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在為中國經濟尋找新增長點而發愁之時,中國已拓展出一個領先世界的輿情監控產業。據一些分析人士預測,該產業的市場需求非常旺盛,就業機會很多,再考慮到國際社會暴政俱樂部成員國的獨裁政府均有此需要,中國這一產業很有希望國際化,成為中國經濟的「新增長點」,假以時日,可以取代房地產成為新龍頭產業。
我在網上搜索了相關資料,基本可以做出以下判斷:
*網路監控已成規模化新興產業*
中國的輿情監控已經成為一項有核心產業及上下游相關產業的新興產業。據《輿情監測 應對網際網路新發展》(《人民日報》2013年10月10日)介紹,「網路輿情服務是一項跨學科、複合型產業,產品及服務涵蓋了包括技術支援、口碑(聲譽)修復、風險管理、危機應對等在內諸多內容」,產值規模估算為「輿情資訊服務業100億元」,其餘只列有「輿情軟體市場10億元」,有關職業培訓、硬體需求等數據不詳。必須指出,這一估算與新華網2013年10月3日那篇《網路輿情分析師成官方認可職業 從業者達200萬》嚴重不符。該文估算,這個擁有200萬從業者、專為政府提供監控服務的行業,僅工薪就需2400億元。這100億的產值規模的統計口徑是什麼,讓人困惑。
來自於政府的監控需求不斷增加,因而產業前景無限廣闊。百度相關辭條解釋:「網路監控是非常規的暴力手段,要求監控輿情的來源網站及發佈者的一舉一動,進行行為與內容的審計甄別,一旦發生危害社會的情況立即報警,快速取證,封鎖機器,恢復數據和攻擊痕跡,進行刪帖,然後跟蹤肇事者以及事態發展的來龍去脈,控制輿情走向,隨時可以布控抓人」。監控輿情如此重要,因此該「行業規模不斷擴大。目前已經形成了政府、媒體、教育科研、軟體和商業公關等五大背景的行業格局」,也就是説,黨政事業機構是輿情監控行業的主要客戶。目前,來自政府的需求正在強勁增長,習總8月份提出將「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廣電總局約談網際網路七大牌照商,表達「廣電必然掌控新興媒體」的決心;與此同時,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和中山大學三校黨委在《求是》雜誌上率先表態,誓言收緊對師生意識形態控制。
*網路監控業將提供龐大的就業機會*
中國經濟長期以來處於「無就業增長」狀態,輿情監控產業的出現,給中國就業市場帶來了曙光。2013年10月新華網那篇稱網路輿情分析師從業者達200萬的數據發表之後,我在《網路輿情分析:用稅收殘害納稅人的新產業》(VOA,2013年10月)一文中,對這個產業的成長速度、工資已有詳細分析,指出其就業規模與中國動漫遊戲產業、皮具業、電子商務行業相當,均是200萬人。但從就業機會增長速度而言,這三大行業就遜色得多,《略論我國網路輿情監測產業的現狀與發展路徑》(《人民論壇 》2013年第26期)的預測讓失業者感到興奮,「據相關機構調查,中國專業輿情人才缺口現已超過120萬」。試問,世界上有哪個國家存在這樣一個行業,能夠新增120萬個就業崗位?難怪全世界都在讚美中國經濟奇蹟,期望中國充當「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火車頭」。
這120萬人才的培訓費用也非常可觀。按照政府的要求,「一名合格的網路輿情分析師,除了要有輿論學、傳播學、統計學、公共管理學等學科的理論知識以外,還應具備很強的新聞敏感性、輿情分析研判和危機管理能力,熟悉網路輿情抽樣、統計、分析工具和模型,對社會心理與網路語言文化有長期觀察研究。」這種人才可不是找個落魄的碼字分子就可以承擔的,要經過專業培訓,於是北京大學、人民日報還有各級黨委宣傳機構都開展了培訓業務,收費6000至1萬元不等,這樣一來,就增加了大學與宣傳部門工作人員的兼職收入,提高了他們的家庭消費能力,拉動內需增長,如高級時裝業、皮包業、珠寶業等均可實現銷售增長——這比「一個雞蛋的家當」裡那種雞蛋孵出小雞,雞再生蛋,蛋再生雞那種需要生物週期的緩慢增長快得多,指日可待。
*輿情監控行業正在重構中國社會結構*
中國現在處於各種矛盾高發期,有層出不窮的官民矛盾、統治集團內部矛盾,防止顏色革命而產生的與海外反華勢力的矛盾,還有香港要求真普選與北京御賜普選的矛盾、新疆與西藏的民族矛盾,……為了將一切反對活動消滅於萌芽狀態,輿情監控行業成為政府維穩產業的關鍵一環,需求快速增長。這一中國特色的新興產業的出現,正在重構中國的社會結構。
馬克思的無產階級革命理論是「全世界無產階級聯合起來,剝奪剝奪者」,毛澤東的階級鬥爭理論是「天下窮人是一家,爹親娘親不如階級友愛親」,為推翻壓迫者翻身求解放,無產者與窮人會共同努力。但五毛作為社會底層成員,每天卻因為微薄的收入而發表各種出賣靈魂的言論,維護壓迫者的利益,徹底顛覆了馬克思的「無產階級革命論」與毛澤東的「階級鬥爭論」。如今,中國輿情監控產業正在重構中國社會結構,這一事實不僅將進一步顛覆馬克思與毛澤東的階級理論,還將對西方社會學的社會分層理論與集體行動理論構成嚴重挑戰。
社會學的社會分層理論,是指社會成員將按照經濟收入、職業的社會聲望、政治地位構成不同的階層,集體行動理論的要旨是,社會成員的社會行動,往往是根據其所處階層的地位與集體訴求而形成。但輿情監控行業使得社會成員的分類不再按照傳統標準,而是按照政府維穩的需要分成兩大類,即監控者與被監控者。
官民矛盾中,是民需要被監控;統治集團內部矛盾當中,是雙方都會被對方監控;中國政府與西方反華勢力的矛盾,是一切與西方社會有政治文化往來的人需要被監控;與香港、西藏新疆等地的矛盾,則是這三地的居民有不少將成為被監控對象。因此,被監控對象當中,包括官員、企業家、學者、媒體人及各種社會名流與普通社會成員。
監控者當中,也包含上述各種階層。據《略論我國網路輿情監測產業的現狀與發展路徑》一文介紹,輿情監測行業的四大支柱依次為:由軟體公司和傳統的市場調查公司聯合成立的輿情監測軟體企業,以方正電子、拓爾思、軍犬為代表;依託人民網、新華網等主流媒體建立的輿情監測平臺,即輿情監測行業的媒體派,如人民網輿情監測室、新華網「輿情線上」;由高校或學術機構創辦的輿情研究所。如中國傳媒大學網路輿情(口碑)研究所、中國人民大學輿論研究所等;由輿情監測軟體機構和高校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合作成立的輿情實驗室,如南京大學—谷尼網路輿情監測與分析實驗室、清華—優訊輿情實驗室。除了這些精英之外,當然還有五毛這類草根附於這個產業的驥尾。
如果再加上各地政府僱傭的線人、國保臨時工,以及軍隊、武警、警察等從業人員,中國今後只存在兩大類人,一類是政府供養的監控維穩人員,另一類則是被監控對象。
這種網路時代的「老大哥在看著你」,其荒誕已遠遠超過喬治•奧威爾在《1984》中描繪的景象。可以想像,當中共政權壽終正寢之後,如何重建深陷於精神污染與生態污染的中國,是炎黃子孫五千年以來從未面臨的嚴重難題。
文章來源:《美國之音》
我在網上搜索了相關資料,基本可以做出以下判斷:
*網路監控已成規模化新興產業*
中國的輿情監控已經成為一項有核心產業及上下游相關產業的新興產業。據《輿情監測 應對網際網路新發展》(《人民日報》2013年10月10日)介紹,「網路輿情服務是一項跨學科、複合型產業,產品及服務涵蓋了包括技術支援、口碑(聲譽)修復、風險管理、危機應對等在內諸多內容」,產值規模估算為「輿情資訊服務業100億元」,其餘只列有「輿情軟體市場10億元」,有關職業培訓、硬體需求等數據不詳。必須指出,這一估算與新華網2013年10月3日那篇《網路輿情分析師成官方認可職業 從業者達200萬》嚴重不符。該文估算,這個擁有200萬從業者、專為政府提供監控服務的行業,僅工薪就需2400億元。這100億的產值規模的統計口徑是什麼,讓人困惑。
來自於政府的監控需求不斷增加,因而產業前景無限廣闊。百度相關辭條解釋:「網路監控是非常規的暴力手段,要求監控輿情的來源網站及發佈者的一舉一動,進行行為與內容的審計甄別,一旦發生危害社會的情況立即報警,快速取證,封鎖機器,恢復數據和攻擊痕跡,進行刪帖,然後跟蹤肇事者以及事態發展的來龍去脈,控制輿情走向,隨時可以布控抓人」。監控輿情如此重要,因此該「行業規模不斷擴大。目前已經形成了政府、媒體、教育科研、軟體和商業公關等五大背景的行業格局」,也就是説,黨政事業機構是輿情監控行業的主要客戶。目前,來自政府的需求正在強勁增長,習總8月份提出將「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廣電總局約談網際網路七大牌照商,表達「廣電必然掌控新興媒體」的決心;與此同時,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和中山大學三校黨委在《求是》雜誌上率先表態,誓言收緊對師生意識形態控制。
*網路監控業將提供龐大的就業機會*
中國經濟長期以來處於「無就業增長」狀態,輿情監控產業的出現,給中國就業市場帶來了曙光。2013年10月新華網那篇稱網路輿情分析師從業者達200萬的數據發表之後,我在《網路輿情分析:用稅收殘害納稅人的新產業》(VOA,2013年10月)一文中,對這個產業的成長速度、工資已有詳細分析,指出其就業規模與中國動漫遊戲產業、皮具業、電子商務行業相當,均是200萬人。但從就業機會增長速度而言,這三大行業就遜色得多,《略論我國網路輿情監測產業的現狀與發展路徑》(《人民論壇 》2013年第26期)的預測讓失業者感到興奮,「據相關機構調查,中國專業輿情人才缺口現已超過120萬」。試問,世界上有哪個國家存在這樣一個行業,能夠新增120萬個就業崗位?難怪全世界都在讚美中國經濟奇蹟,期望中國充當「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火車頭」。
這120萬人才的培訓費用也非常可觀。按照政府的要求,「一名合格的網路輿情分析師,除了要有輿論學、傳播學、統計學、公共管理學等學科的理論知識以外,還應具備很強的新聞敏感性、輿情分析研判和危機管理能力,熟悉網路輿情抽樣、統計、分析工具和模型,對社會心理與網路語言文化有長期觀察研究。」這種人才可不是找個落魄的碼字分子就可以承擔的,要經過專業培訓,於是北京大學、人民日報還有各級黨委宣傳機構都開展了培訓業務,收費6000至1萬元不等,這樣一來,就增加了大學與宣傳部門工作人員的兼職收入,提高了他們的家庭消費能力,拉動內需增長,如高級時裝業、皮包業、珠寶業等均可實現銷售增長——這比「一個雞蛋的家當」裡那種雞蛋孵出小雞,雞再生蛋,蛋再生雞那種需要生物週期的緩慢增長快得多,指日可待。
*輿情監控行業正在重構中國社會結構*
中國現在處於各種矛盾高發期,有層出不窮的官民矛盾、統治集團內部矛盾,防止顏色革命而產生的與海外反華勢力的矛盾,還有香港要求真普選與北京御賜普選的矛盾、新疆與西藏的民族矛盾,……為了將一切反對活動消滅於萌芽狀態,輿情監控行業成為政府維穩產業的關鍵一環,需求快速增長。這一中國特色的新興產業的出現,正在重構中國的社會結構。
馬克思的無產階級革命理論是「全世界無產階級聯合起來,剝奪剝奪者」,毛澤東的階級鬥爭理論是「天下窮人是一家,爹親娘親不如階級友愛親」,為推翻壓迫者翻身求解放,無產者與窮人會共同努力。但五毛作為社會底層成員,每天卻因為微薄的收入而發表各種出賣靈魂的言論,維護壓迫者的利益,徹底顛覆了馬克思的「無產階級革命論」與毛澤東的「階級鬥爭論」。如今,中國輿情監控產業正在重構中國社會結構,這一事實不僅將進一步顛覆馬克思與毛澤東的階級理論,還將對西方社會學的社會分層理論與集體行動理論構成嚴重挑戰。
社會學的社會分層理論,是指社會成員將按照經濟收入、職業的社會聲望、政治地位構成不同的階層,集體行動理論的要旨是,社會成員的社會行動,往往是根據其所處階層的地位與集體訴求而形成。但輿情監控行業使得社會成員的分類不再按照傳統標準,而是按照政府維穩的需要分成兩大類,即監控者與被監控者。
官民矛盾中,是民需要被監控;統治集團內部矛盾當中,是雙方都會被對方監控;中國政府與西方反華勢力的矛盾,是一切與西方社會有政治文化往來的人需要被監控;與香港、西藏新疆等地的矛盾,則是這三地的居民有不少將成為被監控對象。因此,被監控對象當中,包括官員、企業家、學者、媒體人及各種社會名流與普通社會成員。
監控者當中,也包含上述各種階層。據《略論我國網路輿情監測產業的現狀與發展路徑》一文介紹,輿情監測行業的四大支柱依次為:由軟體公司和傳統的市場調查公司聯合成立的輿情監測軟體企業,以方正電子、拓爾思、軍犬為代表;依託人民網、新華網等主流媒體建立的輿情監測平臺,即輿情監測行業的媒體派,如人民網輿情監測室、新華網「輿情線上」;由高校或學術機構創辦的輿情研究所。如中國傳媒大學網路輿情(口碑)研究所、中國人民大學輿論研究所等;由輿情監測軟體機構和高校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合作成立的輿情實驗室,如南京大學—谷尼網路輿情監測與分析實驗室、清華—優訊輿情實驗室。除了這些精英之外,當然還有五毛這類草根附於這個產業的驥尾。
如果再加上各地政府僱傭的線人、國保臨時工,以及軍隊、武警、警察等從業人員,中國今後只存在兩大類人,一類是政府供養的監控維穩人員,另一類則是被監控對象。
這種網路時代的「老大哥在看著你」,其荒誕已遠遠超過喬治•奧威爾在《1984》中描繪的景象。可以想像,當中共政權壽終正寢之後,如何重建深陷於精神污染與生態污染的中國,是炎黃子孫五千年以來從未面臨的嚴重難題。
文章來源:《美國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