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病危 六四領袖盼回國盡孝 中共反誣「政治表演」

【新唐人2015年04月17日訊】(新唐人記者何雅婷綜合報導)4月11日,中國「八九民主運動」的前學生領袖熊焱,向北京當局發公開信,要求回國看望他身患重病生命垂危的母親,但中共官方一直對此沒有給以任何正式回應。日前,中共左派喉舌《環球時報》發表署名文章就此事發表評論,指責熊焱的公開呼籲是迎合西方輿論的「政治表演」,把熊焱定性為「與中國政治制度為敵」的人,稱其不應指望能帶著特定的「政治標籤」回國。有輿論呼籲北京當局採取「人文關懷」的立場,避免用政治方式僵化處理此事件;也有輿論認為呼籲中共講人道是對牛彈琴,向中共當局寫公開信這條路是走不通的,稱這是中華民族的悲劇和中共的恥辱。

熊焱是1989年中國民眾運動中的一名學生領袖。「六四」事件之後,他被中共公開通緝,後逃往香港,輾轉來到美國。近期,因母親病重,熊焱屢次欲通過正常渠道簽證回國看望生命垂危的母親,均遭駐美中領館拒絕。4月11日,熊焱無奈之下通過網路發表了一封致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總理李克強的言辭懇切的公開信。

熊焱在公開信中強調:中國是個十分重視孝道的國家,而他想看望母親這跟政治毫無任何關係。他表示希望北京當局能理解他的想要向母親盡孝的赤誠之心,允許他回中國探望母親。而北京當局一直未對此作出正式回應。

這封公開信感動了很多人,海內外的民眾運動人士紛紛發聲,呼籲北京當局基於人道讓熊焱回國探母。

4月16日,被外界視為中共左派輿論陣地的《環球時報》發表署名發表評論員文章,就熊焱提出回國探望病危母親的要求作出評論。

文章指稱熊焱要求回國探母的公開信是「政治公開信」,指責他這樣做是為了「吸引西方主流媒體關注製造壓力」,「把親情搞成迎合西方輿論興奮點的政治表演」。

文章以熊焱曾在美國自由亞洲電台上主張中國人「要非常嚴肅的抗爭」,並曾經公開支持法輪功為由,把熊焱定性為「與中國政治制度為敵」的人,並無情地宣稱:「那些當年帶著突出政治標籤流亡國外的人,不應指望自己能帶著同樣的政治標籤大搖大擺回來」,「他們需要為自己今天的政治選擇負責」。

針對熊焱回國探母被拒事件,海外有輿論認為,政治與人情味本不應「分家」,沒有人情的政治是不可能長久的。呼籲北京當局「為避免事情複雜化,應講究人文關懷」。如果當局採取僵化的政治方式來處理,雖然可以堵住熊焱回國探望病母的路,卻堵不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

但也有輿論稱,跟中共這樣的邪惡政黨講人道,講「人文關懷」,這根本就是對牛彈琴。

同為89六四後的政治流亡者、著名歷史文獻學者吳仁華,日前在接受自由亞洲電台的採訪時表示:包括他自己在內,已經有很多政治流亡者反覆嘗試過,想通過申請簽證的正常途徑回國探親,但事實證明這條路是走不通的。

他說:「從天安門事件後二十多年來的情況看,中共不會理你的公開信,不管你寫得再懇切,也是沒有任何希望的。」

吳仁華認為,熊焱不能回國為母親送終,是中國的悲哀,是中華民族的悲劇,也是中共的恥辱。

他說:「在21世紀的文明國家,不可能出現這種情況。中國人在很多文學、包括影視作品裡面,都談八年抗日戰爭造成了很多家庭親人離散,那才8年,可是天安門事件到現在26年了,三個8年了。在當代世界,沒有人遇到像中國人這樣悲哀的故事:二十多年跟父母親離散,為了探視,甚至為了見最後一面,都不能夠成功。這是中國的悲劇,是中華民族的悲劇,當然是中共的恥辱。」

據公開的資訊,1989年,熊焱是北京大學法學研究生,也是一個中共預備黨員。在當年那場民眾運動中,他成為出面與政府協商的學生代表中的一員。六四鎮壓後,他公開宣布退黨,隨後被中共當局逮捕並關押了一年半。獲釋後,他乘坐漁船逃到香港,1992年獲得美國庇護。在美國皈依基督教後,熊焱在馬薩諸塞州戈登康維爾神學院(Gordon-Conwell Theological Seminary)學習,並成為美國陸軍的一名牧師,曾在伊拉克服役,目前居住在美國阿拉巴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