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不敢花錢 紐時:陸經濟令人憂

2015年06月12日財經
【新唐人2015年6月12訊】據大紀元電子報6月12日的報導,在過去30年,中國大陸民工潮締造出經濟高成長奇觀,甚至可以廉價勞動力吸引外商赴陸投資。然而,受中共計畫生育政策影響,中國勞動力人口呈下降趨勢,如今為提高生產力,試圖轉向機器人操作,而這個轉變,或將給中國甚至世界經濟帶來巨大影響。

據希望之聲廣播電台引述《紐約時報》報導,中國2014年銷售的工業機器人達5.7萬台,占全球1/4,較2013年成長了54%。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消息稱,中國將在2017年成為全球工業機器人使用量最高的國家。

廣東家電製造商「美的集團」計畫於今年年底,在其家用空調部門進行裁員,以自動化設備取代6千人的工作;而電子工業大廠「鴻海科技集團」也計畫在3年內,實現約70%的工廠自動化作業,而且它在成都目前已有一座機器人工廠。報導稱,中國工業如此「迅猛」發展,將給中國經濟帶來一個難以解決的挑戰。

分析指出,中國經濟成長不僅僅是靠製造業出口,還要看固定資產投資,比如房屋、廠房和基礎設施等,這幾年的投資雖已占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一半,但大陸人民的消費水平卻只占生產的1/3,顯然這不是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模式。

換句話說,中國為拚經濟成長而提升工廠的生產力,房屋也越蓋越多,然而,產品需要有人購買,房屋也要有人居住;推動經濟成長的前提是,中國家庭必須比以往消費得更多。

但是,這一理想或許難以實現。一方面,目前中國家庭平均收入相對於經濟規模依然很少;另一方面,中國民眾擁有儲蓄的習慣,而產生這一現象的部分原因則是沒有良好的退休保險、失業保險及健康保險制度。

評論最後指出,什麼樣的政策可以成功幫助中國過渡到消費型經濟甚至展開機器人革命?那就是加強醫療、養老和失業保險制度,使工人有安全感,才會有助於降低一點儲蓄率。

而只是一味追求機器人技術的成長,很可能會給中國經濟和社會帶來動盪。因為中國是一個專制制度國家,再加上其經濟需要依靠發達國家的發展,所以它要想實現新時代的轉變,將面臨驚人的挑戰。

相關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