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4年1月13日訊】上月底廣東涉毒嚴重的「第一大村」陸豐市博社村, 遭廣東多地警方摧毀,曝光了該村有兩成家庭參與涉毒,並多次暴力抗法, 當地黨政部門幹部充當毒販「保護傘」,陸豐公安局機關幹部以及當地派出所所長和民警與制毒團伙勾結參與販毒。
兩成家庭參與制毒
1月13日,《新京報》報導說,去年12月29日凌晨,廣東警方重兵突襲陸豐市博社村,派出三千多警力,封鎖海陸空,實施集中清剿。
廣東警方通報說,近三年,陸豐冰毒佔全國的份額已經超過三分之一,在陸豐「三甲地區」(甲子鎮、甲西鎮和甲東鎮)涉毒第一大村――博社村,20%的家庭直接或間接參與制販毒,已經形成「家族式運作,產業化經營,地方性防護」的局面。
這個地處粵東的海邊小村博社,0.54平方公裡,1萬4千多人口的彈丸之地,如何淪為「制毒第一村」引發輿論的聚焦。
村民老蔡介紹,博社是個「半農半鹽半漁」的貧困村子。年輕勞動力大都外出打工「討生活」。但少數村民則在當地「撈起了偏門」。
陸豐政法系統一名官員透露,博社村鄰近甲子港,該港80年代初便與香港通航。當地村民通過水路走私摩托車等物,曾一度泛濫。
在博社村村民走各種「門路」討生活的時候,絕跡多年的吸販毒活動,在廣東死灰復燃。
陸豐市禁毒辦主任林春家介紹說,「上世紀90年代末,主要是購買麻黃鹼提煉冰毒;到2012年上半年,村民開始大量購買某些含有麻黃鹼的感冒藥提煉。」
一位當地藥商介紹,麻黃草是一種含麻黃素的常用藥材,提煉出麻黃鹼後可製造冰毒。
村民老蔡對記者說,當時各地車牌的卡車湧入村莊,整車整車地拉麻黃草,「有時直接卸在進村的路邊」。
村民剝感冒藥膠囊,一個月收入過萬元;將麻黃草剪切成兩三厘米長,一天收入少則300元,多則600元。
「而一個壯勞力種地的月收入,不過1000多元。」前述政法系統官員說。這也成為村裡兩成家庭參與制毒的原因。
過去的幾年中,由於提煉麻黃素,整個村莊都常年籠罩在一股化學藥品氣味中。
在博社村村口的垃圾堆放處,當年還曾立過一個落款為「村委會」告示牌,寫著「嚴禁亂倒制毒垃圾!」
民警與制毒團伙勾結
報導說,當地黨政部門幹部涉嫌充當毒販保護傘的有14人,除村幹部外,還有陸豐公安局機關幹部,當地派出所所長和民警等
在去年12月29日的清剿行動前,當地警方曾多次在博社村禁毒,但屢禁不止。清剿行動結束後的新聞發布會上,廣東警方高層回應,原因之一是:一些執法、公職人員裡應外合充當保護傘等。
警方查明,博社村毒販的「幕後老闆」,是汕尾、陸豐人大代表,身兼村支書和村主任的蔡東家,及村支部副書記蔡漢武。前者也是此次行動的頭號目標人物。
廣東省公安廳禁毒局政委邱偉說,蔡東家「紅白黑都通」,村裡有黑保安,村邊有明哨和暗哨,在交通要道上有探風點,哪天警方出動,「蔡東家立馬通知大家,趕緊注意要下雨了」。
由於提前掌握警方行動,博社村的制毒分子得以提前準備,乃至暴力抗法。
邱偉說,此前警方有過兩次大規模進村,一進村就被兩三百輛摩托車團團圍住,村裡的路上會放下釘板,樓上砸石頭。村民手裡有仿製槍支,甚至還有AK47、土製手雷、弓弩等殺傷性武器。
這位「毒村」老大不僅信息靈通,而且關係網強大。警方稱,當地黨政部門幹部涉嫌充當毒販保護傘的有14人,除蔡東家等村幹部,還有陸豐公安局機關幹部,當地派出所所長和民警等。
報導說,雖然博社村被「清理」,但周邊涉毒村莊並未涉及。有村民說「禁毒和戒毒一樣難,周邊村莊制毒一天不絕,博社制毒死灰復燃的隱患就一天不除。」
還有網友說:被查的估計是後台靠山不行了,那些現在充當執法人員去查案的警察,又有哪個真乾淨?
兩成家庭參與制毒
1月13日,《新京報》報導說,去年12月29日凌晨,廣東警方重兵突襲陸豐市博社村,派出三千多警力,封鎖海陸空,實施集中清剿。
廣東警方通報說,近三年,陸豐冰毒佔全國的份額已經超過三分之一,在陸豐「三甲地區」(甲子鎮、甲西鎮和甲東鎮)涉毒第一大村――博社村,20%的家庭直接或間接參與制販毒,已經形成「家族式運作,產業化經營,地方性防護」的局面。
這個地處粵東的海邊小村博社,0.54平方公裡,1萬4千多人口的彈丸之地,如何淪為「制毒第一村」引發輿論的聚焦。
村民老蔡介紹,博社是個「半農半鹽半漁」的貧困村子。年輕勞動力大都外出打工「討生活」。但少數村民則在當地「撈起了偏門」。
陸豐政法系統一名官員透露,博社村鄰近甲子港,該港80年代初便與香港通航。當地村民通過水路走私摩托車等物,曾一度泛濫。
在博社村村民走各種「門路」討生活的時候,絕跡多年的吸販毒活動,在廣東死灰復燃。
陸豐市禁毒辦主任林春家介紹說,「上世紀90年代末,主要是購買麻黃鹼提煉冰毒;到2012年上半年,村民開始大量購買某些含有麻黃鹼的感冒藥提煉。」
一位當地藥商介紹,麻黃草是一種含麻黃素的常用藥材,提煉出麻黃鹼後可製造冰毒。
村民老蔡對記者說,當時各地車牌的卡車湧入村莊,整車整車地拉麻黃草,「有時直接卸在進村的路邊」。
村民剝感冒藥膠囊,一個月收入過萬元;將麻黃草剪切成兩三厘米長,一天收入少則300元,多則600元。
「而一個壯勞力種地的月收入,不過1000多元。」前述政法系統官員說。這也成為村裡兩成家庭參與制毒的原因。
過去的幾年中,由於提煉麻黃素,整個村莊都常年籠罩在一股化學藥品氣味中。
在博社村村口的垃圾堆放處,當年還曾立過一個落款為「村委會」告示牌,寫著「嚴禁亂倒制毒垃圾!」
民警與制毒團伙勾結
報導說,當地黨政部門幹部涉嫌充當毒販保護傘的有14人,除村幹部外,還有陸豐公安局機關幹部,當地派出所所長和民警等
在去年12月29日的清剿行動前,當地警方曾多次在博社村禁毒,但屢禁不止。清剿行動結束後的新聞發布會上,廣東警方高層回應,原因之一是:一些執法、公職人員裡應外合充當保護傘等。
警方查明,博社村毒販的「幕後老闆」,是汕尾、陸豐人大代表,身兼村支書和村主任的蔡東家,及村支部副書記蔡漢武。前者也是此次行動的頭號目標人物。
廣東省公安廳禁毒局政委邱偉說,蔡東家「紅白黑都通」,村裡有黑保安,村邊有明哨和暗哨,在交通要道上有探風點,哪天警方出動,「蔡東家立馬通知大家,趕緊注意要下雨了」。
由於提前掌握警方行動,博社村的制毒分子得以提前準備,乃至暴力抗法。
邱偉說,此前警方有過兩次大規模進村,一進村就被兩三百輛摩托車團團圍住,村裡的路上會放下釘板,樓上砸石頭。村民手裡有仿製槍支,甚至還有AK47、土製手雷、弓弩等殺傷性武器。
這位「毒村」老大不僅信息靈通,而且關係網強大。警方稱,當地黨政部門幹部涉嫌充當毒販保護傘的有14人,除蔡東家等村幹部,還有陸豐公安局機關幹部,當地派出所所長和民警等。
報導說,雖然博社村被「清理」,但周邊涉毒村莊並未涉及。有村民說「禁毒和戒毒一樣難,周邊村莊制毒一天不絕,博社制毒死灰復燃的隱患就一天不除。」
還有網友說:被查的估計是後台靠山不行了,那些現在充當執法人員去查案的警察,又有哪個真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