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4年5月11日訊】(新唐人記者李元翰綜合報導)過去20天以來,韓國國防部和韓美情報部門不斷發出「朝鮮即將進行第四次核試驗」的消息,國際輿論猜測不斷,外界的擔憂也與日俱增。而朝鮮方面在聲稱「不排除核試」的同時,卻強調重啟朝核六方會談。專家分析,朝鮮希望打開目前的僵局,只有盡早重啟六方會談或朝美和談,才能帶動朝核危機軟著陸。
美國科學和國際安全研究所5月9日發表報告說,根據最新的衛星圖像,朝鮮仍在繼續進行準備核試驗的活動。但報告的結論是,衛星探測到的活動無法證實媒體聲稱的朝鮮核試「迫在眉睫」,只能認為不久可能將進行核試,但難以確定準確的時間。而且,朝鮮官方的聲明加大了核試驗時機的不確定性。
朝鮮官方《勞動新聞》5月10日刊文稱,朝鮮「針對敵對勢力的挑戰,為捍衛國家的主權,將會採取包括核試在內的對應措施」。文章提到,朝鮮從今年伊始幾次提議朝韓停止軍事敵對行為,改善北南關係,但美國向韓國投入核戰略轟炸機,還進行了空前規模的韓美聯合軍演。《勞動新聞》5日刊文稱,朝鮮擁有核遏制力是為了抗衡來自美國的威脅。
韓國國防部長官金寬鎮5月8日說,朝鮮正在為進行第四次核試驗做最後準備。他說,朝鮮一旦作成決定,可能立即引爆核子裝置。不過,金寬鎮也說,朝鮮可能為某些因素而暫停核試。早在4月22日韓國國防部就表示,「朝鮮核試所有準備工作已結束,現在的情況一觸即發。」而更早在2月10日,金寬鎮在韓國國會說,朝鮮「完成了實施核試驗的準備」。
5月8日,外界視為朝鮮海外「傳聲筒」的旅日本朝鮮人總聯合會(朝總聯)機關報《朝鮮新報》說,如果朝鮮半島核問題六方會談未能重啟,將惡化半島安全局勢。
也有韓媒分析,朝鮮反復在核試驗場做某種動作,並不是真要核試,真正目的是為了促使美國盡早回到談判桌前。《日本經濟新聞》報導稱,朝鮮似乎是想通過製造危機迫使美國與其對話。韓國戰略問題研究所研究委員文聖默指出,朝鮮很可能是希望使用核試驗這劑猛藥打開目前的閉塞局面,以期通過這種強硬措施在不設前提條件的情況下重啟六方會談。
奧巴馬政府上任以來,對朝鮮一直採用稱為「戰略忍耐」的政策,即拒絕與朝鮮和談,通過施壓遏制,等待朝鮮就核問題作出實質性讓步,再與之進行核談判。但過去幾年來,這種政策除了招來朝鮮的反抗外,並沒什麼其他效果,反致朝核問題不斷惡化。多名美國前高官均分析指出,挑釁對峙並非朝鮮的真正目的,而是希望把美國逼上談判桌。
奧巴馬政府從2009年朝鮮第二次核試驗前後,即採取拒絕談判的「戰略忍耐」政策。去年2月朝鮮第三次核試驗前後,與目前的狀況很相似,當時西方媒體指責中國對朝政策失敗。而美國《外交政策聚焦》雜誌刊文認為,這一最新的核試驗預示著美國對其宿敵的「戰略忍耐」外交失敗。
文章稱,「作為長期以來美國推翻別國政權的幻想的對象,朝鮮沒有理由相信自己不在美國的瞄準鏡中。」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楊希雨4月29日說,「美韓曾多次向中方提議,應該一起探討應急計劃問題。針對朝鮮一旦垮臺時,各方該如何應對。但中國覺得這不太靠譜。」
日本共同社5月4日報導稱,中國軍方為朝鮮政權垮臺制定了應急方案。但隨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否認了這一報導,稱其為「毫無根據的」,並表示「希望朝鮮半島能保持穩定,希望朝鮮能爭取到經濟發展和人民幸福」。楊希雨認為朝鮮維持生存的可能性很高,走向繁榮的可能性低。
而朝鮮一直擔憂美國以武力推翻其政權,這也是朝鮮開發核計劃的根本原因。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劉江永指出,朝鮮核試驗說明一個問題:制裁或高壓政策無法讓朝鮮就範,如果不給朝鮮安全的國際環境和開放的國際經濟政策,朝鮮就會有強烈的危機感。
在國際法的意義上,韓國和朝鮮仍然繼續處於戰爭狀態,原因是,1950至1953年的朝鮮戰爭僅達成停戰協議,交戰方迄今未能簽署和平協定。從1958年到1991年美國一直在韓國部署了近千件核武器,直到1992年朝韓簽署《朝鮮半島無核化宣言》才從韓國撤出。
此後,朝鮮先後三次進行核試驗,西方對朝鮮嚴厲譴責和加強軍事威懾;中國國內對朝不滿、乃至主張「拋棄」朝鮮的言論也不絕於耳;聯合國安理會就朝鮮核試驗迄今三次通過制裁決議,對朝制裁日益嚴厲,但制裁、軍演和高壓政策不僅未能解決朝核問題,反而使東北亞安全形勢急劇惡化。
中國社科院朝鮮半島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崔志鷹認為,朝核問題實際上與目前整個朝鮮半島遺留的冷戰結構聯繫在一起。在半島南北軍事分界線附近依然陳兵百萬,雙方嚴重軍事對峙,美韓頻繁舉行大規模聯合軍演,而朝鮮是個民族自尊心和自主性很強的國家。在這種情況下,怎麼可能要求朝鮮單方面「棄核」?這無疑是要求朝鮮「繳槍投降」。
《華爾街日報》5月6日刊文「朝鮮核試驗可能成為中國的噩夢」稱,有跡象顯示朝鮮即將進行第四次核試驗,這可能會促使日本和韓國更接近於考慮發展自己的核威懾力量,進而令中國面臨一場家門口的核軍備競賽。
而崔志鷹則指出,這種局面一旦出現,是美國奧巴馬政府和日、韓政府當局都難以控制的。屆時東亞地區將出現核軍備競賽,由此帶來的核污染和核災難將難以想像。為此,國際社會應積極行動起來,在目前沒有更好的多邊對話平台的情況下,重啟六方會談不妨是最好的選擇。
六方會談自2003年起共進行了六輪談判,先後達成9.19共同聲明、2.13共同文件、10.3共同文件等重要共識和文件,朝核問題一度取得重大進展。朝鮮2009年退出六方會談後,朝鮮半島無核化進程陷入停頓。
朝鮮去年9月表示願意重返六方會談。朝鮮第一副外相金桂冠當時在北京表示,希望儘快重啟六方會談,不管是六方會談還是六方框架內的小範圍對話,不拘於形式,朝方都願參加,同時認為不應為重啟會談設置前提條件。朝鮮副外相李勇浩強調,半島無核化應建立在朝鮮更加安全的基礎上。
出於美國的「戰略忍耐」政策,韓美日則要求朝方履行朝美2012年達成的《2.29協議》,否則不能重啟對話。該協議規定美國將向朝鮮提供糧食援助,而朝鮮將與此相對應採取無核化措施,包括停止試射導彈和核試驗、停止包括鈾濃縮在內的寧邊地區核活動、允許國際原子能機構核查團重新進入朝鮮等。
美國國務院朝鮮半島事務主管官員喬爾‧威特去年10月在德國與朝鮮外務省副相李容浩舉行了非正式會談,李容浩在會談中表示,如果要重啟六方會談,朝鮮將考慮暫停相關核試驗和遠程導彈試驗。威特說,朝鮮方面概述了如何分階段推進無核化,以換取政治、經濟和軍事上的進展,這一表態雖然非常初步,但顯示出朝鮮的確在思考如何實現無核化。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3月與奧巴馬會談時表態稱,為實現無核化無條件進行六方會談。俄羅斯總統普京去年11月訪問韓國前夕說,目前當務之急是消除六方會談重啟道路上的所有障礙,「如果我們將為重啟會談不斷提出先決條件,可能永遠不會展開會談」。
韓美日三國六方會談代表團團長上月7日在華盛頓會談達成重要成果,一致同意靈活調整重啟六方會談的前提條件,也即可以降低重啟六方會談的門檻。此前三國要求六方會談重啟前朝鮮必須率先採取無核化措施。參加會談的韓國高官當天接受《朝鮮日報》採訪時表示:「以朝鮮無核化為前提不變。但對於為重啟對話事先採取的措施,可以採取更靈活的態度。」
但奧巴馬上個月訪問韓國與樸槿惠總統舉行首腦會談,又回到了「戰略忍耐」政策。《紐約時報》報導說,在4月25日的會議中,奧巴馬和樸槿惠共同現身,重申不會與朝鮮進行對話接觸,或是予以其他的激勵,除非朝鮮採取措施來放棄其核武開發項目。
《紐約時報》當天刊發題為「美國的朝鮮政策基本已告失敗」的文章稱,當奧巴馬總統25日抵達其亞洲之行的第二站韓國時,將要面臨的問題是,他對朝鮮的「戰略忍耐」政策是否已經落後於現實。嘗試過用制裁等不同策略阻止朝鮮發展核計劃未能奏效,美國陷入進退兩難。
朝鮮駐華大使池在龍1月30日在記者會上表示,如果美國繼續實施對朝敵對政策,核問題就無法得到解決,朝鮮開發核武器只為應對美國核威脅。他強調,朝鮮半島無核化是朝鮮堅定不移的目標,在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中,不應只是朝鮮單方面棄核,雙方同時採取行動,才能真正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黃昭宇指出,朝鮮圍繞堅持核開發的一系列強硬政策宣示都有一個核心目標,就是促使美國重視朝鮮的重大利益關切、與美國和解。朝鮮方面多次做過這樣的表態,同時一直希望與美國進行雙邊高級別對話。有關國家不應強壓朝鮮實行超越其發展水平的制度和政策,而應予以理解和幫助,以推動朝鮮盡早走上和平發展軌道,帶動朝核問題早日軟著陸。
美國國家網絡安全和朝鮮問題國家委員會今年2月聯合發佈的報告中稱,為了重啟朝核會談,美國應改變現有政策,更多的與朝鮮接觸。報告認為,美國當前的做法實際上是給了朝鮮主動權。拒絕與朝進行接觸,必然會導致事實上對朝核地位的默認。報告稱,美國在要求朝鮮重啟核談條件上應改變現有的「全有或全無」政策。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專家劉俊波指出,相對於無核化的大目標,如何重啟六方會談完全可以靈活處理。美國需要超越「戰略忍耐」,目前的膠著狀態只會給朝鮮更多進展核武器項目的時間,僵持狀態不解決將會使情況更加惡化。倘若美國等有關各方依舊堅持舊有立場,朝核問題惡化的風險將重新上升,未來各方面對的可能將是一個更加棘手的局面。
目前外界都在猜測朝鮮會否第四次核試驗,楊希雨對此表示悲觀,他認為,朝鮮半島形勢正在進入一個歷史性、結構性變化的前夜。建立朝鮮半島和平體制是解決朝鮮核問題的基本框架。這一框架之下,要穩定朝鮮半島局勢,就必須恢復六方會談,讓它發揮穩定器的作用。總之,能談起來就有希望了,現在卡在有條件無條件的無休止爭論上,永遠也沒有結果。◇
美國科學和國際安全研究所5月9日發表報告說,根據最新的衛星圖像,朝鮮仍在繼續進行準備核試驗的活動。但報告的結論是,衛星探測到的活動無法證實媒體聲稱的朝鮮核試「迫在眉睫」,只能認為不久可能將進行核試,但難以確定準確的時間。而且,朝鮮官方的聲明加大了核試驗時機的不確定性。
朝鮮官方《勞動新聞》5月10日刊文稱,朝鮮「針對敵對勢力的挑戰,為捍衛國家的主權,將會採取包括核試在內的對應措施」。文章提到,朝鮮從今年伊始幾次提議朝韓停止軍事敵對行為,改善北南關係,但美國向韓國投入核戰略轟炸機,還進行了空前規模的韓美聯合軍演。《勞動新聞》5日刊文稱,朝鮮擁有核遏制力是為了抗衡來自美國的威脅。
韓國國防部長官金寬鎮5月8日說,朝鮮正在為進行第四次核試驗做最後準備。他說,朝鮮一旦作成決定,可能立即引爆核子裝置。不過,金寬鎮也說,朝鮮可能為某些因素而暫停核試。早在4月22日韓國國防部就表示,「朝鮮核試所有準備工作已結束,現在的情況一觸即發。」而更早在2月10日,金寬鎮在韓國國會說,朝鮮「完成了實施核試驗的準備」。
5月8日,外界視為朝鮮海外「傳聲筒」的旅日本朝鮮人總聯合會(朝總聯)機關報《朝鮮新報》說,如果朝鮮半島核問題六方會談未能重啟,將惡化半島安全局勢。
也有韓媒分析,朝鮮反復在核試驗場做某種動作,並不是真要核試,真正目的是為了促使美國盡早回到談判桌前。《日本經濟新聞》報導稱,朝鮮似乎是想通過製造危機迫使美國與其對話。韓國戰略問題研究所研究委員文聖默指出,朝鮮很可能是希望使用核試驗這劑猛藥打開目前的閉塞局面,以期通過這種強硬措施在不設前提條件的情況下重啟六方會談。
奧巴馬政府上任以來,對朝鮮一直採用稱為「戰略忍耐」的政策,即拒絕與朝鮮和談,通過施壓遏制,等待朝鮮就核問題作出實質性讓步,再與之進行核談判。但過去幾年來,這種政策除了招來朝鮮的反抗外,並沒什麼其他效果,反致朝核問題不斷惡化。多名美國前高官均分析指出,挑釁對峙並非朝鮮的真正目的,而是希望把美國逼上談判桌。
奧巴馬政府從2009年朝鮮第二次核試驗前後,即採取拒絕談判的「戰略忍耐」政策。去年2月朝鮮第三次核試驗前後,與目前的狀況很相似,當時西方媒體指責中國對朝政策失敗。而美國《外交政策聚焦》雜誌刊文認為,這一最新的核試驗預示著美國對其宿敵的「戰略忍耐」外交失敗。
文章稱,「作為長期以來美國推翻別國政權的幻想的對象,朝鮮沒有理由相信自己不在美國的瞄準鏡中。」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楊希雨4月29日說,「美韓曾多次向中方提議,應該一起探討應急計劃問題。針對朝鮮一旦垮臺時,各方該如何應對。但中國覺得這不太靠譜。」
日本共同社5月4日報導稱,中國軍方為朝鮮政權垮臺制定了應急方案。但隨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否認了這一報導,稱其為「毫無根據的」,並表示「希望朝鮮半島能保持穩定,希望朝鮮能爭取到經濟發展和人民幸福」。楊希雨認為朝鮮維持生存的可能性很高,走向繁榮的可能性低。
而朝鮮一直擔憂美國以武力推翻其政權,這也是朝鮮開發核計劃的根本原因。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劉江永指出,朝鮮核試驗說明一個問題:制裁或高壓政策無法讓朝鮮就範,如果不給朝鮮安全的國際環境和開放的國際經濟政策,朝鮮就會有強烈的危機感。
在國際法的意義上,韓國和朝鮮仍然繼續處於戰爭狀態,原因是,1950至1953年的朝鮮戰爭僅達成停戰協議,交戰方迄今未能簽署和平協定。從1958年到1991年美國一直在韓國部署了近千件核武器,直到1992年朝韓簽署《朝鮮半島無核化宣言》才從韓國撤出。
此後,朝鮮先後三次進行核試驗,西方對朝鮮嚴厲譴責和加強軍事威懾;中國國內對朝不滿、乃至主張「拋棄」朝鮮的言論也不絕於耳;聯合國安理會就朝鮮核試驗迄今三次通過制裁決議,對朝制裁日益嚴厲,但制裁、軍演和高壓政策不僅未能解決朝核問題,反而使東北亞安全形勢急劇惡化。
中國社科院朝鮮半島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崔志鷹認為,朝核問題實際上與目前整個朝鮮半島遺留的冷戰結構聯繫在一起。在半島南北軍事分界線附近依然陳兵百萬,雙方嚴重軍事對峙,美韓頻繁舉行大規模聯合軍演,而朝鮮是個民族自尊心和自主性很強的國家。在這種情況下,怎麼可能要求朝鮮單方面「棄核」?這無疑是要求朝鮮「繳槍投降」。
《華爾街日報》5月6日刊文「朝鮮核試驗可能成為中國的噩夢」稱,有跡象顯示朝鮮即將進行第四次核試驗,這可能會促使日本和韓國更接近於考慮發展自己的核威懾力量,進而令中國面臨一場家門口的核軍備競賽。
而崔志鷹則指出,這種局面一旦出現,是美國奧巴馬政府和日、韓政府當局都難以控制的。屆時東亞地區將出現核軍備競賽,由此帶來的核污染和核災難將難以想像。為此,國際社會應積極行動起來,在目前沒有更好的多邊對話平台的情況下,重啟六方會談不妨是最好的選擇。
六方會談自2003年起共進行了六輪談判,先後達成9.19共同聲明、2.13共同文件、10.3共同文件等重要共識和文件,朝核問題一度取得重大進展。朝鮮2009年退出六方會談後,朝鮮半島無核化進程陷入停頓。
朝鮮去年9月表示願意重返六方會談。朝鮮第一副外相金桂冠當時在北京表示,希望儘快重啟六方會談,不管是六方會談還是六方框架內的小範圍對話,不拘於形式,朝方都願參加,同時認為不應為重啟會談設置前提條件。朝鮮副外相李勇浩強調,半島無核化應建立在朝鮮更加安全的基礎上。
出於美國的「戰略忍耐」政策,韓美日則要求朝方履行朝美2012年達成的《2.29協議》,否則不能重啟對話。該協議規定美國將向朝鮮提供糧食援助,而朝鮮將與此相對應採取無核化措施,包括停止試射導彈和核試驗、停止包括鈾濃縮在內的寧邊地區核活動、允許國際原子能機構核查團重新進入朝鮮等。
美國國務院朝鮮半島事務主管官員喬爾‧威特去年10月在德國與朝鮮外務省副相李容浩舉行了非正式會談,李容浩在會談中表示,如果要重啟六方會談,朝鮮將考慮暫停相關核試驗和遠程導彈試驗。威特說,朝鮮方面概述了如何分階段推進無核化,以換取政治、經濟和軍事上的進展,這一表態雖然非常初步,但顯示出朝鮮的確在思考如何實現無核化。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年3月與奧巴馬會談時表態稱,為實現無核化無條件進行六方會談。俄羅斯總統普京去年11月訪問韓國前夕說,目前當務之急是消除六方會談重啟道路上的所有障礙,「如果我們將為重啟會談不斷提出先決條件,可能永遠不會展開會談」。
韓美日三國六方會談代表團團長上月7日在華盛頓會談達成重要成果,一致同意靈活調整重啟六方會談的前提條件,也即可以降低重啟六方會談的門檻。此前三國要求六方會談重啟前朝鮮必須率先採取無核化措施。參加會談的韓國高官當天接受《朝鮮日報》採訪時表示:「以朝鮮無核化為前提不變。但對於為重啟對話事先採取的措施,可以採取更靈活的態度。」
但奧巴馬上個月訪問韓國與樸槿惠總統舉行首腦會談,又回到了「戰略忍耐」政策。《紐約時報》報導說,在4月25日的會議中,奧巴馬和樸槿惠共同現身,重申不會與朝鮮進行對話接觸,或是予以其他的激勵,除非朝鮮採取措施來放棄其核武開發項目。
《紐約時報》當天刊發題為「美國的朝鮮政策基本已告失敗」的文章稱,當奧巴馬總統25日抵達其亞洲之行的第二站韓國時,將要面臨的問題是,他對朝鮮的「戰略忍耐」政策是否已經落後於現實。嘗試過用制裁等不同策略阻止朝鮮發展核計劃未能奏效,美國陷入進退兩難。
朝鮮駐華大使池在龍1月30日在記者會上表示,如果美國繼續實施對朝敵對政策,核問題就無法得到解決,朝鮮開發核武器只為應對美國核威脅。他強調,朝鮮半島無核化是朝鮮堅定不移的目標,在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中,不應只是朝鮮單方面棄核,雙方同時採取行動,才能真正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研究員黃昭宇指出,朝鮮圍繞堅持核開發的一系列強硬政策宣示都有一個核心目標,就是促使美國重視朝鮮的重大利益關切、與美國和解。朝鮮方面多次做過這樣的表態,同時一直希望與美國進行雙邊高級別對話。有關國家不應強壓朝鮮實行超越其發展水平的制度和政策,而應予以理解和幫助,以推動朝鮮盡早走上和平發展軌道,帶動朝核問題早日軟著陸。
美國國家網絡安全和朝鮮問題國家委員會今年2月聯合發佈的報告中稱,為了重啟朝核會談,美國應改變現有政策,更多的與朝鮮接觸。報告認為,美國當前的做法實際上是給了朝鮮主動權。拒絕與朝進行接觸,必然會導致事實上對朝核地位的默認。報告稱,美國在要求朝鮮重啟核談條件上應改變現有的「全有或全無」政策。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專家劉俊波指出,相對於無核化的大目標,如何重啟六方會談完全可以靈活處理。美國需要超越「戰略忍耐」,目前的膠著狀態只會給朝鮮更多進展核武器項目的時間,僵持狀態不解決將會使情況更加惡化。倘若美國等有關各方依舊堅持舊有立場,朝核問題惡化的風險將重新上升,未來各方面對的可能將是一個更加棘手的局面。
目前外界都在猜測朝鮮會否第四次核試驗,楊希雨對此表示悲觀,他認為,朝鮮半島形勢正在進入一個歷史性、結構性變化的前夜。建立朝鮮半島和平體制是解決朝鮮核問題的基本框架。這一框架之下,要穩定朝鮮半島局勢,就必須恢復六方會談,讓它發揮穩定器的作用。總之,能談起來就有希望了,現在卡在有條件無條件的無休止爭論上,永遠也沒有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