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請求援助 奧巴馬政府進退兩難

2014年06月20日美國
【新唐人2014年6月20日訊】(新唐人記者天一在線報導)在最近十幾天內,伊拉克反政府武裝ISIS(全稱爲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連續攻下摩蘇爾(Mosul)和費盧傑(Fallujah),矛頭直指首都巴格達。在十萬火急之下,伊拉克政府已正式向美國請求軍事援助,但對奧巴馬政府來説,幾乎沒有任何一種選擇能夠維護美國的利益,反而會使局勢更加複雜。

平心而論,今天伊拉克的局面是美國第二次海灣戰爭產生的副作用之一。在推翻薩達姆的獨裁統治之後,伊拉克雖然迎來了民主自由,但也再沒有中央政府能夠控制住遜尼派(Sunni)和什葉派(Shia)之間的衝突,而ISIS也是在美軍增兵時組建,他們曾是基地組織(al-Qaeda)在伊拉克的分支。

2010年,美國與伊拉克簽署的駐軍協議(Status of forces agreement)到期,伊拉克總理努裡·馬利基(Nouri al-Maliki)隨即要求美軍撤出所有士兵,並開始對北方的遜尼派進行政治和暴力鎮壓。此舉使遜尼派民衆的不滿情緒達到極點,因此紛紛倒向ISIS。與此同時,敘利亞內戰也逐漸擴散,ISIS抓住這個機會,企圖跨兩國邊境建立一個伊斯蘭獨立王國。他們進行了比基地組織還要殘忍的屠殺和恐怖襲擊,一路逼近巴格達。

眼看兵臨城下,馬利基政府不得不向美國求援,但無論奧巴馬政府做出怎樣的選擇,都不會對美國有利。

首先,奧巴馬似乎可以選擇支援馬利基政府,向伊拉克提供阿帕奇直升機(Apache)等先進武器。不過,伊拉克政府軍的作戰能力十分令人質疑,當初美國花費200億美元訓練的部隊在ISIS面前就不戰而降,還乖乖地繳出了美國提供的武器。除此之外,馬利基是伊朗扶持上臺的總理(伊朗同爲什葉派統治國家),美工與馬利基結盟也會諷刺的與伊朗結盟,這顯然不符合華盛頓的政治邏輯,也會激怒沙特阿拉伯等美國所依賴的石油國家。

第二種選擇是支持相對有凝聚力的庫爾德人(Kurdistan),讓他們與ISIS作戰。然而,這會顯示美國已經對伊拉克中央政府失去信心,使第二次海灣戰爭的戰果完全化爲泡影。而公開支持庫爾德人無疑會遭到北約盟友土耳其的反對,因爲他們與庫爾德人的不和也是源遠流長。

當然,奧巴馬也可以選擇無動於衷,讓中東人的事情由中東人自己解決。其實這未必是一種很差的選擇,但奧巴馬並不一定承受的住來自國內鷹派的政治壓力,而且會被動的默認伊朗對中東局勢的掌控。

奧巴馬目前所傾向的是對ISIS進行空襲。空襲聽起來容易,但參謀長馬丁·鄧普西上將(Gen. Martin Dempsey)向國會表示目標很難尋找,很有可能會傷及無辜,也可能迫使美軍進一步介入,所以這衹能説是一個沒有辦法的辦法,顯示出了奧巴馬總統的無奈。至於這個計劃是否能夠避免上述不良結果,我們還將繼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