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4年02月14日訊】 (美國之音電) 華盛頓 — 中國吉林信託礦產項目去年底爆出逾期未付危機之後,該項目本月再次預告無法按期兌付。融資方被當局下令重組。近幾個月內,中國信託業連續發生此類風險事件,引起投資者和媒體對一些信託產品、尤其是礦業信託項目的高度關注。有分析認為,中國可能發生更多信託風險事件,當局監管的決心和投資人對信託投資的信心都將面臨考驗。
吉林信託總額9.727億元人民幣的涉礦信託「吉信•松花江(77)號信託計劃(四期)」逾期後,2月上旬該項目又發出五期暫時無法兌付的公告。這個信託投資項目總共分為六期,第六期今年三月到期。
這筆接近10億元的信託投資項目的名稱是「吉信•松花江(77)號山西福裕能源項目收益權集合資金信託計劃」,涉及多家國營和民營企業,其中陷入財務困境的融資方是山西省最大的煤礦焦炭企業連勝集團。該集團董事長邢利斌曾為女兒出嫁資斥7000萬元而遠近聞名。
據吉林信託近日發出的公告稱,目前融資方聯盛能源已根據山西省金融辦印發的《關於簽署(山西聯盛戰略重組指引)的通知》進行重組,山西聯盛、各債權人、各有關機構已在簽署過程中,但個別債權銀行尚未簽署該重組指引。
吉林信託的前身是隸屬吉林省財政廳的吉林省經濟開發公司。據中國官方的人民網報導,至2012年12月31日,吉林省財政廳持有吉林信託97.496%股份。
中國媒體21世紀網援引吉林信託方面的解釋說:「重整不是破產,據我們了解的情況,企業資產狀況沒有問題,企業正在與投資人進行談判。」
但是該報導同時指出,根據柳林縣人民法院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聯盛集團財務狀況堪憂,金融負債近300億,已基本失去債務清償能力,且面臨欠繳稅款、職工養老保險金、工程款、材料設備等多項財務問題。其中,與聯盛集團有擔保關係的民營企業有10多家,所欠信貸資金規模超過200億。
據報導,中國建設銀行山西省分行託管聯盛能源公司跟煤炭、煉焦以及甲醇等業務有關的信託資金。山西建行的一些高端客戶上月下旬到這家銀行討說法。他們提出抗議並且指出,該銀行作為投資者的項目推薦方、資金募集方,以及聯盛的監管方,在項目出現問題時卻幾經推諉、毫不作為。
這個信託計劃的風險保障嚴重不足也被受到投資者質疑。該項目只有2個擔保措施,而沒有實質的抵押和質押。有評論認為,這也是風險爆發後,造成損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消息說,山西聯盛重組已有初步方案。但是該方案的詳細內容尚未明朗。
近半年以來,中國有多家信託企業的礦產信託產品接連發生兌付危機,其中包括華潤信託、吉林信託、中誠信託等公司的礦產信託產品。據分析,礦產信託的兌付高峰仍未結束。業內分析人士指出,由於礦產行業產能過剩等因素,2014年仍將接連爆出類似風險事件。
中文的華爾街見聞網報導說,今年1月27日,中誠信託公布,已與三家接盤方投資者達成一致,中誠將全額兌付誠至金開1號的本金,但第三年剩餘部分7.2%利息不兌付。
華爾街日報2月13日的一篇分析報導說,當局有可能讓投資者承受更大的打擊。報導指出,即使不是這樣,更為不幸的信託事件是不可避免的,並將考驗北京的決心。報導援引伯恩斯坦研究公司的估算說,近10萬億元的未償還信託產品有大約40%將於今年到期。
華爾街日報這篇報導分析認為,這些信託公司本身資本單薄,這種狀況可能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即投資者避開新的信託產品,於是信託公司因不能為窘迫的借款方周轉舊貸款而造成更多的違約。
有分析人士對媒體指出,去年下半年出現的中誠信託事件只是冰山一角。而吉利信託這次兌付危機的直接原因顯然是炭市場低迷導致聯盛集團陷入困境。
環球老虎財經網報導指出,吉利信託的松花江77號投資項目可能不是第一個淪陷者。報導警告說,未來風險難以預測。報導指出,對於信託來說,聯盛能源已經成為一個大坑,深陷坑內的不僅僅是吉信•松花江77號。
報導說,根據公開資料,北京信託、山西信託、中投信託、華融國際信託等多家信託公司曾為聯盛集團或其關聯公司發行過信託計劃。
吉林信託總額9.727億元人民幣的涉礦信託「吉信•松花江(77)號信託計劃(四期)」逾期後,2月上旬該項目又發出五期暫時無法兌付的公告。這個信託投資項目總共分為六期,第六期今年三月到期。
這筆接近10億元的信託投資項目的名稱是「吉信•松花江(77)號山西福裕能源項目收益權集合資金信託計劃」,涉及多家國營和民營企業,其中陷入財務困境的融資方是山西省最大的煤礦焦炭企業連勝集團。該集團董事長邢利斌曾為女兒出嫁資斥7000萬元而遠近聞名。
據吉林信託近日發出的公告稱,目前融資方聯盛能源已根據山西省金融辦印發的《關於簽署(山西聯盛戰略重組指引)的通知》進行重組,山西聯盛、各債權人、各有關機構已在簽署過程中,但個別債權銀行尚未簽署該重組指引。
吉林信託的前身是隸屬吉林省財政廳的吉林省經濟開發公司。據中國官方的人民網報導,至2012年12月31日,吉林省財政廳持有吉林信託97.496%股份。
中國媒體21世紀網援引吉林信託方面的解釋說:「重整不是破產,據我們了解的情況,企業資產狀況沒有問題,企業正在與投資人進行談判。」
但是該報導同時指出,根據柳林縣人民法院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聯盛集團財務狀況堪憂,金融負債近300億,已基本失去債務清償能力,且面臨欠繳稅款、職工養老保險金、工程款、材料設備等多項財務問題。其中,與聯盛集團有擔保關係的民營企業有10多家,所欠信貸資金規模超過200億。
據報導,中國建設銀行山西省分行託管聯盛能源公司跟煤炭、煉焦以及甲醇等業務有關的信託資金。山西建行的一些高端客戶上月下旬到這家銀行討說法。他們提出抗議並且指出,該銀行作為投資者的項目推薦方、資金募集方,以及聯盛的監管方,在項目出現問題時卻幾經推諉、毫不作為。
這個信託計劃的風險保障嚴重不足也被受到投資者質疑。該項目只有2個擔保措施,而沒有實質的抵押和質押。有評論認為,這也是風險爆發後,造成損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消息說,山西聯盛重組已有初步方案。但是該方案的詳細內容尚未明朗。
近半年以來,中國有多家信託企業的礦產信託產品接連發生兌付危機,其中包括華潤信託、吉林信託、中誠信託等公司的礦產信託產品。據分析,礦產信託的兌付高峰仍未結束。業內分析人士指出,由於礦產行業產能過剩等因素,2014年仍將接連爆出類似風險事件。
中文的華爾街見聞網報導說,今年1月27日,中誠信託公布,已與三家接盤方投資者達成一致,中誠將全額兌付誠至金開1號的本金,但第三年剩餘部分7.2%利息不兌付。
華爾街日報2月13日的一篇分析報導說,當局有可能讓投資者承受更大的打擊。報導指出,即使不是這樣,更為不幸的信託事件是不可避免的,並將考驗北京的決心。報導援引伯恩斯坦研究公司的估算說,近10萬億元的未償還信託產品有大約40%將於今年到期。
華爾街日報這篇報導分析認為,這些信託公司本身資本單薄,這種狀況可能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即投資者避開新的信託產品,於是信託公司因不能為窘迫的借款方周轉舊貸款而造成更多的違約。
有分析人士對媒體指出,去年下半年出現的中誠信託事件只是冰山一角。而吉利信託這次兌付危機的直接原因顯然是炭市場低迷導致聯盛集團陷入困境。
環球老虎財經網報導指出,吉利信託的松花江77號投資項目可能不是第一個淪陷者。報導警告說,未來風險難以預測。報導指出,對於信託來說,聯盛能源已經成為一個大坑,深陷坑內的不僅僅是吉信•松花江77號。
報導說,根據公開資料,北京信託、山西信託、中投信託、華融國際信託等多家信託公司曾為聯盛集團或其關聯公司發行過信託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