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太陽花運動」阻止兩岸服貿協定簽訂,馬英九總統不得不低下高貴的頭,要與學生對話,朝野協商,令人感奮欣慰。但欣慰之餘,心頭的石頭沉甸甸的。為什麼?因為由此想起那句著名的話:「今日真正之中國乃在臺灣」!
此言,出於前中華民國蔣介石總統夫人宋美齡之口,是30年前說的。
1984年1月,在北京召開的國民黨「一大」60周年學術討論會暨孫中山研究學會成立大會上的講話中,全國政協主席鄧穎超談到祖國統一問題。同年2月16日,宋美齡夫人回函鄧穎超,擲地有聲地說出了這句話:「今日真正之中國乃在臺灣」。她以為,大陸是因為無力武力解放臺灣,才提出「第三次國共合作」;她重申國民黨「一大」確定的「容共」(大陸把「容共」改為「聯共」)政策,「旨在聯合國內一切反軍閥反帝國主義之力量」;強調「今日真正之中國乃在臺灣」並明確提出要「信服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信中指出,「事實上,中國國民黨乃是中國共產黨之保姆」。揭露了中共一大代表陳公博、周佛海等人變成漢奸的無恥行徑;道破了國民黨「一大」時毛澤東等人「無一不宣誓效忠國民黨,而後背叛誓言,成為反國民黨之一群」的真相。
這是血的教訓,她怎麼都忘不了:「殊不知第一次我總理寬大容共,遂使原不過五十餘人之共產黨徒,經中國國民黨繈褓鞠育後造成騷擾動亂,凡十四年。及再次容共,乃當中日戰爭國家存亡關頭,先總裁不究既往,誠恕相待,原望其回心轉意,以抵擊外侮為重,豈知共黨以怨報德,趁火打劫,鑄成大陸的沉淪,二次慘痛,殷監昭昭,一而再之為已甚,其可三乎?」蔣夫人不以物悲,理直氣壯,對鄧穎超說,「請規勸大陸迷途諸君,‘學習中山先生之榜樣’,再次信服三民主義統一中國,複使大陸民眾,猶如臺灣同胞,享有安寧、富裕、康樂,有希望有前途之生活,不然,則將如李自成、張邦昌及跪於杭州嶽墳前之秦檜夫婦鐵人,永受萬世唾駡,須知今日真正之中國乃在臺灣」。
此兩年前,1982年8月17日,針對廖承志1982年7月24日在致蔣經國的信中對其一再聲言「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責難,宋美齡於致廖承志公開信中嚴正指出:「經國主政,負有對我中華民國賡續之職責,故其一再聲言‘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乃是表達我中華民國、中華民族及中國國民黨浩然正氣使之然也」。……
心平靜氣地問:我們中國人自古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風俗各異,方言口音千差萬別,是什麼紐帶把我們維繫在一起,使中國人成為中國人呢?顯然,不僅僅是地域,更重要的是文化和傳統。數千年裡,中國人同敬天地,祭奠共同的祖先,使用同樣的文字,學習一樣的典籍……。西方人的眼裡,這裡曾經是禮儀之邦。然而,還是在那塊土地上,今天的中國人卻和歷史上任何時期都不同。從小學到大學,我們使用簡化字編成的教科書,我們的必修課是兩個德國人在一百多年前創立的如何摧毀世界的理論和一個俄國人應用這個理論的暴力實踐,我們曾經被告知一切和歷史傳統有關的物品都叫做「四舊」而應該被燒毀或者砸爛。我們今天的語言、風俗、習慣、思維方式早已和自己的歷史格格不入,和傳統文化格格不入,和世界格格不入,我們不知道自己來自哪裡要去往何方,我們成了一個失去了自我的民族。儘管我們的血脈仍在延續,但是華夏文明的薪火承傳卻已被截斷。從文化上看,大陸的中國人,已經是「亡國奴」。這,並非危言聳聽。
縱觀歐洲、亞洲各國,在其現代化進程中從來沒有如此徹底地喪失民族性。如果去除了高科技工業化因素,在日本人身上仍可以看到傳統日本人的影子。就是按中國人觀點沒有歷史的美國人,現在和兩百年前獨立戰爭時,也還有很多相似之處。中國人的變化不是工業化、現代化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自然過程,而是強制性的人為的過程和結果。這個變化開始於1949年,一直持續至今。老一代被強制性的放棄傳統,新一代則完全浸泡在這種無所不在的環境中成長,以為中國人、中國文化就是這樣的。這就是中國大陸創造出來的文化怪胎:黨文化。
天未滅蔣。老天讓中華民國的旗幟插在臺灣寶島幹什麼?如今回過頭來看,最主要的,就是留住五千年文明之根。
應該承認,當年大陸打破臺灣「三不」,實現兩岸「三通」,原因不止一個,但其發軔,顯然是「文革」鬧到崩潰邊緣後的自救術中的一招。對於兩岸「三通」之後臺灣經濟上的得失,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意識到被「統戰了」,引起越來越多的人的警覺:大陸的「黨文化」本身就是一種意識形態,它特別注重和擅長於思想滲透。當然臺灣也曾有黨文化,但這種黨文化卻是植根於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之中,就如「三民主義」一樣是純粹的中國人的文化,這也和正宗的西方文化並不衝突。而兩個德國人和一個俄國人創造的黨文化,卻既不是傳統中華文化,也不屬於正宗的西方文化,遭到中外文化的一致抵制。在臺灣,在相當一部分人當中,「中華民國為中國」、「今日真正之中國乃在臺灣」成為正宗意識。所以,馬英九要搞這個「服貿協議」,就遭到不少人特別是青年學生的質疑。
臺灣寶島之「寶」是什麼?是文化,是傳統文化。這是臺灣的最大優勢,不能丟了這個傳家寶。成為四小龍靠這個,繼續發展還得靠這個。隨著大陸對臺灣遊的開放,大陸人對民國也總有一種「剪不斷理還亂」的情緒。
隨著歲月的流失,人們對那個離去的政府越來越留戀。
遊人們最想參觀的往往是臺灣的總統府。臺灣總統府相當於北京中南海,是最高的中央權力機構,能免費讓遊客參觀,真不敢想。而北京的中南海大門,那裡三步一崗五步一哨,是重兵把守的禁地,沒說進去,在門前多停留三五分鐘,便立即遭到盤問。參觀總統府的人自覺地排成隊,手續一點不複雜,護照身份證均可,再有就是接受電子儀器檢測,凡手提包都得兔費存放。新年期間去,在排隊時年輕服務的女志工,依次向參觀人發放臺灣總統馬英九拜年的紅包與市長郝龍斌馬年祝詞。這雖是一紙,使人感到臺灣官員無時無刻不惦記著老百姓,尊重老百姓,令人真有國家主人之感。大陸政府若能這樣,何須一年花7000億去維穩,更不會有如蟻的訪民四處投訴告狀。雖然總統馬英不在現場接待訪客,介壽館旁卻擺有馬英九一幅模擬像,供大家留影拍照。參觀者爭相上前合影。中國大陸為什麼不跟進學一學?不准許人參觀中南海,可否在天安門廣場擺上幾福模擬像,供每天如潮的遊客留影作紀呢。或許大陸的領導人會認為這有失為官的尊嚴!他們要的是威嚴而不是親民,臺灣要的是親民而不是威嚴。
今日臺灣之所以能成為一個民主國家的樣板,這大概是個最重要的原因。查歷史,自辛亥革命滿清遜位後,不論是北洋政府還是民國政府,中南海都是向民眾開放的公園,任人遊覽,任人休閒,沒有想到從「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的那一天起,再次成為皇家宮闈。這是歷史的進步,還是歷史的倒退?
2300萬臺灣人有800萬人集中居住在北部臺北及周圍地區,剩下大部份集中在嘉義與高雄平原。東部公路右側是崴巍的群山,左側是波濤洶湧的太平洋。臺灣人稱自家的前門是海後門是山,他們就生活在山和海之中。山給了他們挺拔共生的性格,海給了他們寬闊無邊的胸懷,他們休閒放鬆的去處,就是是爬山玩海。臺灣如果沒有山全是平地,總面積與今天大北京大不了多少。這裡雖是寸土寸金之地,居民居住條件不寬裕,街道狹窄擁擠,但政府部門未因此與開發商們勾結,借用各種明目大興土木建造高樓,大拆民房改變市容,它至今仍保持著原汁原味的民國風格。臺灣居民買房有土地佔有權,不是70年的使用期,無論城市農村土地均屬私有,不是集體所有或國有,政府要想修路占地,得坐下來和老百姓談判協商,根本無權把居民趕出去。
在臺灣遊覽好似在內地一樣,沒有語言文字障礙和文化習俗差別,就像在故鄉行走沒點陌生感。人們談吐輕聲細語,一手一式禮貌有加。街道名稱除了中山,中正外,多是以大陸地名和忠、孝、仁、義、禮命名。使人感到它無處不充滿民國的情結,中華的風韻。而大陸是個講政治的國度,城市原有老街幾毀盡淨,那些高矗如雲水泥森林樓房映襯下的大馬路,多是解放、紅旗、躍進、紅星,五一、二七、東風、勝利等政治名稱,總是充滿著濃濃的火藥味,好像整個城市和國家仍在你死我活地爭鬥砍殺,毫無寧靜與和諧氣氛。
臺灣尊重的是中華民族五千年多年優秀傳統,儒家文化在這裡保存尤為完好,人們至今重視「五倫」。社會顯得特別健康、誠信。人人大多孝順父母敬重長輩,不像大陸一些人絕情少恩,重錢輕義,追權捨友,沒點人味。他們所推崇的是孫中山先生「民生、民權、民主」的三民主義,保護私有,尊重人格。大陸祖宗是外來的馬列主義,推崇的是毛澤東鬥爭哲學,亊亊講政治、講革命,沒點寬恕、寬厚、寬容。你盯我,我盯你,當官的恨不得把不順從他意志的老百姓全關進監獄,而老百姓的大多仇富仇官,大家生活在仇恨中。在大陸,人人都想拼命撈錢,個個做夢也想發財致富。撈不到錢和夢不到致富的人,希望再來次「打土豪,分田地」的暴力革命。臺灣則是個和平理性的法治民主社會,權力早被關進「鐵籠子」裡,官員無時無刻不受到記者、名嘴的「關照」和立法委員的監督。在臺灣擔任政府官員相當辛苦,謹小慎微不敢越雷池一步,別說貪汙腐敗,就是去餐廳豪吃一頓也會被媒體曝光。坐計程車問師傅:你們臺灣人為什麼不怕官?師傅很奇怪地反問:為什麼要怕官?官是我們納稅人養的辦亊員,他若不好好為老百姓辦亊,我們有權罷免他!翏翏數語,顯示出臺灣人的自信。
臺灣是多元化的社會,人們有絕對的宗教信仰自由。無論在城市鄉村遍見各種廟宇,廟產屬私人,政府無權過問和干涉。居民中有很大比例是基督教徒,崇奉媽祖,觀音,釋迦牟尼、韋馱,四大金剛,十八羅漢、關帝,城隍,文昌夫子的也不少,大陸打壓的法輪功,在這裡也有一席之地。他們生活得很充實,享有臺灣憲法公民所擁有的絕對權利。他們可以自由地結社結團,可以自由地辦刊辦報,縱是在大街上高喊打倒國民黨或馬英九的口號,也沒有員警抓捕與人制止,平平常常,見怪不怪。
臺灣就是這麼一個自由而不亂的社會,因為政府和老百姓都守法遵法,都在憲法框架內生活。
中國歷朝歷代,不論明君、昏君,善帝、惡皇,都要建館修志,刻碑揚功,以流芳百世。蔣介石與毛澤東所走道路各不相同。蔣一生信奉孫中生先生「民生、民權、民主」的三民主義,先是翦滅軍閥統一中國,再後是抗擊日冠,保衛國家領土完整。治理國家用的是中華傳統文化理念:「忠、孝、仁、信、禮、義、亷、恥」。故講誠信,重寬厚,愛人才,修德政。毛一生信奉俄國進口的馬列主義,路數是「打土豪,分田地」的階級鬥爭,以及「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的暴力革命。
因此,宋美齡在30年前很自信地說「今日真正之中國乃在臺灣」,是有根據的。到了現在,大陸遊人恐怕要將之改成「真正的中國崛起在臺灣!」了。
(編者註:全文並非所有都是原創,不少資料來自網絡,經作者篩選、加工、綜述後獨立成篇。)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
此言,出於前中華民國蔣介石總統夫人宋美齡之口,是30年前說的。
1984年1月,在北京召開的國民黨「一大」60周年學術討論會暨孫中山研究學會成立大會上的講話中,全國政協主席鄧穎超談到祖國統一問題。同年2月16日,宋美齡夫人回函鄧穎超,擲地有聲地說出了這句話:「今日真正之中國乃在臺灣」。她以為,大陸是因為無力武力解放臺灣,才提出「第三次國共合作」;她重申國民黨「一大」確定的「容共」(大陸把「容共」改為「聯共」)政策,「旨在聯合國內一切反軍閥反帝國主義之力量」;強調「今日真正之中國乃在臺灣」並明確提出要「信服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信中指出,「事實上,中國國民黨乃是中國共產黨之保姆」。揭露了中共一大代表陳公博、周佛海等人變成漢奸的無恥行徑;道破了國民黨「一大」時毛澤東等人「無一不宣誓效忠國民黨,而後背叛誓言,成為反國民黨之一群」的真相。
這是血的教訓,她怎麼都忘不了:「殊不知第一次我總理寬大容共,遂使原不過五十餘人之共產黨徒,經中國國民黨繈褓鞠育後造成騷擾動亂,凡十四年。及再次容共,乃當中日戰爭國家存亡關頭,先總裁不究既往,誠恕相待,原望其回心轉意,以抵擊外侮為重,豈知共黨以怨報德,趁火打劫,鑄成大陸的沉淪,二次慘痛,殷監昭昭,一而再之為已甚,其可三乎?」蔣夫人不以物悲,理直氣壯,對鄧穎超說,「請規勸大陸迷途諸君,‘學習中山先生之榜樣’,再次信服三民主義統一中國,複使大陸民眾,猶如臺灣同胞,享有安寧、富裕、康樂,有希望有前途之生活,不然,則將如李自成、張邦昌及跪於杭州嶽墳前之秦檜夫婦鐵人,永受萬世唾駡,須知今日真正之中國乃在臺灣」。
此兩年前,1982年8月17日,針對廖承志1982年7月24日在致蔣經國的信中對其一再聲言「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責難,宋美齡於致廖承志公開信中嚴正指出:「經國主政,負有對我中華民國賡續之職責,故其一再聲言‘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乃是表達我中華民國、中華民族及中國國民黨浩然正氣使之然也」。……
心平靜氣地問:我們中國人自古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風俗各異,方言口音千差萬別,是什麼紐帶把我們維繫在一起,使中國人成為中國人呢?顯然,不僅僅是地域,更重要的是文化和傳統。數千年裡,中國人同敬天地,祭奠共同的祖先,使用同樣的文字,學習一樣的典籍……。西方人的眼裡,這裡曾經是禮儀之邦。然而,還是在那塊土地上,今天的中國人卻和歷史上任何時期都不同。從小學到大學,我們使用簡化字編成的教科書,我們的必修課是兩個德國人在一百多年前創立的如何摧毀世界的理論和一個俄國人應用這個理論的暴力實踐,我們曾經被告知一切和歷史傳統有關的物品都叫做「四舊」而應該被燒毀或者砸爛。我們今天的語言、風俗、習慣、思維方式早已和自己的歷史格格不入,和傳統文化格格不入,和世界格格不入,我們不知道自己來自哪裡要去往何方,我們成了一個失去了自我的民族。儘管我們的血脈仍在延續,但是華夏文明的薪火承傳卻已被截斷。從文化上看,大陸的中國人,已經是「亡國奴」。這,並非危言聳聽。
縱觀歐洲、亞洲各國,在其現代化進程中從來沒有如此徹底地喪失民族性。如果去除了高科技工業化因素,在日本人身上仍可以看到傳統日本人的影子。就是按中國人觀點沒有歷史的美國人,現在和兩百年前獨立戰爭時,也還有很多相似之處。中國人的變化不是工業化、現代化過程中不可避免的自然過程,而是強制性的人為的過程和結果。這個變化開始於1949年,一直持續至今。老一代被強制性的放棄傳統,新一代則完全浸泡在這種無所不在的環境中成長,以為中國人、中國文化就是這樣的。這就是中國大陸創造出來的文化怪胎:黨文化。
天未滅蔣。老天讓中華民國的旗幟插在臺灣寶島幹什麼?如今回過頭來看,最主要的,就是留住五千年文明之根。
應該承認,當年大陸打破臺灣「三不」,實現兩岸「三通」,原因不止一個,但其發軔,顯然是「文革」鬧到崩潰邊緣後的自救術中的一招。對於兩岸「三通」之後臺灣經濟上的得失,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意識到被「統戰了」,引起越來越多的人的警覺:大陸的「黨文化」本身就是一種意識形態,它特別注重和擅長於思想滲透。當然臺灣也曾有黨文化,但這種黨文化卻是植根於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之中,就如「三民主義」一樣是純粹的中國人的文化,這也和正宗的西方文化並不衝突。而兩個德國人和一個俄國人創造的黨文化,卻既不是傳統中華文化,也不屬於正宗的西方文化,遭到中外文化的一致抵制。在臺灣,在相當一部分人當中,「中華民國為中國」、「今日真正之中國乃在臺灣」成為正宗意識。所以,馬英九要搞這個「服貿協議」,就遭到不少人特別是青年學生的質疑。
臺灣寶島之「寶」是什麼?是文化,是傳統文化。這是臺灣的最大優勢,不能丟了這個傳家寶。成為四小龍靠這個,繼續發展還得靠這個。隨著大陸對臺灣遊的開放,大陸人對民國也總有一種「剪不斷理還亂」的情緒。
隨著歲月的流失,人們對那個離去的政府越來越留戀。
遊人們最想參觀的往往是臺灣的總統府。臺灣總統府相當於北京中南海,是最高的中央權力機構,能免費讓遊客參觀,真不敢想。而北京的中南海大門,那裡三步一崗五步一哨,是重兵把守的禁地,沒說進去,在門前多停留三五分鐘,便立即遭到盤問。參觀總統府的人自覺地排成隊,手續一點不複雜,護照身份證均可,再有就是接受電子儀器檢測,凡手提包都得兔費存放。新年期間去,在排隊時年輕服務的女志工,依次向參觀人發放臺灣總統馬英九拜年的紅包與市長郝龍斌馬年祝詞。這雖是一紙,使人感到臺灣官員無時無刻不惦記著老百姓,尊重老百姓,令人真有國家主人之感。大陸政府若能這樣,何須一年花7000億去維穩,更不會有如蟻的訪民四處投訴告狀。雖然總統馬英不在現場接待訪客,介壽館旁卻擺有馬英九一幅模擬像,供大家留影拍照。參觀者爭相上前合影。中國大陸為什麼不跟進學一學?不准許人參觀中南海,可否在天安門廣場擺上幾福模擬像,供每天如潮的遊客留影作紀呢。或許大陸的領導人會認為這有失為官的尊嚴!他們要的是威嚴而不是親民,臺灣要的是親民而不是威嚴。
今日臺灣之所以能成為一個民主國家的樣板,這大概是個最重要的原因。查歷史,自辛亥革命滿清遜位後,不論是北洋政府還是民國政府,中南海都是向民眾開放的公園,任人遊覽,任人休閒,沒有想到從「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的那一天起,再次成為皇家宮闈。這是歷史的進步,還是歷史的倒退?
2300萬臺灣人有800萬人集中居住在北部臺北及周圍地區,剩下大部份集中在嘉義與高雄平原。東部公路右側是崴巍的群山,左側是波濤洶湧的太平洋。臺灣人稱自家的前門是海後門是山,他們就生活在山和海之中。山給了他們挺拔共生的性格,海給了他們寬闊無邊的胸懷,他們休閒放鬆的去處,就是是爬山玩海。臺灣如果沒有山全是平地,總面積與今天大北京大不了多少。這裡雖是寸土寸金之地,居民居住條件不寬裕,街道狹窄擁擠,但政府部門未因此與開發商們勾結,借用各種明目大興土木建造高樓,大拆民房改變市容,它至今仍保持著原汁原味的民國風格。臺灣居民買房有土地佔有權,不是70年的使用期,無論城市農村土地均屬私有,不是集體所有或國有,政府要想修路占地,得坐下來和老百姓談判協商,根本無權把居民趕出去。
在臺灣遊覽好似在內地一樣,沒有語言文字障礙和文化習俗差別,就像在故鄉行走沒點陌生感。人們談吐輕聲細語,一手一式禮貌有加。街道名稱除了中山,中正外,多是以大陸地名和忠、孝、仁、義、禮命名。使人感到它無處不充滿民國的情結,中華的風韻。而大陸是個講政治的國度,城市原有老街幾毀盡淨,那些高矗如雲水泥森林樓房映襯下的大馬路,多是解放、紅旗、躍進、紅星,五一、二七、東風、勝利等政治名稱,總是充滿著濃濃的火藥味,好像整個城市和國家仍在你死我活地爭鬥砍殺,毫無寧靜與和諧氣氛。
臺灣尊重的是中華民族五千年多年優秀傳統,儒家文化在這裡保存尤為完好,人們至今重視「五倫」。社會顯得特別健康、誠信。人人大多孝順父母敬重長輩,不像大陸一些人絕情少恩,重錢輕義,追權捨友,沒點人味。他們所推崇的是孫中山先生「民生、民權、民主」的三民主義,保護私有,尊重人格。大陸祖宗是外來的馬列主義,推崇的是毛澤東鬥爭哲學,亊亊講政治、講革命,沒點寬恕、寬厚、寬容。你盯我,我盯你,當官的恨不得把不順從他意志的老百姓全關進監獄,而老百姓的大多仇富仇官,大家生活在仇恨中。在大陸,人人都想拼命撈錢,個個做夢也想發財致富。撈不到錢和夢不到致富的人,希望再來次「打土豪,分田地」的暴力革命。臺灣則是個和平理性的法治民主社會,權力早被關進「鐵籠子」裡,官員無時無刻不受到記者、名嘴的「關照」和立法委員的監督。在臺灣擔任政府官員相當辛苦,謹小慎微不敢越雷池一步,別說貪汙腐敗,就是去餐廳豪吃一頓也會被媒體曝光。坐計程車問師傅:你們臺灣人為什麼不怕官?師傅很奇怪地反問:為什麼要怕官?官是我們納稅人養的辦亊員,他若不好好為老百姓辦亊,我們有權罷免他!翏翏數語,顯示出臺灣人的自信。
臺灣是多元化的社會,人們有絕對的宗教信仰自由。無論在城市鄉村遍見各種廟宇,廟產屬私人,政府無權過問和干涉。居民中有很大比例是基督教徒,崇奉媽祖,觀音,釋迦牟尼、韋馱,四大金剛,十八羅漢、關帝,城隍,文昌夫子的也不少,大陸打壓的法輪功,在這裡也有一席之地。他們生活得很充實,享有臺灣憲法公民所擁有的絕對權利。他們可以自由地結社結團,可以自由地辦刊辦報,縱是在大街上高喊打倒國民黨或馬英九的口號,也沒有員警抓捕與人制止,平平常常,見怪不怪。
臺灣就是這麼一個自由而不亂的社會,因為政府和老百姓都守法遵法,都在憲法框架內生活。
中國歷朝歷代,不論明君、昏君,善帝、惡皇,都要建館修志,刻碑揚功,以流芳百世。蔣介石與毛澤東所走道路各不相同。蔣一生信奉孫中生先生「民生、民權、民主」的三民主義,先是翦滅軍閥統一中國,再後是抗擊日冠,保衛國家領土完整。治理國家用的是中華傳統文化理念:「忠、孝、仁、信、禮、義、亷、恥」。故講誠信,重寬厚,愛人才,修德政。毛一生信奉俄國進口的馬列主義,路數是「打土豪,分田地」的階級鬥爭,以及「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的暴力革命。
因此,宋美齡在30年前很自信地說「今日真正之中國乃在臺灣」,是有根據的。到了現在,大陸遊人恐怕要將之改成「真正的中國崛起在臺灣!」了。
(編者註:全文並非所有都是原創,不少資料來自網絡,經作者篩選、加工、綜述後獨立成篇。)
文章來源:作者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