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志強: 華文媒體不要「跪著吃」

2015年09月03日多倫多
【新唐人2015年09月03日訊】在多倫多發行的中文免費週報《加華新聞》6月底登出一篇評論現任安大略省公民、移民及國際貿易廳長陳國治的文章後,前主編王贇於7月17日被報社解僱。8月6日的《環球郵報》首先披露了這件事。王贇向記者表示,正在考慮對報社採取法律行動。

王贇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她成為《加華新聞》主編後,一直按媒體原則工作。多倫多時事評論員馮志強的這篇評論,就是針對《環球郵報》6月份關於加拿大情報局警告安省政府,華裔省議員陳國治與中共官員走得太近,可能損害加國利益的文章後,在華人社區引起的反響。

王贇說,文章刊登後,她的上司張永鋼說報社收到了中領館、報社魏老闆及陳國治等人的投訴,導致她被解僱。

下面我們來聽一聽此事的另一當事人馮志強的說法。

時事評論員 馮志強:作為一個省裡的廳長這麼高階位的官員,他跟中國領事館進行工作上的交流,作為貿易上的切磋,爭取貿易機會的話,他的工作渠道是什麼,應該通過辦公室對辦公室操作,但據傳聞,當然我不能做這個確認,因為是環球郵報說到,他跟當時的總領事個人電話很頻繁的交流,讓加拿大情報局是不是要注意到你?他可以接受監督啊,因為你是公眾人物,你應該配合監督,然後調查結果如何,你不要覺得好像被人家像小媳婦一樣對待,對不起,你是民選的高級官員,你是民意代表,你怕什麼?坦蕩蕩你來查啊,而且他為什麼扯上華人社區做他的人質?這一點就是我在評論中說的最不喜歡的。

馮志強表示,他理解華文媒體生存不容易,但報紙有社會責任和良心,這口飯不能「跪著吃」。

時事評論員 馮志強:華文媒體吃飯是個主要問題,可是吃飯的風度你還要注意,是站著吃,蹲著吃,還是跪下來吃,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當然尤其是辦報紙的,你是金主,你是經濟來源,你更應該有社會的責任感,怎麼樣來使為報紙服務的新聞從業人員,在吃得飽的環境裡能專心致志的為華人社區提供各方面的資訊。

馮志強認為,媒體對政府是一種制衡,華人辦媒體應該有一個健康的心態。

時事評論員 馮志強:這涉及到辦報紙的老闆,你應該放手給主編,他因為是專業人士,他有自己的取捨,他有持平(報道)的眼光,人總是有政治主張和立場,但他們會自律。

馮志強還表示,陳國治事件對參加民主選舉的華人候選人都是警示。

時事評論員 馮志強:他在這個位階上,你涉及到國家利益,涉及到國家經濟機密,你是敏感人物,中國有句話叫「瓜田李下」,你是不是要避避嫌?

事實上,王贇被解僱後,《加華新聞》就增加了新欄目《陳國治專欄》。《環球郵報》的記者問過《加華新聞》副社長張永鋼解僱王贇的原因,張永鋼拒絕透露。

據大紀元報道,「多倫多華聯會」會長魏成義於2014年12月接手《加華新聞》,6月30日「全加華人聯合會」和「多倫多華聯總會」聯合召開了力挺陳國治、批評《環球郵報》報導的新聞會。

《環球郵報》8月6日有關《加華新聞》主編被炒的報道,把《加華新聞》再次推到公眾前。《加華新聞》剛開始內夾《人民日報(海外版)》一起發行。創刊人林君曾在接受中文媒體採訪時透露《加華新聞》是為《人民日報(海外版)》在加拿大有當地內容而辦,該報這樣自述:「《人民日報(海外版)》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的機關報,及時、準確地傳達中央的方針政策……」,大紀元報道,知情人士分析,《人民日報》海外社區版當然由中共出資。多年來,《加華新聞》在頭版報頭用中英文寫明:「《加華新聞》隨人民日報海外版全加拿大發行The Chinese Canadian Post distributed with the People』s Daily Overseas Edition」。直到2007年6月9日一期仍是這樣描述。

下面附上「詹姆斯通基金會」的有關報告。

中共政府是如何試圖控制美國的華語媒體(節選)

2001年11月21日由詹姆斯通基金會發布的第1卷/第10期研究報告稱:

1985年以前,在美的中文媒體主要來自台灣和香港,幾乎沒有受到大陸中共的影響。然而這種情況隨著80年代中期中國大陸的移民潮改變了美國華裔社區的結構而發生了變化。大陸華人的湧入引起了其本土國家媒體的關注,並因此促使中共政府發起了介入在美中文媒體的攻勢。實際上,中共政府在過去10年中,已經大舉侵入了這裡的中文媒體市場。

中共政府為影響在美中文媒體而採取的策略主要有四個:

第一,是通過完全擁有或擁有大多數股份的方式直接控制報紙、電視、電台;

第二,是利用獨立媒體在大陸的商業利益來影響這些媒體。這個手段對廣播和出版業內容的影響非常重大,並有效地排除了所有被認為「不適合中共政府口味」的資料;

第三,是向現有獨立媒體購買廣播時間以及廣告空間(乃至更多)。與之密切相關的是中共提供免費的、現成的節目和內容;

第四,是中共安排人員去獨立媒體工作,從內部起作用。這些策略已經被應用到全美各地,從全國性中文媒體到地方上的中文媒體,無所不在,影響很大。

影響中文報紙

在美國的主要中文傳媒是報紙。在美國,除了《大紀元時報》之外,還有四種主要的華文報紙--《世界日報》、《星島》、《明報》以及《僑報》。在這四種報紙中,有三種直接或間接地受到中共政府的控制,而第四種(台灣辦)最近也開始屈服於中共政府的壓力。

《僑報》

於1990年1月在紐約開辦,直接受控於中共政府。該報紙的主要特徵是大量和及時報導來自中國大陸的新聞。它代表了中共政府的聲音與觀點。

《星島》

八十年代末期,星島報業集團的業主胡仙(Sally Aw Sian)遇到了財政危機,中共政府以資金援助的方式使其擺脫了危機。在過去10年左右的時間,人們看到星島日報轉型為親共的報紙。胡仙從那時起成為了中共政協委員。

2001年1月,泛華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家以何柱國為主席的香港公司獲得了星島日報的控股權。何柱國與北京關係密切,也是中共全國政協委員。在2001年5月,何與中共國家媒體新華社合作,建立了信息服務公司--新華在線。

《明報》

為1997年香港回歸中共做準備,中共政府在90年代初期就積極努力收購幾家香港的主要媒體機構。這是通過利用與中共有緊密商務聯繫的第三方商人完成的。

1995年10月,明報被馬來西亞木材業大亨戴圖克.熊許金(Datuk Tiong Hiew King)收購。戴圖克與中共有著緊密的商業聯繫,明報從那時開始也深受中共政府的影響。例如,在星島日報和明報都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他們不發表獨家關於中國民國的報導。

《明報》紐約辦公室的雇員曾經透露消息說他們「真正的老闆」不是別人,正是中共(駐紐約)領事館,並且他們有義務完成領事館要求做的一切事。

思考

北京的中共政府對美國市場的滲透程度深遠,已經有效地滲透進了華裔美國人聚居的所有美國大城市。然而,也許最應該令我們擔心的是由此產生的報導的性質。在大多數情況下,新聞工作者的標準明顯遠遠低於他們那些英文同行,有時將半真半假的陳訴,甚至完全是錯誤的消息當作「新聞」。

然而對於美國240萬華裔美國人中的許多人來說,在《大紀元時報》創立前,這樣的報導就是他們能讀到,聽到和看到的全部。在9.11悲劇發生後所表現出來的令人震驚的冷漠反應就是最近的一個例子。在撞機事件以及貝爾格萊德使館被炸事件中也瀰漫著強烈的反美情緒(在美國的中國大陸人社區中尤為顯著)。而且,他們為對抗在美國領土上的法輪功而發起的兇猛,甚至是暴力的攻勢,也可以說明問題。

註:報告的作者梅杜哲是中國問題專家,當時在一所重點西部大學執教。

「中國概述」是私人非盈利機構「詹姆斯鎮基金會」(Jamestown Foundation)的一個出版物。詹姆斯鎮基金會以及中國概述都未接受任何政府或政府機構的資金或支持。

(新唐人記者朱峰多倫多採訪報道)

◇【新唐人】編輯整理作品,歡迎轉載。請注明文章來源及地址,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