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5年05月24日訊】新聞週刊(476)又到了拿起旅行包出行渡假的時節。當我們將熟悉的貨幣換成其他花花綠綠的紙張時,或許未曾想過,這到手的分分毛毛本該是由另一種匯率決定的另一種組合,而這背後操縱這匯率的翻雲覆雨的手,竟來自那些銀行業的巨頭。更沒想到的是,他們因為這雙不規矩的手,面臨著56億美金的教訓。
沒有固定的交易場所,交易人在線出牌,亮出貨幣買進或者賣出的價格,買家則在鼠標輕脆的點擊聲中下訂單。這就是外匯交易,一場沒有競技場的競賽,沒有戰場的戰爭。
作為交易人的大型銀行本該是競爭對手,他們卻聯合起來操盤匯率價格,從中牟利。
美國司法部長洛蕾塔‧E‧林奇(Loretta E. Lynch):「他們沒有把彼此當成競爭對手,而是合作夥伴,將匯率推向對自己銀行有利的方向,卻損害了其他人的利益。」
有五家大銀行被美國聯邦與州級政府司法部認定操縱外匯及利率,面臨纍計近56億美金的罰款。涉案的交易員個人沒有受到指控,只有8名巴克萊的涉案員工遭到解僱。
與美國司法部達成的和解中的罰款
- 花旗集團(Citigroup 9.25億美元
- 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5.5億美元
- 巴克萊銀行(Barclays)6.5億美元
- 蘇格蘭皇家銀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 3.95億美元
- 瑞士聯合銀行集團(UBS) 2.03億美元
向美聯儲支付罰款共計超過16億美元
巴克萊向紐約金融服務管理局支付13億美元
第六家銀行,也就是美國銀行也因為外匯交易作業上的操作,雖未受到美國司法部指控,但遭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罰款2億500萬美元。
這幾家銀行的交易人自稱為「科特爾」,用在線的私密聊天室和他們自己的那套語言互通訊息,從2007年底至2013年一直在操縱歐元和美元的價格。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ommodity Futures Trading Commission)公布了卡特爾聊天室的部分聊天記錄。在下面這段對話中,下午3:25分,U銀行告訴W銀行的交易員,他應該在下午四點的訂價時間(fix)購買英鎊兌美元(cable)。
由於匯率每秒都在浮動,為了便於計算,業界約定,將每天倫敦時間下午四點前後三十秒的這一分鐘內的價格,定為當日匯率價格。也就是業界術語「定價(fix)」。許多其他金融市場的操作都依賴於這個定價。
這些交易員如何操控匯率呢?在這訂價的一分鐘內,如果交易員提交大量訂單,就會讓價格猛增,也就是讓四點訂價高出實際市場價格。如今這一分鐘已經被改成了五分鐘,以降低人為操縱匯率的可能性。另一種方式,就是在提前通過私密渠道知道有客戶會下大額訂單,導致價格提升之前,利用差價謀利。
這項醜聞也許早就該被發現了,然而實際情況是,在有影響力的交易人中,這種做法非常普遍。正應驗了被譽為股神的巴菲特總結的商業最危險的幾個字:「別人都這麼干」。
五大銀行聯合認罪並繳納罰金,而且是由母公司認罪,這在過去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從前扛下責任的要麼是銀行最大的業務部門,要麼是規模較小的子公司。人們總是擔心,向這些越來越有影響力的巨型公司提起訴訟,會給這個國家甚至全球經濟帶來負面影響。
美國司法部長洛蕾塔‧E‧林奇(Loretta E. Lynch):「我要說明的是,司法部,至少在我任職期間,決不會對起訴再犯的金融機構有絲毫的猶豫。」
誰是這場醜聞最終的受害人?BBC財經記者認爲,哪怕匯率被操控,對於那些需要兌換貨幣的旅行渡假者來説,影響甚微,真正受損失的,是這些目前面臨懲罰的大銀行們,還有已經被一個又一個醜聞打擊的脆弱不堪的金融市場的信譽。
撰稿:曉燕
剪輯:明玉
沒有固定的交易場所,交易人在線出牌,亮出貨幣買進或者賣出的價格,買家則在鼠標輕脆的點擊聲中下訂單。這就是外匯交易,一場沒有競技場的競賽,沒有戰場的戰爭。
作為交易人的大型銀行本該是競爭對手,他們卻聯合起來操盤匯率價格,從中牟利。
美國司法部長洛蕾塔‧E‧林奇(Loretta E. Lynch):「他們沒有把彼此當成競爭對手,而是合作夥伴,將匯率推向對自己銀行有利的方向,卻損害了其他人的利益。」
有五家大銀行被美國聯邦與州級政府司法部認定操縱外匯及利率,面臨纍計近56億美金的罰款。涉案的交易員個人沒有受到指控,只有8名巴克萊的涉案員工遭到解僱。
與美國司法部達成的和解中的罰款
- 花旗集團(Citigroup 9.25億美元
- 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5.5億美元
- 巴克萊銀行(Barclays)6.5億美元
- 蘇格蘭皇家銀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 3.95億美元
- 瑞士聯合銀行集團(UBS) 2.03億美元
向美聯儲支付罰款共計超過16億美元
巴克萊向紐約金融服務管理局支付13億美元
第六家銀行,也就是美國銀行也因為外匯交易作業上的操作,雖未受到美國司法部指控,但遭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罰款2億500萬美元。
這幾家銀行的交易人自稱為「科特爾」,用在線的私密聊天室和他們自己的那套語言互通訊息,從2007年底至2013年一直在操縱歐元和美元的價格。
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ommodity Futures Trading Commission)公布了卡特爾聊天室的部分聊天記錄。在下面這段對話中,下午3:25分,U銀行告訴W銀行的交易員,他應該在下午四點的訂價時間(fix)購買英鎊兌美元(cable)。
由於匯率每秒都在浮動,為了便於計算,業界約定,將每天倫敦時間下午四點前後三十秒的這一分鐘內的價格,定為當日匯率價格。也就是業界術語「定價(fix)」。許多其他金融市場的操作都依賴於這個定價。
這些交易員如何操控匯率呢?在這訂價的一分鐘內,如果交易員提交大量訂單,就會讓價格猛增,也就是讓四點訂價高出實際市場價格。如今這一分鐘已經被改成了五分鐘,以降低人為操縱匯率的可能性。另一種方式,就是在提前通過私密渠道知道有客戶會下大額訂單,導致價格提升之前,利用差價謀利。
這項醜聞也許早就該被發現了,然而實際情況是,在有影響力的交易人中,這種做法非常普遍。正應驗了被譽為股神的巴菲特總結的商業最危險的幾個字:「別人都這麼干」。
五大銀行聯合認罪並繳納罰金,而且是由母公司認罪,這在過去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從前扛下責任的要麼是銀行最大的業務部門,要麼是規模較小的子公司。人們總是擔心,向這些越來越有影響力的巨型公司提起訴訟,會給這個國家甚至全球經濟帶來負面影響。
美國司法部長洛蕾塔‧E‧林奇(Loretta E. Lynch):「我要說明的是,司法部,至少在我任職期間,決不會對起訴再犯的金融機構有絲毫的猶豫。」
誰是這場醜聞最終的受害人?BBC財經記者認爲,哪怕匯率被操控,對於那些需要兌換貨幣的旅行渡假者來説,影響甚微,真正受損失的,是這些目前面臨懲罰的大銀行們,還有已經被一個又一個醜聞打擊的脆弱不堪的金融市場的信譽。
撰稿:曉燕
剪輯: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