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刊專題:雨傘運動週年 回顧、反思與展望

2015年10月04日雨傘運動
【新唐人2015年10月04日訊】新聞週刊(495)﹕持續了79天的香港雨傘運動迎來了它的週年紀念。這場香港政權移交以來最大規模的群眾運動,得到了整個世界、尤其是華裔民眾的密切關註,有人甚至把它的影響力和匈牙利事件、布拉格之春、以及六四學運相提並論。經過一年的時間積澱,現在人們也許能夠更加冷靜地反思它帶給我們的啟示和教訓。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這場歷史留名的雨傘運動。

2014年8月31日,中共人大常委會通過了關於香港2017年特首選舉辦法的決議案。決議規定,特首候選人必須獲得一個特別提名委員會的多數提名,從而徹底否定了「公民提名」、「政黨提名」等能夠保證公民選舉權、被選舉權和提名權的真普選方案。該決議在香港引起軒然大波,一場標榜公民抗命的「佔領中環」行動即將爆發。

從2014年9月22日開始,香港學聯和學民思潮兩個學生組織發起學生罷課運動,抗議人大831決議,拉開了雨傘運動的序幕。

9月26日晚,100多學生衝入被警方封鎖的公民廣場靜坐抗議。

9月27日凌晨,防暴警察出動,期間使用胡椒噴霧驅散示威者。

9月28日凌晨,運動發起人之一戴耀廷宣佈,啟動「佔領中環」運動。

9月28日下午,梁振英召開記者會,稱特首無權否定人大常委會決定。

9月28日下午5點58分,警方突然發射催淚彈,雨傘運動全面爆發。

這場被稱為「雨傘革命」的公民抗命運動,一共持續了70多天,至2014年12月15日結束。自始至終,中共和香港政府完全拒絕示威者的一切訴求,並採取一系列秋後算賬行動找運動領導者和支持者的麻煩,例如港大法律學院前院長陳文敏,因所謂「縱容」法學院副教授戴耀廷發起佔中運動,被親共媒體多次攻擊,其副校長提名也被梁振英把持的港大校委反覆拖延並最終否決。

而香港中聯辦主任張曉明近日更突發驚人言論,稱香港從未實行三權分立。他甚至說特首具有超然於行政、立法、司法三權之上的特殊法律地位,引發各界嘩然。這種隨意解釋香港基本法內涵的行徑,和一年前中共人大常委會的831決議如出一轍。

香港資深媒體人程翔:「《基本法》頒布18年來,總是北京單方面作出它對這個契約文件的闡述,而香港18年來一直沒有就《基本法》作出香港這方面的解釋。」

面對中共的打壓,香港人在紀念雨傘運動一週年之際,也開始冷靜地反思這場運動的意義和教訓。佔中三子在一次電臺採訪中說,雨傘運動令更多人站出來爭取民主。如果政府繼續製造社會矛盾,可能會引發另一次「雨傘運動」。

朱耀明牧師:如果政府多施行不公義的政策,其實就是將炸彈埋在地上,這個炸彈有一天會爆,如果它多行不義,這個炸彈會爆。

中國問題獨立評論員李善鑒:我覺得這次佔中最大的意義就是在整個佔中過程中,充分的讓香港人看到了中共的本來面目。中共的醜陋、流氓的手段,世界上很多人都看到了,都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放眼整個世界,香港具有獨一無二的特殊地位,它繼承了西方的民主精神和社會體系,卻被迫接受來自中共獨裁體制的統治和壓迫。雨傘運動,正是兩種不同價值體系激烈交鋒的縮影。這場交鋒的結局終將交由歷史來見證,而過程中的所有表現卻給了每個人觀察、思考進而辨明是非的機會,也許這才是雨傘運動最重要的意義所在。

撰稿:於淼
剪輯: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