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氣候峰會簽歷史性協議 有望改寫歷史

2015年12月13日社會
【新唐人2015年12月13日訊】新聞週刊(505)週六晚間,第21屆聯合國氣候峰會在巴黎閉幕。儘管延期一天結束,這次大會最終達成了預期目標——與會的接近200個國家締結了新的巴黎氣候協議,這份協議將代替舊的京都協議書,成為人類解決氣候暖化問題的新航標。用各國代表在閉幕式上的發言來概括,巴黎協議遠稱不上完美,充滿妥協。但正因為如此它體現了全球共同合作的意願,是整個世界邁向切實控制氣候暖化的重要一步。

巴黎氣候大主席洛朗•法比尤斯:「我現在懇請與會各方採納名為『巴黎協議』的最終草案。我環顧整個大廳,我看到積極的回應,我沒有聽到任何反對意見。巴黎氣候協議就此通過。」

經過四年的艱辛努力,以及各國代表和官員在過去兩週近乎於不眠不休的談判和磋商,參加巴黎峰會的接近200個國家最終通過了被稱為「巴黎氣候協定」的新氣候協議。這份協議包括設定了具體的的氣溫升幅控制目標、提高政策透明度、採取適應措施減少災害傷亡,和經濟援助發展中國家等主要內容,同時提出以5年為週期持續加強減排力度。

協議達成後,美國總統歐巴馬第一時間發表推特表示祝賀。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則在推特上說,「2015年12月12日,我們創造了歷史。」

這份協議的達成可謂來之不易,在會議的第一週,與會各國代表向大會遞交了42頁的協議草案。各國部長則在此草案基礎上繼續商榷,逐步減少有分歧的條款,直至達成最終協議。會議比原計劃延期一天結束,但協議的達成讓所有與會代表和官員都笑逐顏開。

氣候大會主席法比尤斯:「(協議)確認了我們的核心目標,將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遠小於2攝氏度以內,並盡全力把升幅控制在1.5攝氏度。這一目標將顯著地降低氣候變化帶來的各種風險。」

聯合國祕書長潘基文說,巴黎協議的達成代表全球所有國家首次在承諾減少碳排放問題上達成一致,而這曾經是近乎於無法想像的。

回顧六年前,人類試圖在哥本哈根第15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達成一份新的協議,以取代即將於2012年到期的京都協議書,約束各國在未來數十年的溫室氣體排放情況。遺憾的是,這一目標並未達成。其中,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分歧成為最大的障礙之一。許多發展中國家不願在發達國家率先實現減排目標以及提供長期經濟援助之前做出承諾。

哥本哈根會議的失敗一度讓氣候變化議題陷入僵局。六年間究竟發生了哪些變化,讓世界各國願意主動妥協,以達成新的巴黎氣候協議呢?

聯合國負責氣候變化議題的助理祕書長帕茲託認為,世界各國更加切實地感受到了氣候變暖帶來的影響,這使得巴黎峰會開幕時,已經有185個國家主動提交了減排方案。這種自下而上的自我約束,是巴黎峰會得以成功的最大關鍵。除此之外,對落實減排至關重要的私人企業,也在過去20年中逐漸轉變了態度。

憂思科學家聯盟政策與戰略主任奧爾登•邁耶:「在督促各國履行減排責任的問題上還有許多工作要做。不過我認為(協議)是一個強有力的信號,說明(全球性協議)是可能的,這會對市場上投資的走向產生影響。」

在大會主席宣佈達成協議後,多國代表在閉幕式上進行了總結性陳述。各國代表一致認同的是,巴黎協議遠稱不上完美,因為它是妥協的產物;而各國在達成協議上能否真正履行減排承諾,則是另一場考驗的開始。下一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將於2016年11月在摩洛哥召開,巴黎氣候協議的具體實施情況,也將在那時初見分曉。

編輯:於淼