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沙氣候會談 菲代表宣布禁食

2013年11月12日時政
【新唐人2013年11月12日訊】(新唐人記者羅莉綜合報導)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目前正在波蘭首都華沙舉行,與會各國代表普遍關注近日強颱風海燕在菲律賓、越南和中國大陸造成的重大災情,強調全球共同行動因應氣候變遷的重要性。被海燕奪走逾萬條人命的菲律賓,代表團團長薩諾在大會上宣布他要禁食,直到會議取得進展。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19次締約國大會暨京都議定書第9次締約國會議」(UNFCCC COP19/CMP9)11日在華沙國家體育館開幕,各締約國代表在全會進行報告。

大會為期12天,190多國代表將為2015年通過並簽署新協議以限制溫室氣體排放量,對抗氣候變暖協議鋪路。

波蘭環境部長柯羅勒(Marcin Korolec)在當選為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19次締約國大會主席後致詞表示,氣候變遷是全球性問題,也是促成全球共同行動的機會。

歐盟盼各國承諾減碳

資金問題一直是氣候談判中的「老大難」。氣候變遷大會2010年在墨西哥坎昆舉行時,曾獲已開發國家承諾在2020年籌到1千億美元,用以幫助解決氣候變遷效應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並在2010至2012年每年先籌資100億美元。開發中國家希望在本次大會上能夠得到已開發國家的詳細計畫,以及如何實現先前的承諾。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執行祕書費蓋雷斯(Christiana Figueres)在報告中強調,締約國必須針對尋求財源解決問題有明確的決定,建立幫助弱勢地區人們因應氣候變遷造成衝擊的機制,且對預定在2020年完成生效的新全球氣候協議提出具體內容。

國際組織「第三世界網路」(Third World Network)發布的報告指出,全球二氧化碳濃度在2012年已達393 ppm,估計到2015年和2016年間會達到400 ppm。

報告指出,極端氣候和生態災難日益嚴重,譬如日前肆虐菲律賓的強颱風海燕、印度的龍捲風、澳大利亞的野火、全球各地頻發的暴雨和水災、北京的空汙,以及東南亞的熱浪,如何減緩地球的溫室效應,全球都必須採取行動。

歐洲聯盟希望此次大會能對降低廢氣排放,得到各締約國自2014年就有的具體承諾,且這些承諾能於2015年在巴黎舉行的締約國大會寫入協議,並且從2020年開始實踐。

法新社指出,此次聯合國氣候談判預計不會取得重大突破,但談判進展可被視為2015年談判能否達成一項新的全球氣候變暖公約的指標。

菲律賓籲設災損因應機制

菲律賓代表團團長薩諾(Naderev Sano)在大會開幕式現場,含淚控訴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緩慢帶來的惡果,並聲稱將以禁食的方式向發達國家追討「氣候債務」,直到對抗氣候變暖會談出現進展後,才會結束禁食。

薩諾發言時一度泣不成聲,稱對不少菲律賓同胞正受災感到痛心。他發言後,獲得其他代表長時間鼓掌,全場起立為菲律賓風災遇難者默哀3分鐘。

菲律賓代表伊拉加(Alicia Ilaga)則是在周邊會議──歐洲環保組織「氣候行動網」(Climate Action Network)的討論會上指出,遇到這樣嚴重的自然災變,也投資開發再生能源的菲律賓,實在無法單獨因應,呼籲各國代表共商設立在聯合國架構下的災損因應機制。

在聯合國架構下成立一項災損因應機制是華沙會議的討論主題之一,包括以開發中國家為主的77國組織(Group 77)等國際組織,都希望華沙會議能促成建立這項機制。

氣候行動網的歐洲政策專家米哈拉克(Julia Michalak)指出,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國應該從此次菲律賓的災變中領悟到,應及早採取減碳的具體行動,並提供資金幫助較貧窮國家來執行他們的因應氣候變遷行動。

相關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