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亞太台2015年1月28日訊】土豆鳥是賞鳥人士對小辮橫的暱稱,最大渡冬群聚地是雲林縣元長鄉。雲林野鳥協會已經連續七年為牠舉辦數量的普查,三年前與特有生物研究中心合作採用更精準的公民參與普查,數量穩定成長,參與普查的志工也在大幅增加。
頂著像辮子一樣上翹的冠羽在風中舞動,土豆鳥在田間走動覓食。 台灣鳥友暱稱的土豆鳥如期來到台灣過冬,土豆鳥群起飛向天際,還會變換隊形,在飛行時會發出「喵、喵、喵」的叫聲。牠們數量的多寡,被當成環境好壞的判斷指標。
雲林縣野鳥學會理事吳崇漢:「牠在覓食的時候大部份都是吃蚯蚓,那相對若這塊農地來講的話,如果農藥使用量過多的話,這些蟲就會變的比較少,蚯蚓、昆蟲就會比較少,所以小辮?就不會在這個地方去活動。」
雲林縣元長鄉是數量最大的群聚地。雲林野鳥協會第七年為這些客人普查數量,全台總共有120位志工響應,打破去年的參與人數。
普查志工許勝傑:「來參與這個普查活動是因為對鳥類的熱忱,非常喜歡觀賞野外的生物,鳥類能夠在這個生態這個地方繁殖,就覺得心情會很愉快。」
普查志工葉玲瑤:「覺得土豆鳥是一隻很可愛的鳥,很像天線寶寶,覺得牠很可愛,覺得這是一個很有趣的活動,也可以關心一下台灣整個生態環境。」
雲林野鳥學會在2012年與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合作,在台灣首創公民協助普查鳥類的活動,而普查數量從2013年的4千131隻,到今年5千862隻,這三年來的普查結果,數量呈現穩定並且小幅度增加的趨勢。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組長林瑞興:「我們的調查方法是我們稱為一種全面性的普查,就是地毯式的搜索,比如說我們今天在元長這個地方,我們分一塊區域,那你這一組人就要在這裡面把所有的田地一個個看過去。」
雲林縣野鳥學會理事長張子見:「這樣的一個活動也能夠讓大家再來思考,我們人跟土地之間的關係,能夠用一種更友善的農業的方式,讓這些候鳥能夠更喜歡這塊土地。」
雲鳥學會理事長張子見更表示,未來雲鳥的目標是希望能在元長鄉成立IBA,也就是「重要野鳥棲地(Important Bird Area)」,讓世界看見雲林對鳥類保育的重視。
新唐人亞太電視張祐銘、陳逸文台灣雲林採訪報導
頂著像辮子一樣上翹的冠羽在風中舞動,土豆鳥在田間走動覓食。 台灣鳥友暱稱的土豆鳥如期來到台灣過冬,土豆鳥群起飛向天際,還會變換隊形,在飛行時會發出「喵、喵、喵」的叫聲。牠們數量的多寡,被當成環境好壞的判斷指標。
雲林縣野鳥學會理事吳崇漢:「牠在覓食的時候大部份都是吃蚯蚓,那相對若這塊農地來講的話,如果農藥使用量過多的話,這些蟲就會變的比較少,蚯蚓、昆蟲就會比較少,所以小辮?就不會在這個地方去活動。」
雲林縣元長鄉是數量最大的群聚地。雲林野鳥協會第七年為這些客人普查數量,全台總共有120位志工響應,打破去年的參與人數。
普查志工許勝傑:「來參與這個普查活動是因為對鳥類的熱忱,非常喜歡觀賞野外的生物,鳥類能夠在這個生態這個地方繁殖,就覺得心情會很愉快。」
普查志工葉玲瑤:「覺得土豆鳥是一隻很可愛的鳥,很像天線寶寶,覺得牠很可愛,覺得這是一個很有趣的活動,也可以關心一下台灣整個生態環境。」
雲林野鳥學會在2012年與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合作,在台灣首創公民協助普查鳥類的活動,而普查數量從2013年的4千131隻,到今年5千862隻,這三年來的普查結果,數量呈現穩定並且小幅度增加的趨勢。
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組長林瑞興:「我們的調查方法是我們稱為一種全面性的普查,就是地毯式的搜索,比如說我們今天在元長這個地方,我們分一塊區域,那你這一組人就要在這裡面把所有的田地一個個看過去。」
雲林縣野鳥學會理事長張子見:「這樣的一個活動也能夠讓大家再來思考,我們人跟土地之間的關係,能夠用一種更友善的農業的方式,讓這些候鳥能夠更喜歡這塊土地。」
雲鳥學會理事長張子見更表示,未來雲鳥的目標是希望能在元長鄉成立IBA,也就是「重要野鳥棲地(Important Bird Area)」,讓世界看見雲林對鳥類保育的重視。
新唐人亞太電視張祐銘、陳逸文台灣雲林採訪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