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4年11月25日訊】(新唐人記者任浩綜合報導)香港無線電視的體育新聞主播伍家謙11月24日在臉書發文,表示他已經辭職,12月初離開。伍家謙曾經參與無線新聞部的聯署,抗議總編刪改佔領新聞,也曾在9月27日批評警方驅趕示威者。
伍家謙的體育新聞播報,以很多膾炙人口的精辟對白,深受香港熱愛體育市民的喜歡。伍家謙24日在臉書中說,他計劃改行已有段時間,於是10月提出辭職,12月初正式離職,但不會離開體育界。
伍家謙在今年9月27日,曾批評香港警方出動防暴組驅散添美道天橋的示威者,10月15日的無線新聞部聯署,抗議總編刪改報導黑警打人事件中,他也參與了聯署。不過他臉書的博文中說,自己離職與此無關,儘管在他之前有無線主播和記者離職被認為是因聯署事件「被離職」。
伍家謙臉書全文:
最近收到不少朋友的查詢 - 面對面的、電話的、更多是來自網上的,問我是否打算離開無綫新聞部?對,我已於十月辭職,下月初便會跟這個我工作了十一年三個多月的崗位說再見。
大學二年級時我剛進報館當兼職體育記者,當時的主管跟我說了一句很深刻的說話:「做呢行,一坐低就十幾年。」到了十數年後的今天,我才感到從未如此能體會這番話。真的,由那年在《新報》開始、轉到亞洲電視實習、有幸被挑選留下當兼職記者、到大學畢業後轉職無綫,數一數,都快十四個年頭,光是在無綫便佔了十一年有多;這裡是我暫時待得最久的一個地方,比人生任何一個階段都要長。
在這個時候離開或會引起一些猜想,不過我這決定與其他一切都沒有關係,純粹是希望自己在事業上有些轉變;在同一個地方待久了希望挑戰新領域,這感覺相信誰都會有。
有朋友問我於何時決定離開?大概就是在那天我出席某大學的講座,一名學生說打從小學開始看我的體育新聞報道那時 - 當然,那只是戲言;早於年初,我已計劃在完成巴西世界盃的採訪工作後作出轉變,因為真的感到是時候了,當初入職時給自己訂下的目標已一一達到,甚至超出預期;在各種條件和機會配合下,我認為現在是個最合適的時機,縱然不捨,但不會留憾。
作出這決定前,我問過不少朋友的意見,反應兩極。有人認為應在情況許可下多作嘗試,保守派則堅持該留下賺個安穩;思前想後,還是認為這是個該出外走走的時候。或許會成功,亦有可能碰壁碰過灰頭土臉;引用偶像米高佐敦的名言 “I can accept failure, but I can't accept not trying.” 挑戰,才是人生。
這十多年來,劉翔在我面前經過數十次;高比拜仁,我跟他做過六、七次訪問;到內地參加籃球表演賽,對手是杜蘭特;這份工作帶我遊遍五大洲:劉翔兩次於奧運失手時我分別在北京和倫敦;葛斯在世界盃決賽加時射破阿根廷大門那一刻,我身處裡約熱內盧的馬拉簡拿球場,差點被附近那名阿根廷球迷拋出的啤酒淋弄濕了半身;到美國看NBA、把米高峰遞向米高佐敦和費達拿跟前;走進溫布萊和溫布頓;在伯明翰看英超……一切一切,都是像中了頭獎般的幸運;但印象更深刻的,是看著曹星如由出道走到今天的十五連勝、李慧詩奧運摘銅、羅意庭殺入CBA、黃金寶的最後一役、港足東亞運奪金,我都在現場,能親證這些美妙的大場面,心存感激。想起二零零五年第一次參與大型體育盛事,是在南京舉行的第十屆全國運動會;數月前出差採訪青年奧運,是離開這裡前的最後一次,碰巧又在同一城市,算是緣份。
說到遺憾,也許還是會有一點。星期一至五的六點半新聞報道中的體育新聞環節被取消了;新聞時間有限,體育新聞往往成為被裁的第一選擇,播出時間壓縮再壓縮……還有許多許多在我控制範圍以外的事情。不止一次,走在街上時有觀眾問我為何體育新聞這麼少時間這麼短、我們是否「唔駛點做」、還有各式各樣的投訴和意見,我實不懂得如何回答。喜歡體育的觀眾有不滿絕對可以理解,但每一次聽到這些,其實我比誰都難受。伍晃榮先生生前經常跟我說的一番話:「未能把體育帶到更受人關注的層面,是我們的過失。」責無旁貸,我做得不夠好。
世事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於心。感謝上司和各同事的信任,讓我在取材和撰稿上有相當大的自由度。這麼多年來,每一個新聞故事每一份稿件每一隻字,全憑良心,下筆寫的都在反映自己對事情的看法甚至世界觀;高興的還有兌現了對伍生的承諾,回想當年面試到尾聲,他說:「你唔好同我做半年一年就走咗去呀嚇。」如今十一年有多,能在這段算不上短的期間為大家報道體育新聞,是我一生都引以自豪的事。回望過去這段歲月,得再次多謝各位包容,讓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做我喜歡的體育新聞,真的要非常感激您們。
辭職那天還仿如昨日,轉眼卻到了要告別的時候。我將於本月二十八日最後一次擔任十一點晚間新聞的體育新聞主播,十二月初已是最後工作天了;未來我會轉型為自由身工作者,也許還有機會與各位見面 - 當然仍會在體育界努力,我想我一生都離不開體育。
伍家謙的體育新聞播報,以很多膾炙人口的精辟對白,深受香港熱愛體育市民的喜歡。伍家謙24日在臉書中說,他計劃改行已有段時間,於是10月提出辭職,12月初正式離職,但不會離開體育界。
伍家謙在今年9月27日,曾批評香港警方出動防暴組驅散添美道天橋的示威者,10月15日的無線新聞部聯署,抗議總編刪改報導黑警打人事件中,他也參與了聯署。不過他臉書的博文中說,自己離職與此無關,儘管在他之前有無線主播和記者離職被認為是因聯署事件「被離職」。
伍家謙臉書全文:
最近收到不少朋友的查詢 - 面對面的、電話的、更多是來自網上的,問我是否打算離開無綫新聞部?對,我已於十月辭職,下月初便會跟這個我工作了十一年三個多月的崗位說再見。
大學二年級時我剛進報館當兼職體育記者,當時的主管跟我說了一句很深刻的說話:「做呢行,一坐低就十幾年。」到了十數年後的今天,我才感到從未如此能體會這番話。真的,由那年在《新報》開始、轉到亞洲電視實習、有幸被挑選留下當兼職記者、到大學畢業後轉職無綫,數一數,都快十四個年頭,光是在無綫便佔了十一年有多;這裡是我暫時待得最久的一個地方,比人生任何一個階段都要長。
在這個時候離開或會引起一些猜想,不過我這決定與其他一切都沒有關係,純粹是希望自己在事業上有些轉變;在同一個地方待久了希望挑戰新領域,這感覺相信誰都會有。
有朋友問我於何時決定離開?大概就是在那天我出席某大學的講座,一名學生說打從小學開始看我的體育新聞報道那時 - 當然,那只是戲言;早於年初,我已計劃在完成巴西世界盃的採訪工作後作出轉變,因為真的感到是時候了,當初入職時給自己訂下的目標已一一達到,甚至超出預期;在各種條件和機會配合下,我認為現在是個最合適的時機,縱然不捨,但不會留憾。
作出這決定前,我問過不少朋友的意見,反應兩極。有人認為應在情況許可下多作嘗試,保守派則堅持該留下賺個安穩;思前想後,還是認為這是個該出外走走的時候。或許會成功,亦有可能碰壁碰過灰頭土臉;引用偶像米高佐敦的名言 “I can accept failure, but I can't accept not trying.” 挑戰,才是人生。
這十多年來,劉翔在我面前經過數十次;高比拜仁,我跟他做過六、七次訪問;到內地參加籃球表演賽,對手是杜蘭特;這份工作帶我遊遍五大洲:劉翔兩次於奧運失手時我分別在北京和倫敦;葛斯在世界盃決賽加時射破阿根廷大門那一刻,我身處裡約熱內盧的馬拉簡拿球場,差點被附近那名阿根廷球迷拋出的啤酒淋弄濕了半身;到美國看NBA、把米高峰遞向米高佐敦和費達拿跟前;走進溫布萊和溫布頓;在伯明翰看英超……一切一切,都是像中了頭獎般的幸運;但印象更深刻的,是看著曹星如由出道走到今天的十五連勝、李慧詩奧運摘銅、羅意庭殺入CBA、黃金寶的最後一役、港足東亞運奪金,我都在現場,能親證這些美妙的大場面,心存感激。想起二零零五年第一次參與大型體育盛事,是在南京舉行的第十屆全國運動會;數月前出差採訪青年奧運,是離開這裡前的最後一次,碰巧又在同一城市,算是緣份。
說到遺憾,也許還是會有一點。星期一至五的六點半新聞報道中的體育新聞環節被取消了;新聞時間有限,體育新聞往往成為被裁的第一選擇,播出時間壓縮再壓縮……還有許多許多在我控制範圍以外的事情。不止一次,走在街上時有觀眾問我為何體育新聞這麼少時間這麼短、我們是否「唔駛點做」、還有各式各樣的投訴和意見,我實不懂得如何回答。喜歡體育的觀眾有不滿絕對可以理解,但每一次聽到這些,其實我比誰都難受。伍晃榮先生生前經常跟我說的一番話:「未能把體育帶到更受人關注的層面,是我們的過失。」責無旁貸,我做得不夠好。
世事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於心。感謝上司和各同事的信任,讓我在取材和撰稿上有相當大的自由度。這麼多年來,每一個新聞故事每一份稿件每一隻字,全憑良心,下筆寫的都在反映自己對事情的看法甚至世界觀;高興的還有兌現了對伍生的承諾,回想當年面試到尾聲,他說:「你唔好同我做半年一年就走咗去呀嚇。」如今十一年有多,能在這段算不上短的期間為大家報道體育新聞,是我一生都引以自豪的事。回望過去這段歲月,得再次多謝各位包容,讓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做我喜歡的體育新聞,真的要非常感激您們。
辭職那天還仿如昨日,轉眼卻到了要告別的時候。我將於本月二十八日最後一次擔任十一點晚間新聞的體育新聞主播,十二月初已是最後工作天了;未來我會轉型為自由身工作者,也許還有機會與各位見面 - 當然仍會在體育界努力,我想我一生都離不開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