因為吐蕃人的信史制度遠遠不如漢族那樣完備,期間興衰廢立頻繁,留下的可供參考的東西很有限。其實,漢人朝代的歷史也難以保證都真確無誤。因此歷史往往充滿撲朔迷離的疑團,最終就會「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唐卡中的赤松德贊 (網路圖片)


興佛滅亂 兌松贊干布遺言

公元七五五年,吐蕃的歷史令人驚詫地重演——赤德祖贊被貴族大臣害死,十三歲的赤松德贊繼任贊普,成為第三十七代藏王。這一切與松贊干布極其相似,而赤松德贊的表現也讓人覺得似乎松贊干布重生。

赤松德贊不斷引進、學習、吸收外族文化,釐定法律,強化吐蕃奴隸制,發展經濟生產。仿照唐制,設置諸道節度使,大量屯軍耕牧,促進農業、畜牧業發展,改善人民生活。大力發展吐蕃醫學,名醫、醫著倍出。在他執政期間,吐蕃王國富強繁榮。尤其是,他大力扶持佛教,從根本上奠定了佛教的國教地位。這也成為他對藏族文化無可比擬的巨大歷史貢獻。

赤松德贊剛即位時,還不能控制局面,由苯教貴族仲巴結(納囊的哥哥,也即赤松德贊的舅舅)輔政。仲巴結頒布法令,不準民眾信仰佛教,否則沒收財產,流放邊地。他命令拆毀赤德祖贊修建的五佛堂,攆走住在拉薩的外地僧眾,將大昭寺和小昭寺改成作坊和屠宰場。這是西藏歷史上第一次禁佛運動。二十歲後,赤松德贊反擊苯教,把連年天災、饑饉、瘟疫、大臣重病等現象歸罪於苯教貴族的滅佛,於是坑埋仲巴結,從天竺(古印度)迎請寂護入藏弘傳佛法。

這或許源於他自幼深受父母及漢人老師的熏陶,佛教的理念已經植根於心田,所以一朝羽翼豐滿就大展宏圖。巧的是,這也正好應驗了松贊干布當年的遺言:「……在我的子孫後代中,有一個叫做『德』的贊普,他執政時期將傳來佛教聖法,並有很多人追隨如來佛出家為僧。他們光頭、赤足、身著袈裟,為數眾多,成為神和人的供養處。由此,我等自身及他人可獲得今生與來世轉生善趣和得到解脫等一切安樂。……」


扎耶巴寺的松贊干布打坐像 (網路圖片)


赤松德贊完全實踐了先祖的遺言。寂護入藏後,設計修建僧伽寺院——桑耶寺。但是當時苯教很強盛,施行種種邪術致使寺院白日修建,夜間被毀,始終建不起來。寂護於是建議迎請蓮花生大士進藏。蓮花生本是天竺一個小國屬國的太子,放棄王位,修得密宗佛法。當時蓮師已一千多歲,他顯神通用密咒降妖驅魔、消災除難、療治疾病,奇跡無窮,使大量苯教信徒轉信佛教。

赤松德贊還組織了一次辯論會,寂護、蓮花生一方教理勝過苯教。辯論會後,蓮花生按照寂護的設計,主持建造桑耶寺,赤松德贊親自奠基。現在最普遍的一種說法是公元七七九年(大曆十四年)桑耶寺建成。寂護為吐蕃首批七位出家人完成剃度與授戒,藏史稱之為「七覺士」。 桑耶寺是藏傳佛教歷史上第一座「佛、法、僧」三寶俱全的寺廟。

接著,赤松德贊邀請印度、漢地、於闐等地僧人住寺講經弘法,蓮花生教導藏族僧人學習譯經,結集譯成藏文大藏經。蓮花生成為藏教密宗的始祖。藉助他的大德,不到三年就使密教盛行於全藏。

赤松德贊又制定「佛教六法」,規定吐蕃地區一律信奉佛教密教,徹底貶抑苯教;後又派人至中國及印度求法,任命佛教僧人為僧相,開創僧人參政的先例。

關於桑耶寺,一種傳說是取漢語「三羊開泰」的意思,所以又稱「三羊寺」;至於桑耶寺又被稱為「三樣寺」,那是因其主殿三層各依藏式、漢式和印式而建築的緣故。


桑耶寺「烏孜」大殿 (網路圖片)


還有一段故事更有趣。據說,蓮花生大師施展神功,在自己的手心變幻出了寺院的幻影,以解藏王的迫切之心,赤松德贊驚呼一聲:「桑耶!」(「出乎意料」的意思),於是一聲驚語定下大號「桑耶寺」。比起其它幾種繁瑣的名字來,藏王的這聲驚呼倒更容易上口記憶。

赤松德贊是蓮花生大師在西藏的上首弟子。晚年,他把王權交給兒子牟尼贊普後,赴蘇卡地方修行。待一切所作圓滿之後,他世壽六十九歲的色身融入了幻化之本源文殊菩薩心間。藏人認為他是文殊菩薩的化身。在藏族歷史上他與松贊干布、赤祖德贊並稱吐蕃三大法王。

原題目:雪域星辰系列(五)藏王赤松德贊一生傳奇

文章來源:大紀元網

相關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